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客杂志刊登其驻华记者、2008年度普利策奖得主欧逸文就习奥会的评论。欧逸文认为,习奥会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很高,中美峰会意在建立关系,而不是各自照本宣科,这样会取得最好的成果。中美双方都知道他们承担不起不平等对待彼此的代价。他们都清楚,历史对那些未能找到恰当相处方式的大国是残酷的。习奥会不可能一方空手而归,一方一杆清台。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1950年2月,在世界滑入冷战之际,丘吉尔呼吁与苏联举行高层会谈,他当时的看法是“峰会上的对话也不会让事情恶化到哪般田地”。“峰会”当时在外交史上还是新词,但人们在那一年经常谈论这个词,部分原因是登山者试图登上珠峰(那一年的努力无功而返)。当丘吉尔1953年5月再次使用这个词时,呼吁在各国峰会上承诺和平,当时的兆头非常好,埃德蒙·希拉里、丹增·诺盖已在登山途中,他们在月底之前登上了珠峰。
今年是外交峰会和登上珠峰60周年,这让我们面临巨大的可能性和风险:奥巴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7日在加州沙漠中举行峰会。这一不同寻常的峰会地点反映了双方意在避开危险的能量,这种危险正在世界两个最重要国家的关系中积累。
峰会的模式成功过,也失败过。历史学家、《峰会:为二十世纪定型的六次会谈》作者大卫·雷诺兹本周告诉我,旨在建立双方理解而不是达成协议的“个人峰会”具有“高风险”,它们可以改变历史,亦或“如果两人不对脾气,个人峰会将造成严重后果。”
就历史标准而言,本周峰会举行地有其优势。当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1945年聚首雅尔塔时,他们看到是一个毁于战火的雅尔塔,这只是因为斯大林拒绝出国。简易机场原先是放牛的牧场,港口海域则漂着德国水雷。参会者所居住的地方被洗劫一空。丘吉尔曾吐槽称:“如果我们花十年时间来寻找开会地点的话,我们也找不到一个更差的地方了。”他要求提供大量的威士忌酒以熬过会议。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位于兰乔米拉奇的阳光之乡曾属于出版业巨头沃尔特·安纳伯格,散发出到那里去的一代人的气质。熟悉情况的人士称,习近平不打高尔夫。所以,人们将在奥巴马和习近平穿过美洲蒲葵灌木丛散步时拍到他们。
白宫正试图降低对人们对习奥会达成重大协议的预期。他们追求的是奥巴马和习近平建立个人亲密关系,他们已准备了六个小时的非正式会谈资料,议题包括网络安全、朝鲜、人权和军事关系。白宫将寻求让习近平承认中国网络黑客活动已成为战略威胁。中情局前分析人士克里斯托弗·约翰逊本周写道,同样地,奥巴马总统必须愿意更加直接地承认中国已是一个大国,应在形成新的全球秩序方面发挥作用。
不过,这种开放式的日程表也其危险之处。新当选的美国总统肯尼迪1961年提议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举行非正式会谈,他们在维也纳举行了两天峰会,峰会的气氛是很差的,两人就柏林地位、核武器、民族解放等议题发生了冲突。赫鲁晓夫最后声称:“将由美国来决定是否要战争或和平。”肯尼迪回答称:“那么,主席先生,那将是战争,这将是一个寒冷的冬季。”
与此相反的是,我认为本周习奥会成功的可能性很高。美中峰会在试图建立关系,而非各自照本宣科时会取得最好的结果。毛泽东能让尼克松1972年访华,邓小平1979年能够访问美国,观看哈林环球旅行者队篮球比赛,戴上牛仔帽。习近平接受举行非正式峰会,表明他能够就中美关系发表脱稿讲话。
将习奥会与肯尼迪-赫鲁晓夫峰会相提并论,可能是耸人听闻。习奥会短期来看,所涉利益不大。但从长期来看,意义重大。我对习奥会取得成功持乐观态度。双方都知道他们承担不起不平等对待彼此的代价。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历史对那些未能找到恰当相处方式的大国是残酷的。
中美双方哪一方都不想发生冲突,但时至今日,双方都不能排除这一可能性。雷诺兹写道:“最终的问题是,领导人在最后是否觉得他空手而回。”在沙漠里面举行的习奥会将是双方都无法承担空手而回或者由一杆清台的罕见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