跳转到正文内容

学者称中日两国存在相互依存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9日16:46  新民周刊

  ”3 ·11”后的中日关系

  刘 迪

  “3·11”东日本大地震已近一年,正如很多专家预测的那样,日本地震灾后恢复非常迅速。这种能力归功于现场人员的优秀工作。尽管如此,对于如何处理核泄漏这一重大问题,日本政府却迟迟拿不出好的决断。对此日本学者感叹:虽然日本现场人员能力很强,但指导层内却缺乏战略构想能力。这个缺陷,导致日本“复旧”虽快,但“复兴”却很慢。

  这一年间,美国消费依然低迷,欧洲债务危机加深,这也打击了日本出口企业。更让日本焦虑的是,因欧美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剩余资本为规避风险大量涌入日本。这导致日元大幅升值,严重影响了日本企业出口。同时,这也严重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这是因为日本企业不愿放弃市场份额,因此他们尽量不把成本上升因素转嫁到产品价格中。

  东日本大地震后,日本东北地区供应链被切断,很多汽车公司、IT公司无法生产。这个问题让日本企业思考供应链安全问题,很多企业开始在海外构筑供应链。据了解,不少日本企业将其配件厂设在中国,或直接向中国企业购买配件,以保证供应链稳定。此外,日元大幅升值,促使日本企业掀起新一轮海外投资潮。很多人担心这将加速国内产业空洞化趋势。

  日元升值加上经济增长缓慢,导致外资撤离日本。2011年对日直接投资低于流出,连续两年对日直接投资负增长。2012年4月,东日本电力公司决定将其向大公司提供的电力价格提价,这让已不便宜的电价更加高企,故不少外资对此十分担心,他们采取观望态度甚至取消投资。

  日本经济的另一严峻问题是贸易赤字。去年,日本对外贸易出现赤字,不过因对外投资的分红、利息等,目前日本经常收支仍有盈余。但有人指出,到2014年,日本经常收支也将出现赤字。届时,日本国内将无钱可借,只有像美国那样依靠外国购买日本政府发行的国债。

  对日本经济来说,最为致命的要素是老龄化与人口的负增长。据日本劳动厚生省估算,2060年,日本总人口数将跌至9000万以下。更要命的是,目前日本政治家对于未来社会模式并无明确展望。整个社会保守空气浓厚,任何提出依靠移民维持人口规模的社会舆论,都无法赢得共鸣。这几年,日本政府或民间都在提倡以技术革新促进经济发展,但日本今天缺乏的不是技术,而是企业家精神以及技术创造的渴望,更缺乏在竞争中取胜的顽强精神。

  对于国内消费市场的饱和问题,民主党政权提出要吸收亚洲活力丰富日本经济,例如吸收亚洲邻国游客到日本旅游观光,研制面向亚洲消费者的产品等等。事实上,很多日本跨国公司收益的一半以上来自亚洲,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最近10年来,日本非制造业企业大量投资中国,获得不菲收益。这些企业包括配送、餐饮、超市等。2010年9月“撞船事件”后,日本有些舆论炒作“走出中国”,也有人鼓动日本企业实行“中国加一”战略,即中国以外再加上一个投资目的地。如果不带任何背景看,这种战略对亚洲共同发展有利。但问题在于,这种观点的背后存在“中国威胁论”。

  去年,笔者遇到不少日本学者,都十分担心日本因国际经济地位下降可能被中国小看。还有学者担心,今后日本在与中国交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日前笔者看到一篇日本学者的论文,他指出进入21世纪后,中日两国经济关系中出现了日本更加依靠中国的变化。

  上述日本学者指出,日中两国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过以前是中国依赖日本多,但现在已变成日本依赖中国多。

  如何理解中日关系的这种变化?从发展来看,时间对中国更加有利,随着经济实力增强,在处理两国关系方面,中国可以动用的资源将越来越多,而受到的制肘则会越来越少。但另一个方面,日本则开始引入域外势力牵制中国,这种做法,已引起中方的警惕。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4)

 

相关专题 新民周刊

更多关于 中日 关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