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澳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规模达2000亿人民币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7日14:36  世界新闻报

  本报评论员/雷思海

  3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与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在北京签署了中澳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根据两国央行签署的协议,本币互换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300亿澳元,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这是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如此大规模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00亿元人民币的互换规模在近年来人民银行所签署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中,亦属较高水平。此举意义可以说不可低估。

  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加大了人民币走出去的步伐,其中重要措施之一,便是与贸易伙伴国展开货币互换。这种货币互换降低了中国与贸易伙伴国外汇紧缺的风险。比如说,中国与澳大利亚在展开货币互换之后,就可以以双方的货币来作为中澳之间的贸易结算货币,至少在2000亿元人民币贸易结算规模之内,双方可以不必再用美元。

  也就是说,中国与澳大利亚都规避了美元币值波动的风险,这对双边贸易额近年来迅速增长的中澳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但是,好事也不一定必然会发生。尤其在国际交往当中,对双方有利的经济与货币政策往往会受到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美国一直把澳大利亚看作亚太地区的重要政治盟友,因此,一些美国势力希望澳大利亚成为美国遏制中国链条上的有力一环。也正因如此,虽然澳大利亚的繁荣基本系于对中国的大宗商品出口,但是澳大利亚一直以来在政治关系上与中国却颇多疏离。

  这是有悖常理的,人们很难想象一个国家60%以上的出口以及30%以上的进口分别进入和来自另外一个国家,而这个国家还有理由不与这个极其重要的贸易伙伴搞好关系。

  因此,当澳大利亚与中国签署这个货币互换协议时,我们也可以认为这一事件标志着在西方对中国崛起存在偏见的势力阵营中,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纠正那些没有道理的偏见,即中国之崛起是对西方之威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可以说,正是中国的强劲发展与和平崛起的战略,让澳大利亚人逐渐抛弃了那些不合时宜的冷战思维,将经济问题归于经济本身,所以才有了这个规模可观的货币互换协议。

  澳大利亚无疑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榜样。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当前除了澳大利亚以外,还有不少西方发达国家高度依赖其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关系,而它们与中国的货币关系仍然处于落后状态。比如中国与西欧一些国家,以及美国的贸易关系都十分密切,但是中国与这些国家并没有进行货币互换,双方的贸易结算只是采纳对方的货币作为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结算货币(如欧元或者美元),这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对等、不公平的。

  我们期待,随着中国经济力量的进一步崛起,货币互换业务也将在中国与这些发达国家间展开。//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相关专题 世界新闻报

更多关于 货币互换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