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埃及草根与精英同台竞选总统 老政客支持率不高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6日16:38  国际先驱导报 微博

  的哥、木匠、前总理、前部长……

  改革与发展党候选人拉姆齐形容,竞选大门向“狗也好,熊也好”敞开,降低了总统职位的权威性。BBC阿文网说,“这乱象到底反应了大选的开放性?还是变成了一场搞笑的竞争?”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蔺妍发自开罗

  伊萨姆·赛义德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曾为地区卫生部服务、为“三轮摩托”群体争取权益。他说在短短几天内就征集到4000多个支持者后,终于下定决心前往大选委员会报名。

  3月10日,埃及启动了总统候选人登记,比计划提早1个多月拉开了总统选举的大幕。按照日程,首轮投票定于5月23日至24日,若首轮投票没有候选人得票超过半数,得票最多的两名候选人将二次角逐,最终选举结果将于6月21日宣布。

  登记工作将持续近一个月,没想首日报名人数就已破两百。位于新开罗的竞选委员会门口竟排起长队,除了人们熟悉的政治家外,还有开罗“死人城”的经书诵读者、南部城市阿斯旺的木匠、西部游牧部落的长老。之后的几天,报名人数以接近日均100名的速度增长,沙特《东方报》笑说可能到时只好宣布没有参选的公民名单了。

  近千人都来“打酱油”

  等候领取表格的队伍里,每天都上演着戏剧冲突:一位申请人因穿着破烂拖鞋而被禁止入内;一名丢弃毒品的竞选者遭警方逮捕。改革与发展党候选人拉姆齐形容,竞选大门向“狗也好,熊也好”敞开(埃及俗语,表示任何人都可参与),无疑降低了总统职位的权威性。BBC阿文网也启动了一项民意调查,“这乱象到底反应了大选的开放性?还是变成了一场搞笑的竞争?”

  根据规定,申请人须在埃及27个省份中的15个省份中获得3万人的签名,以及30位议员的支持,方可获得竞选资格。这对于那些信誓旦旦地说“我能感觉到自己就是未来的总统”却毫无政治经验的“梦想家”来说,十分困难。媒体人穆罕默德解释说其实很多人只是想“参与埃及历史进程,留个纪念”,并非全力以赴竞选总统。

  政治分析家巴希尔·阿卜杜·法塔赫认为应提高申请人门槛,“这种闹剧该结束了。”但在“民意至上”的敏感过渡期,维护“人民参政的权利”无疑是大选委员会的最高宗旨,媒体人穆罕默德认为登记进程中恐怕不会唐突地提高门槛,他预测截至4月8日登记结束,会有近千人提出竞选申请。

  旧政权里的老面孔支持率并不高

  “新总统必须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经济背景。”32岁的通讯公司职员哈桑说。“永远不想再见到旧政权里那些老面孔了!”40岁的汽车修理工费萨尔说。

  未来的埃及总统是“老面孔”还是“新面孔”,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但无论“新老”,在数百名形色各异的登记者中,真正具问鼎实力的并不多。

  “老面孔”中最突出的包括前阿盟秘书长阿姆鲁·穆萨和前总理艾哈迈德·沙菲克。

  穆萨,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宣布退出大选后,成为唯一具有“国际视野”的竞争者。埃及外交部长、阿盟秘书长之后又在联合国任职,几十年的国际政治经验,使这位七旬老翁受到英美媒体热捧。但本地民众却担心其国际背景最终会带领埃及再次沦为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傀儡。

  沙菲克出身名门,父亲是灌溉部副部长、丈人曾任工作与社会事务部部长。与穆巴拉克一样毕业于空军学院,之后前往巴黎攻读民族战略学博士。从飞行员起步,1996年被任命为空军最高指挥官,莎菲克在部队如日中天,并成为埃及空军史上任期最长的总指挥,直至2002接任民航部长。动荡后,穆巴拉克曾任命其为总理以其平息民众示威,但因与前政权联系过密,一个月后就被百万人大游行赶下台,目前莎菲克的街头民意支持度也并不高。

  草根热呼的新面孔出身各不同

  街巷间、网络上呼声较高的,却是外国媒体并不熟悉的一些“新面孔”:萨达特时期的“红人”前文化部长曼苏尔·哈桑;受萨拉菲派光明党支持的律师哈齐姆·阿布·伊斯玛仪;前穆兄会核心成员阿布·福图等。

  曼苏尔自萨达特遇刺后沉寂了近30年,动荡后高调重返埃及政坛。去年底被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任命其为协商委员会成员,并当选主席,监督和协助军方在过渡期处理国家事务,直至产生新总统;之后又高票引领议会选举,表现颇为活跃。

  曼苏尔出生于农村家庭,学生时代曾先后旅居英美,并获开罗大学商学院文凭。在维多利亚学院时曾与约旦国王侯赛因同窗,与以色列签订和平协议后曼苏尔临危受命,成功促使约旦成为首个与埃及恢复外交关系的阿拉伯国家。

