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法国2012年总统选举专题 > 正文
谁掌法兰西
《环球》杂志驻巴黎记者/唐霁
《环球》杂志记者/周彪 焦东雨
4月22日,巴黎的天气阴晴不定,上午阳光明媚,下午就下起了冰雹,傍晚又云开日出……这一天是法国大选的首轮投票日。
有人说,这一天,谋求连任的法国现任总统萨科齐,是幸运的,但又是不幸的。
幸运的是,曾经的社会党的热门人选、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已因性丑闻而无缘选举;不幸的是,萨科齐遭遇了“最不愿碰到的”挑战者——奥朗德。
萨科齐、奥朗德,两人都是法国政坛的少壮派政治明星,都曾担任过党首,都在年轻时当选议员,都在法国政坛摸爬滚打多年,甚至连年纪都相差不大——萨科齐57岁,奥朗德58岁。不同的是,萨科齐行事高调,奥朗德温文尔雅。
这一天,这场两个人的竞争如火如荼,但又不出意料地双双进入第二轮。接下来的竞争更不轻松。
首轮结果揭晓的那个夜晚
4月22日上午9点,《环球》杂志记者抵达位于巴黎16区的让·德·拉封丹中学的投票站,门口早已挤满了摄影摄像记者。因为妻子卡拉·布吕尼的别墅在该选区,所以萨科齐选择在此地投票。
11:40,比预定时间晚了整整40分钟,萨科齐携布吕尼在大量保镖的簇拥下走进投票站。他频频向媒体微笑招手,可一些媒体的同行说,与平日相比,他显得有点紧张。投票结束后,萨科齐随即离开。
在距这里数百公里之外的法国西南城市图勒,奥朗德在女友瓦莱丽·特里耶韦莱的陪同下来到了投票站。奥朗德几乎和投票站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打招呼拥抱,投票结束后主动接受了记者采访。
“今天的投票不仅仅是法国国内的大选,它也受到欧洲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奥朗德说,“它不仅仅是竞选人之间的较量,也是对法国今后发展道路的选择。”
《环球》杂志记者分别在巴黎16区、17区和大巴黎的克里希市的三个投票站进行了采访,留下的印象是法国选民左右派阵线分明。
大巴黎的克里希市是传统的左派管理的城市。因为赶场,记者进入此地时忘了摘掉当晚参加萨科齐竞选集会时的记者证,投票站的负责人开玩笑地对记者说:“警卫怎么能让你进来呢!”
在巴黎16区,记者问及两位老人给谁投了票时,她们毫不犹豫地说,“萨科齐!”记者又问她们如何看待萨科齐民意调查支持率较低,其中的一位激动地说:“人是在希望中生存的,越艰难,越要坚信希望!”
傍晚,在萨科齐举行演讲晚会的“互助救济”礼堂里,聚集着大量萨科齐的支持者和媒体。新闻中心巨大的屏幕上,从6点钟开始倒计时,8点整,倒计时结束后,电视屏幕上立刻出现了十位候选人的初步得票率:奥朗德:28.4%,萨科齐:27%……
会场一片沸腾。奥朗德和萨科齐毫无悬念地携手进入法国总统选举第二轮。而一条新的快讯标题也随即出现:“萨科齐成为第一位在首轮投票中未能领先的总统”。
时钟指到将近晚上10点钟,萨科齐出现在“互助救济”礼堂的讲台上。面对支持者的掌声和欢呼,他微笑着——这种微笑几乎被在场的大多记者解读为“如释重负”。
当晚,奥朗德在自己投票的图勒举行的集会上发表讲话说,第一轮投票结果说明,希望变革的人团结在他的周围。他呼吁左翼阵线候选人让-吕克·梅朗雄、绿党候选人艾娃·若利的选民能够支持自己,并呼吁那些没有投票的选民为了法国的未来在第二轮做出抉择。奥朗德在巩固左派的票仓。
曝光之牌
大约在半年前,也就是2011年10月16日,奥朗德在图勒市有过一次参加投票的经历。那次是法国社会党2012年总统候选人党内初选的第二轮投票。
有法国媒体说,这次初选是法国政党历史上的一次创新。初选投票人并不局限于社会党成员,而是向全国公众开放。这一举措激发了民众的热情。社会党最初期望参与投票的人数能够超过100万,而参加10月16日投票的民众达到了286万人。社会党也没有放弃这次选举的宣传机遇。
