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记者体验朝鲜式透明:现场记者不知射星已失败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20日11:25  南方新闻网
受朝鲜官方邀请赴西海卫星发射场参观采访的外国记者。他们离卫星发射塔最近的距离只有200米,但这些记者却没有幸运看到朝鲜卫星升空那一刻。 (David Guttenfelder/东方IC/图)   受朝鲜官方邀请赴西海卫星发射场参观采访的外国记者。他们离卫星发射塔最近的距离只有200米,但这些记者却没有幸运看到朝鲜卫星升空那一刻。 (David Guttenfelder/东方IC/图)

朝鲜对外国媒体开放“光明星3号”卫星发射场。 (Ng Han Guan/东方IC/图) 朝鲜对外国媒体开放“光明星3号”卫星发射场。 (Ng Han Guan/东方IC/图)

  作者: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师小涵

  “请给我们一个解释!”2012年4月13日早上8点,日本广播协会(NHK)中国总局记者高野洋对新闻中心里的一位朝鲜官员大喊。

  四天后,当高野洋到达中国,并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他仍然难以忘怀当时的恼怒情绪。

  那天早上7点38分,朝鲜发射了运载着银河3号卫星的光明星3号火箭。火箭很快爆炸坠毁,全世界都为此热议之时,身在平壤第一现场的近120名外国记者却毫不知情。

  美国广播公司(NBC)的制片人弗拉纳根(Edmund Flanagan)是被编辑打电话吵醒后,才得知卫星发射的消息。他赶紧出门询问朝鲜向导们,他们或是耸耸肩,或是径直走开。有的向导还向记者们打探卫星的消息。

  生气的记者们向朝鲜官员要一个“解释”,但朝鲜官员的“解释”也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也许,10分钟以后,会有个新闻发布会吧。”

  等记者们在新闻中心架满了话筒,大约一个半小时之后,一位朝鲜工作人员过来通知记者们说,他们等待的发布会并不在日程安排内。

  高野洋上前问:“怎么,你的意思是,发布会取消了?”“不,不,不,我们从来就没有打算开发布会。”对方回答。

  “发射卫星比粮食还要重要么”

  关于这场卫星发射的失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记者斯坦·格兰特(Stan Grant)在直播中开始设想,朝鲜政府可用的借口包括“西方阴谋”、“被打下来了”,或者干脆就说“发射成功了”。

  令他惊讶的是,当地时间12点10分,朝鲜的国家通讯社很快承认了卫星发射失败,称它没有进入预定轨道。

  凤凰卫视特派朝鲜记者沈飞峰曾问一位朝鲜新闻委员会的官员,失败的消息为什么公开?对方回答说:“这就是您为什么会在这里的原因,我们希望增加透明度。”

  新任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给予了外媒记者史无前例的透明度。4月7日,来自19个国家的近120名记者被邀请来朝鲜报道“太阳节”系列庆祝活动和银河3号卫星发射。

  记者们被统一安排下榻在平壤羊角岛酒店。酒店坐落在平壤羊角岛上,大同江将酒店与市区相隔。这座40层楼高的酒店是平壤外事接待的主要场所之一,最便宜的标准间每晚房价120美元。

  酒店的2层专门为外国记者们开设了新闻中心,全天24小时开放。记者们形容这里“酷似小型联合国大会会场”,每张桌上都配备了电源、固定电话和网线。最重要的是,登录任何网站都不会受限。

  弗拉纳根在Twitter上写道,“与朝鲜的基础设施水准相比,这里的网速快得惊人。”

  4月12日,也就是卫星发射前一天,朝鲜方面还在新闻中心里安了两块大型投影屏幕。记者们都认为是最终播放发射时用的。

  实际上,抵达平壤的第二天,记者们就被安排去参观位于平壤以北200公里外、平安北道铁山郡东昌里的西海卫星发射场。记者们都被安排在一等座,有点像中国的软卧,但只有一层卧铺,床头有阅读灯。

  来到发射场,总负责人张明进向记者展示了发射塔和即将发射的“光明星3号”卫星,并对于“是卫星还是导弹”等棘手问题来者不拒。在这期间,记者们距离架在发射塔上的“银河3号”火箭最近距离只有200米。张明进骄傲地问记者们:“俄罗斯、中国、美国的发射场,你们可以走到这里么?”

  CNN记者格兰特却想起沿途拍摄的朝鲜人在土地上劳作的情景。镜头中,一个妇女手提水桶,晃晃悠悠地走在辽阔而贫瘠的土地。农夫们赶着驴车在田埂间缓缓而行。“这(发射卫星)比粮食还要重要么?”格兰特问张明进。

  “接下来的采访里再说吧。”翻译问了一下负责人回答道。

  4月10日,朝鲜宇宙空间技术委员会在媒体中心开发布会,宇宙开发局副局长刘金哲再次反复强调朝鲜发射卫星是为了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平利用宇宙空间。

  “可能吧”、“不清楚”

  4月13日上午10点左右,正当记者们等待发布会的时候,一位朝鲜向导来到新闻中心通知大家下午1点半有重要活动,要求正式着装,不许带手机和电脑。于是大家猜测,这场活动一定与卫星发射有关。