  《金字塔报》近日文章揭露,当年萨达特本意任命曼苏尔为副总统,而非穆巴拉克。这使得穆巴拉克当权后故意将其排挤出公众生活,甚至禁止媒体提到他的名字。2010年总统选举中,他与军方人士苏莱曼是仅有的两名与穆巴拉克竞争的人选。他主张提升司法地位、强化国家秩序,其商学背景、与穆巴拉克的敌对关系以及并非出自军队等因素,都颇得民心。

  不过,大选在即,先是传出曼苏尔与华夫托党“政治交易”的秘闻,又有消息称他是“军方和穆兄会经秘密妥协确定的总统人选”,他遭受的舆论压力正在不断升级。

  哈齐姆,打开阿文版的“谷歌问答”,查看“最受欢迎的总统候选人”,这个名字出现次数非常多。出生于吉萨平民区的哈齐姆是埃及律师协会会员,政治经历十分复杂:年轻时曾以非党员身份参加世俗的华夫托党、自由党内高层会议;2005年被穆兄会提名参加人民议会选举;此次大选又受到更保守的萨拉菲派光明党的支持。

  近20年间,每逢美国大选哈齐姆必亲自前往调研,其竞选风格也深受美国影响。相对于其他候选人,他的竞选纲领出台早、也更务实详细:结束欧美国家控制埃及旅游收入的局面;开创乡村游、疗养游以解决本地就业等。但公共场合禁止饮酒、裸晒、反对以借贷为基础的银行、主张采纳“伊斯兰经济”等纲领,不免令人担心他过于伊斯兰化的管理模式,是否能够与国际大环境接轨。

  阿布·福图,则因“出走”穆兄会成为争议人物。现年61岁的他曾任阿拉伯医生协会秘书长、伊斯兰医学会医院总裁,也是埃及穆兄会领导办公室前成员。其脸谱网个人信息中写道“不像久居海外的政客、也不像长侍前政权的官员”,他曾在萨达特时代因反对戴维营协议受审、穆巴拉克时代因政治活动服刑5年,2009年又因加入穆兄会入狱数月,“是反对前政权最彻底的候选人”,其脸谱网粉丝超过4万,是穆萨的10倍。

  “民主蜃景”还是“军统未来”?

  自1952年废除帝制成立共和国以来,埃及很难找到一张接任后的“现总统”与“前总统”愉快交谈的合影。

  穆巴拉克被汹涌的街头变革推翻,现仍躺在铁栅栏里频繁受审;萨达特在阅兵式上被政见不合的军官射杀;纳赛尔的“突然死亡”留给后人诸多猜想;而开国总统纳吉布执政仅一年,就被夺取军权的纳赛尔软禁在家长达18年——盘点埃及为数不多的几任总统,竟没有一个“按时”结束任期,顺利交权、得以“善终”的。

  但是看来,这样的历史却并不会阻止变革后的埃及人对总统宝座的向往。

  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将“推行民主”作为在中东扩展影响力的手段,也取得一定效果:阿拉伯青年动辄便把“民主”作为自己的标签,一遇不如意就振臂高呼。可细问,却没几个人真正理解其含义;针对总统选举追问下去,也没人了解候选人的主张。

  埃及《第七日》报称,这是几十年来第一次进行“结果未知”的总统选举,候选人多、竞争激烈,随之而来的是丑闻。阿联酋著名独立报纸《伊莱法》曝光竞选内幕中:阿布·福图的竞选团队指责莎菲克以现金和衣物换取“签名”;莎菲克的竞选助理则批评阿布·福图利用“宗教威慑”赚取支持;萨利姆·阿瓦乔装打扮成普通人前往签名处“观望”的照片在脸谱网上被热炒;还有候选人发放的礼品竟是“伟哥”,令媒体啼笑皆非。

  面对政客们自作聪明的抨击与辩驳,埃及民众表现得很漠然。“目前仍没有中意的候选人”,媒体人穆罕默德、宠物店老板穆哈森、出租司机贾麦勒等数十名街头民众都这样表示。作为施行“民主”的重要步骤,总统大选给人们带来的,除了“重获选择权”的快感外,对未来的憧憬却越发暗淡。

  《生存:全球政治和战略》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施行民主进而有利于国家发展”这一命题的实现需要一些必要条件,而当下的埃及“一项都不具备”。

  建立在种种不利条件上的“埃及式民主”能否带来真正的变革,还需时间验证。而与此相比,中东盛行几十年的“强人政治”所仰赖的军人统治,却有着深厚的根基。现阶段唯一能与其抗衡的就是几十年血腥压制下,在夹缝中发展起来的穆兄会——这两个利益集团力挺哪一位候选人,双方又对哪一位达成了共识,成为总统选举的一大看点。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至010—63073377或发邮件至ihl-market@vip.sina.com">ihl-market@vip.sina.com)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相关专题 国际先驱导报

更多关于 埃及 总统选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