事实上,早在初选前一个月,社会党各位参选人就以每周一次的频率在晚间黄金时段参加了电视直播辩论节目,每次均吸引了数百万观众。如此高的曝光率起到了“推销”社会党政策和候选人的作用。
对此,萨科齐毫不留情地抨击说,社会党初选“有悖法国宪法精神”,法国宪法规定总统由两轮选举选出,而不是四轮。
根据社会党后来公布的统计结果,奥朗德在党内初选中获得了超过半数的选票,领先于竞争对手奥布里,奥朗德获得了与萨科齐一争总统宝座的资格。
成为社会党总统候选人的当晚,奥朗德便开始炮轰萨科齐的经济政策。他认为,萨科齐执政期间,就业形势严峻,住房开支上涨,就医条件恶化,金融秩序混乱,全球化挑战突出,欧洲各国协调不足,这些问题令民众忍无可忍。他期望通过2012年大选给法国带来变化,为青年一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面对奥朗德力求先声夺人之势,虽然萨科齐没有急于宣布参选,而舆论则早已将其寻求竞选连任视为必然。而萨科齐的外交发力也被一些法国内外媒体视作在为总统竞选增加筹码。
2011年3月,法国战斗机一马当先轰炸了利比亚,在随后的叙利亚问题上,萨科齐同样反应积极。法国舆论认为,萨科齐如此密集地干预这两国事务不缺“拉选票”之意。
各大型国际会议在法国的密集召开也让萨科齐占尽曝光机会。去年5月,八国集团峰会在法国度假胜地多维尔召开;11月,G20峰会在法国戛纳召开。电视机前的观众总会在这些重大的国际场合看到他的身影。
一位法国学者说,“萨科齐一直在寻找能够表现出自己具有强硬立场和领导能力的机会。如果萨科齐在外交上赌赢了,那就在2012年的大选中拥有了一张很好的牌。”
承诺的较量
进入2012年,随着选举日期的临近,萨科齐与奥朗德之间的竞争火药味越来越浓。
1月4日,法国《巴黎人报》报道,奥朗德称萨科齐为“龌龊的家伙”。这句话引发了萨科齐阵营的指责,他们认为奥朗德的言论“不可接受”。而后,奥朗德阵营的发言人卡泽纳夫不得不专门向媒体否认奥朗德侮辱萨科齐,同时也反唇相讥,“有骂人习惯的是萨科齐”。
类似的口水仗充其量算是选战中的零碎儿而已。真正的PK是双方竞选承诺和施政纲领的较量。
1月26日,奥朗德承诺,如果他当选总统,他将增加公共财政开支,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并增加对高收入群体征税。
有法国媒体分析认为,奥朗德这份长达41页的竞选纲领似乎效仿了法国前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当初,密特朗竞选法国总统时的竞选纲领题为“建设法国的110条建议”,奥朗德则说自己的竞选纲领为“我对法国的60个承诺”。
奥朗德在这份题为《改变,自此开始》的宣言中承诺,将在就业、教育、卫生、住房、税务、能源、环境等方面做出改变,特别是更新税制,更多地向大企业、大金融机构征税,为中小企业建立投资银行。
他还提出取消总统豁免权、加强议会权力、给予外国人地方选举权等。有分析认为,奥朗德的承诺更多侧重于社会的公平和福利,对应了当前法国中下层民众的诉求。
三天后,萨科齐提出了自己的新政,他宣布了提高增值税、增加就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征收金融交易税等多项改革措施。
随即,萨科齐开始寻求吸引右翼选民。2月9日,他抛出了一系列保守派社会政策主张。
当天他以《费加罗报》为竞选宣传平台,形容自己是“变革时期的传统价值维护者”,誓言反对同性恋婚姻和安乐死,以区别于主要竞选对手奥朗德。
萨科齐同时还抨击左翼政党呼吁给予非欧洲移民投票权的做法。“本着相同的精神,我要非常明确地说,与奥朗德先生不同,我不赞成使没有合法证件的外国人身份合法化。”
在民调支持率持续低于奥朗德的情境下,2月15日,萨科齐正式宣布竞选总统,竞选口号为“强大的法国”,依然将外交和改革作为自己竞选的最重要砝码。
在当天的讲话中,他猛烈攻击奥朗德,称其是个“大骗子”,“当你对英国媒体说你是亲市场派时,你在撒谎;当你信誓旦旦地向法国民众说你与金融为敌时,你在撒谎,你从早到晚都在撒谎!”