  然而当记者们被带到万寿台,他们略感失望的是,他们被要求参加的重要活动只是金日成和金正日两位领袖铜像的揭幕仪式。

  不过在这场活动里,他们亲眼见到了朝鲜最高领袖金正恩。就在这一天,金正恩被推选为朝鲜国防委员会第一委员长,他的父亲金正日被“永远拥戴”为国防委员会委员长。

  每天晚上回到酒店,朝鲜向导会大概介绍一下第二天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果是重要活动,向导们会嘱咐记者们带好相机。但关于时间、地点以及金正恩是否会出席等一系列追问,朝鲜向导的回答一概是“可能吧”或者“不清楚”。

  朝鲜的安保工作也给记者们留下深刻印象。从4月7日下午1点,记者们登上从北京飞往平壤的高丽航空班机;抵达平壤后,朝鲜海关对所有行李统统进行了开箱检查,整个过程将近3个小时,当地时间晚上6点45分,记者们才得以离开机场。新加坡亚洲新闻台记者Ken Teh在Facebook上留言说,检查项目细致到包括相机的电池和镜头。所有带来的手机和iPad统统没收,待离开朝鲜时候退还。

  但非常贴心的是,记者们迅速领到了赴朝之前就已经申请过的本地手机。这些手机为外国人之间互相联系专用,不能打给朝鲜人,但可以打国际长途。与此同时,每位记者都领到了一个蓝色袖章,上面用白线绣着朝鲜语的“记者”二字,在外活动必须佩戴。

  记者们出酒店时也必须接受安检。如果是参加有金正恩出席的重大活动,必须上交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有全球卫星定位功能的设备。每件物品都要经过X光扫描,还要用相机对着两台安检仪照一张相,以示他们手里的是真相机。

  此外,每个媒体都配有一名向导,没有向导的陪同,记者们禁止擅自离开酒店活动。NHK四名工作人员和向导一同住在酒店7层。午夜时分,收工的朝鲜向导们也会去酒店的餐厅里小酌,高野洋和同事们也会加入,和他们坦率地聊聊天。

  向导们会向记者打听日朝关系的状况,也会抱怨日本媒体把他们眼中的卫星称作导弹。高野洋也会尝试和他们聊聊诸如家庭之类的私人话题,但是往往难以深入,对方会推辞说:“这个太私人,我不想回答。”

  “我们好像走错路了”

  虽然诸多限制,但高野洋坦承:“这次朝鲜方面的友好态度令我惊讶”,他认为这次朝鲜的开放姿态得益于金正恩的直接指示。

  在阅兵式上,记者们甚至听到了他发表的长达20分钟的公开演讲,这些在朝鲜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要知道,在过去数十年中,朝鲜人民只听到过一次金正日公开讲话的声音,那是他在1992年朝鲜人民军建军60周年阅兵时喊出的一句,“英雄的朝鲜人民军将士,光荣属于你们!”

  弗拉纳根在Twitter上评论道:“金正恩已经成功地巩固了他的党、军地位,卫星发射成功与否不过是蛋糕上的糖霜而已。”

  显然,朝鲜官方只将卫星发射有关的日程安排作为媒体活动的一小部分。金日成故居、金日成大学、金正日视察过的苹果制品加工厂、青蛙养殖场、“四月之春”艺术节开幕式、音乐图书馆和主题思想书展等等将记者们的行程排得满满当当。

  参加活动时,记者们一般都坐上大巴,直接开赴安排好的地点。到达之后,参观和采访的过程也都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步骤推进。在苹果林里,记者们被安排采访一位21岁的女工,她的所有回答都围绕着“伟大领袖”、“团结”和“光明前途”展开。

  4月12日上午,记者们与来自新西兰、西班牙、挪威等国的客人一起,参加了“国际主体思想大会”;下午,满载外国记者的大巴却由于司机失误,偏离了原来的路线。记者们看到了与往常镜头中不同平壤街景:凹凸不平的泥土路、简陋的民房和衣着简陋的建筑工人。

  “我们好像走错路了。”一位朝鲜向导低声说道。车上的记者们开始端起相机兴奋地拍起来,向导们却也没有干涉。

  4月13日“庆祝金日成诞辰100周年中央报告大会”结束后,高野问向导可否采访一些身边的朝鲜军人,出乎他的意料,向导在警告他注意时间之后便爽快的答应了他的要求。直到高野追问军人们发射失败的原因时,对方才开始回避作答。

  此次NHK在平壤进行了26场直播。在对阅兵式的直播中,高野洋评论金正恩演讲的姿态,称他“双眼不离稿件”,显现出紧张的姿态;他还毫不客气地评点说,从阅兵式的阵容来看,朝鲜还是要遵循先军政策。

  “好几次朝鲜官员就站在我们旁边。他们知道我们在议论他们的国家,但也没说什么,”高野洋半开玩笑地说,“我都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再去朝鲜了。但愿他们能把这种开放保持下去。”

  但4月17日,就在高野洋离开朝鲜、回到北京的当天,朝鲜外务省发表声明,谴责安理会关于朝鲜发射卫星的主席声明,称将继续行使“自主宇宙利用权利”,按照国家宇宙开发计划扩大加强宇宙开发机构,继续发射各种实用卫星。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相关专题 南方周末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朝鲜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