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伊朗核谈难有大突破 美伊领导人各计前途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20日15:45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西方的目标是杜绝伊朗研发核武器的可能,伊朗的底线是保持研发核武器的可能,两者正相冲突

  文 | 秦天

  4月14日,新一轮伊朗核问题会谈在伊斯坦布尔重启。欧盟“外长”阿什顿和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贾利利面露笑容、主谈合作,双方商定5月23日在巴格达再行会谈。

  作为巴格达会谈的前奏,伊朗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于5月14和15日在维也纳举行会谈,商讨伊朗澄清其核研发所涉军事层面、伊朗允许IAEA访问伊军事基地等问题。伊朗驻IAEA代表苏丹尼耶称会谈“富有成果”。《华盛顿邮报》4月初还披露,美国总统奥巴马3月底通过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向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捎口信,称如果伊朗正式承诺不发展核武器,美国愿保证伊朗民用核计划。上述迹象显示伊核谈判似乎“有戏”,但积极的气氛并不保证实质的成果,更不意味着伊核问题会迎刃而解。

  几个月前差点擦枪走火,如今貌似握手言和,伊核问题的博弈剧情实在转换得很快。这种转换其实蕴含在伊核问题难解的怪圈之中。过去十年来,伊核问题一直在动武、制裁、谈判之间摇摆。西方尤其是美国,寻求谈判无果就鼓吹动武,不愿动真格转而推动制裁,制裁无明显效果就返回谈判桌,遂使伊朗局势几度吃紧又几度缓和。

  如今谈判又起,还是因为各方考虑又有了交集。伊核谈判的最重要两方是美国和伊朗。美国愿意开谈的考虑有三。一是保持接触。奥巴马政府仍未放弃通过接触、谈判使伊朗自行弃核乃至“改变行为”的设想,自然要付诸实践,作最后的努力。二是权宜的拖延。当前,奥巴马对伊政策被国内共和党及以色列批评为过软。面对后两者的质疑,奥必须在外交、谈判渠道上有所作为。从大选角度看,奥巴马只要保持伊朗局势不失控,一切都可待连任后再说。谈判正是这段空当期的最佳填充物。三是策略性试探。奥巴马要以制裁逼伊朗在谈判桌上让步,但对制裁能否产生理想效果并无把握。谈判就成为美国检测制裁效果、试探伊朗承受能力的窗口。近期,多次表示要谈解除制裁问题,这似乎给外界留下了制裁“戳疼”伊朗的印象。

  同时,伊朗也有重返谈判、缓和紧张的需要。军事上,伊朗处于弱势,若美以真动武,伊国计民生将严重受损,政权生存也恐不保。经济上,美国能源、金融制裁的负面影响正在“发酵”,伊国内通胀、物价高企,民众已有怨言,谈判或可减轻制裁压力,起码可以争取缓冲时间。

  此外,欧、俄等方也为恢复谈判积极奔走。欧洲明确反对对伊朗动武,并不甘心放弃与伊朗的经济往来尤其是石油贸易。如果伊核谈判能达成哪怕初步的协议,美单边制裁就可能松动,欧洲也可从制裁联盟中脱身,挽回部分经济利益。俄罗斯惯打“伊朗牌”,旨在凸显自身作用、以伊朗牵制欧美。

  尽管各方均有谈判意愿,但并不意味可轻易达成妥协。

  首先,双方对谈判本身有着不同的定位。美国将谈判作为打压伊朗的组合拳之一,谈得成最好,谈不成还得采取其他措施。奥巴马多次强调,一切选择皆有可能,包括军事手段。对伊朗而言,谈判是减压解困的重要方式。在动武和制裁问题上,伊朗没有主动权。谈判成为伊朗主动出击、争取腾挪空间的平台。每当动武或制裁压力过大,伊朗总会适时提出建议、回归谈判。总体来看,谈判还只是双方博弈的一个战术,双方均不认同谈判是解决伊核问题的有效和唯一手段。

  其次,双方在核心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西方认为谈判应使伊朗最终放弃自主核研发与完整的核工业体系,尤其是停止铀浓缩,而由外部提供技术和原料来满足伊朗民用核能需求。伊朗认为谈判应尊重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伊朗作为主权国家必须在国内并自主地进行包括铀浓缩在内的核活动。简言之,西方的目标是杜绝伊朗研发核武器的可能,伊朗的底线是保持研发核武器的可能,两者正相冲突。

  再次,谈判所需的互信气氛很难营造。美、伊敌对已有30余年,结怨太深。美视伊朗为心腹大患,伊朗以美为头号敌人。伊核问题屡谈无果,西方认为伊朗以谈判为缓兵之计,进行战略拖延;伊朗认为西方以动武、制裁“辅佐”谈判,缺乏诚意。

  最后,美、伊均受各自内政掣肘。美国内选战正酣,奥巴马在谈判中作出明显让步不太可能。伊朗政权以反美、拥核为凝聚民心、树立合法性的重要标杆,弃核或让步恐将失去民意。因此,美伊两国领导人为各自前途计,妥协的空间十分有限。

  伊核问题谈起来已明显缓和了紧张,各方可能会继续维持谈下去的态势,并尝试达成某种临时的意向性共识。西方要求伊朗暂停铀浓缩、关闭福尔多铀浓缩厂、运出部分低浓铀,这不太可能被伊朗接受。但如果欧盟推迟对伊石油禁运,伊朗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更严格的督察,这或可作为建立互信的第一步。(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西亚非洲所)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相关专题 瞭望东方周刊

更多关于 伊朗核谈 核武器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