奥朗德随即回应萨科齐的指责,说萨科齐对他的指责是谎话连篇,充满着夹枪带棒的攻击。
“枪案”上的得失
3月19日,法国宪法委员会正式宣布了经过审核的总统候选人名单,这意味着竞选活动的正式开始。而就在同一天,法国南部图卢兹市一所犹太中学的枪击案扰乱了总统竞选的活动安排。
枪击案发生后,总统萨科齐多次发表电视讲话,发誓尽快动用一切手段缉拿凶犯。案发不到48小时,警方锁定了嫌疑人并展开了围捕行动,萨科齐亲临现场督战。最终,警方采取行动,强行突击,嫌犯毙命。有媒体说,这次行动展现了萨科齐“强势总统”的形象。
事发后,奥朗德立即谴责袭击者,并宣布推迟竞选活动,随后还前往图卢兹事发现场参加了悼念活动。而他没有对凶手动机和身份匆忙表态。
相比之下,其他候选人表现谨慎,担心因失言而置自己于不利位置。
法国分析人士认为,枪击案和围捕行动可算是大选的一个重要节点。它给法国社会带来的震惊和不安会在竞选中持续发酵,关键是看哪位候选人能充分利用移民和安全问题为自己加分。
萨科齐一直主张严厉打击非法移民,他还建议修改《申根协定》,并在欧洲实施有保护主义倾向的《购买欧洲商品法》等。借着对枪击案的快速处理,萨科齐的民调持续走高,并一度反超奥朗德。
法国分析人士认为,相比之下,在枪击案上,奥朗德表现中规中矩,没有因此而失分。围捕行动结束后,他在呼吁国家保持团结的同时,针对现政府情报工作的失误提出了批评,试图以此从另一方面获益。
“大牌外援”的态度
除了在国内进行较量,为求拉升人气,萨科齐积极寻找外援,其中的重量级人物就是德国总理默克尔。
这位欧洲“铁娘子”2月份曾公开表示,如果萨科齐宣布竞选连任,她将不遗余力地为其呐喊助威。默克尔认为,2009年5月德国举行议会选举时,萨科齐亲临柏林为其助选,这次轮到萨科齐竞选,自己也理应声援对方。默克尔本来就是欧盟响当当的人物,如今,欧元区危机重重,“铁娘子”的言行举足轻重。
对于萨科齐的主要竞争对手奥朗德,默克尔则表示,他“不是我喜欢的那类人”。奥朗德对欧盟的财政联盟向来不大感冒,默克尔担心他上台后会打乱自己拯救欧元区的计划,甚至造成德法关系走下坡路。外界认为,在这一关键时刻默克尔自然不希望法国“临阵换将”。
奥朗德阵营虽无“国际巨星”,但不乏国内政界大腕的声援。法国历史学家让-吕克·巴尔说,前总统希拉克谈到支持奥朗德时没有开玩笑,“当雅克·希拉克说将投票支持弗朗索瓦·奥朗德时,他没有自欺欺人”。
“形象塑造总统”
萨科齐在不少法国选民眼中一直是高调的总统,还喜爱奢华的生活。此次选举的背景摆脱不了法国经济不景气的现实。外界注意到,他开始试图塑造亲民与低调的形象。
“纯黑西服款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浅蓝衬衫、深蓝外套和不带任何装饰的领带。”竞选策略分析师迪亚娜-莫妮克·阿贾诺努恩评价萨科齐着装时说,“蓝色会让人们认为你更坦率。”
细心的法国媒体还拍摄到了一个细节:萨科齐4月15日出席了一场竞选活动,在发表演说前,他悄悄将劳力士金表摘了下来。也有媒体借此调侃道:他难道是担心表被偷么?还是担心会让选民回想起他之前“夺目”的总统形象?
