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外关系理事会网站刊登了其高级研究员易明(Elizabeth C.Economy)对习奥会的建议。她认为,习奥会有可能打破中美元首峰会的僵局。不过,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两国领导人首先强调中美关系中有哪些方面是很好的,并将这个信息传达给两国公众,而不是现在就去就所有的冲突领域达成协议。以下为文章全文:
美中首脑峰会已变得可以预测,这令人感到失望。每次峰会之前,人们都会有所期待。会谈的头号议题是什么?可能达成什么协议?两位领导人相处得怎样?峰会期间的新闻会很少,大多数是承认双方有着很大分歧,最后则是不可避免地在峰会后表现出失望。议题总是和过去差不多,两位领导人相处的并不好(尽管没有人那样说),也未计划达成新协议。
奥巴马和习近平6月7-8日在加州“阳光之乡”的非正式峰会有可能打破这种峰会僵局。不过,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双方领导人开始强调美中关系中有哪些方面实际上在奏效,并将这个信息传达给美国和中国公众,而不是着手就所有冲突领域达成协议(毕竟这需要多年时间来解决,而不是靠数天的谈判)。
这不会很容易,中美联手取得成功的纪录很少。虽然如此,习近平和奥巴马可以从回顾中美过去30年的贸易和投资入手,这已使中美成为各自的最大贸易伙伴。美国人从中国对美国债券的投资、廉价中国产品(经常是为美国品牌制造,从而让美国公司及其股东获益)、中国对美国的投资中获益。美国也从对中国出口的增长中获益,虽然这种增长有点慢。
反过来,中国人从美国对中国的投资、对华的技术、管理知识的出口获得了巨大的益处。两国领导人应当从这里就不断增长的经济联系布局,其中包括就双边投资、自由贸易协议采取具体步骤。当然,双方都有严重的问题和合理的抱怨,但贸易和投资领域仍是最有说服力的,两位领导人拥有的最好的一张牌。
中美两国可能在其它领域达成共识。如果真能达成共识的话,习近平和奥巴马应当在会晤期间高调突出它们:中国对朝鲜的立场正缓慢接近美、日、韩的立场。中方已表示有兴趣参加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谈判(一些中国分析人士曾认为这是专门为把中国排除在外)、中方已初步表示将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实施硬指标控制,这是它在过去20多年一直没有做到的。
但这不是把美中关系所有的问题隐藏起来,这些问题的数量远远超出美中有可能达成的成果。此外,在中国试图打破二战以来的国际规则,来争取其经济和战略利益,新的摩擦领域每天都在出现。推广两大国论或者“大国之间的新型关系”目前是不成熟的,这应该等到双赢的努力变得更加顺畅后。
如果美国和中国开始着手处理两国许多评论家所注意到的信任赤字。两位领导人应当告诉他们的人民,美中关系为何重要。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应当告诉他们的人民,为什么美中关系会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