萨科齐为“变脸”做了功课,就连其竞选总部也相当低调。位于巴黎15区协约大街18号的人民运动联盟竞选总部,不仅其貌不扬,内设也显得简陋:一张办公桌、一台平板电视、两张白色皮沙发。这处位于巴黎普通街区的竞选总部约600平方米,月租金约18000欧元。萨科齐说不需要太大的空间,表示要到各地去跟法国人民近距离接触。
相比之下,奥朗德则反其道行之,试图通过打造更时尚的形象为自己加分。
美联社报道,在社会党阵营中,不少人先前担心奥朗德更像一位部门经理而不是选民眼中理想的领导人。简而言之,有点不够“总统范儿”。
因此,奥朗德打造出了全新的形象。他制定了严格的减肥计划,让红酒、奶酪和巧克力远离餐桌。法国媒体报道说,他的体重如今已减轻15公斤,可以穿上更时尚、更有型的外套,一改先前略显松垮无型的形象。
竞选策略分析师阿贾诺努恩说,奥朗德以前的衣着“看着就像来自廉价原料的国家,但现在已经完全改变了。”改戴时尚眼镜、穿上有型正装后,奥朗德的民调支持率也随之上升。奥朗德还在2月份出版的自传中称:“形象塑造一个男人,形象还能塑造一个总统。”
来源:2012年5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9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谁胜出都不意外
《环球》杂志实习记者/马丽萍
法国大选首轮投票结果已经出炉,萨科齐和奥朗德均未能获得半数以上选票,两人将进入第二轮投票,再决胜负。法国大选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接下来发展趋势将会如何?就这些问题,《环球》杂志采访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法国问题专家邢骅。
《环球》杂志:在法国大选中第一轮投票未分胜负的情况常见吗?
邢骅:据我了解,在过去的法国总统选举当中,在第一轮就以绝对优势胜出的例子十分罕见。和以往的多次总统选举一样,这次选举有十名候选人,他们代表了不同的政党和派系。其实在法国选民当中,政治倾向、投票意愿也是多元化的,所以候选人很难在第一轮投票时就获得绝对多数选票。这在法国政坛当中是正常的,也是很难避免的现象。
《环球》杂志:作为现任总统,萨科齐在首轮投票中落后于其他候选人,您觉得原因何在?
邢骅:这个现象主要应该从法国这次总统选举所处的环境来考察。现在,法国甚至整个欧元区都处于史无前例的主权债务危机及其造成的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境当中。在危机的形势下,人们很自然地会把责任归咎于执政当局。
萨科齐阵营极力强调,如果没有萨科齐政府,法国的情况可能更糟糕,法国会成为另一个希腊或者西班牙,正是因为萨科齐政府应对困难的勇气和能力法国的经济形势才没有极度恶化。但是这样的一些说法也难被更多的法国公民所接受,选民们往往会更多地从自己当前的现实处境来考虑他们要投票给谁。
《环球》杂志:奥朗德为什么能够获得比萨科齐多一些的选票?
邢骅:对于当前法国的经济困境和法国公民因此所受到的困扰及痛苦,社会党人奥朗德很容易就此批评萨科齐政权的错误,并证明他比萨科齐有更明确的意志、有更好的纲领和政策来使法国走出危机。奥朗德的口号是改革,这样的口号在法国公民当中是有吸引力的。
另外不能忽视的是萨科齐的个人作风经常会受到社会的非议,这恐怕也是给萨科齐竞选减分的一个因素。萨科齐虽然有勇气有能力应对困难,但有时他的个人作风过于脱离群众,经常受到社会舆论的批评,这也使奥朗德掌握了一张可以用来攻击萨科齐的牌。
《环球》杂志:现在选战还没有结束,您觉得在第二轮投票之前的这段时间会有哪些变与不变?
邢骅:第二轮投票之前,萨科齐阵营还是会尽全力宣传萨科齐是唯一的救国领袖,继续批评社会党的政策是不现实的、是难以实现的。他们也会力争从极右派的选民、中间选民中获得更多的选票,这是萨科齐在第二轮投票之前努力的方向。
同时,也应注意,极左翼的梅朗雄已经非常明确表示要在选举中击败萨科齐。所以,虽然梅朗雄失去了进入第二轮投票的资格,但为数相当多的极左派选民可能会在第二轮中把他们的选票投给奥朗德,如果情况果真如此,这会对萨科齐形成威胁。
对于第二轮投票,应该看到萨科齐所处的环境不是很有利,但是也不应该低估他绝地反击扭转形势的可能性。所以,第二轮投票中究竟鹿死谁手,或者说谁将胜出,到现在为止还是很难预料的,但结果都不意外。
来源:2012年5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9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