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门”能否推动互联网法规建设

2013年06月19日11:47  
美国“棱镜”项目揭秘者斯诺登在香港爆料更多。美国“棱镜”项目揭秘者斯诺登在香港爆料更多。

  斯诺登再次发声,这次他选择通过媒体与网民直接沟通。至此,斯诺登已通过视频、文字、网聊等多种方式,就自己披露美国“棱镜”事件的前因后果做出各种说明。媒体及网民讨论的角度已经从最初的“英雄还是叛徒”,开始向“是否违法”等话题转变。

  斯诺登揭秘美国情报部门的行为是否违法?美国政府侵害个人权利是否违宪?互联网还需要制定什么新的法律法规,才能平衡保护个人隐私,又守卫国家安全呢?斯诺登及“棱镜”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会朝着有利于互联网进一步法治化的方向发展吗?

  斯诺登与政府都违宪 或可修宪

  美国政府侵犯个人隐私权的监控,已经涉嫌违宪,这似乎无可非议。不过,如果斯诺登被美国政府指控为叛国,那么,斯诺登同样违宪。毕竟,任何国家的宪法,除了保护民众私权之外,也对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国家安全与民众隐私权密不可分。

  最初有评论认为,这事需要追溯到小布什为反恐而通过的《爱国者法案》。然而当年起草《爱国者法案》的众议员森森布雷纳却说,“棱镜”项目已经超出《爱国者法案》的授权范围,是一种滥用国会授权的行为。

  不过,声援斯诺登的则振振有词。这包括了上世纪70年代泄露美国“五角大楼”越战密件的艾尔斯伯格。艾尔斯伯格认为,斯诺登事件揭露的是,行政部门针对美国宪法的一场阴谋。“棱镜”事件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五角大楼密件”本身。因为艾尔斯伯格认为,“五角大楼”密件是政府欺骗民众去参加越战,并且造成民众大量伤亡的事件;而“棱镜”所监控的范围则远远超过越战密件,这已经关乎美国政府的违宪行为。

  如果说艾尔斯伯格揭秘“五角大楼文件”让美国媒体在监督政府方面有了先例,那么斯诺登泄露的“棱镜”计划也应当让美国社会开始对修宪有大讨论。尽管这种辩论有可能无果而终,但对于改善美国社会的监督环境,从长远来看,还是有促进作用的。

  信息时代法律有漏洞 亟待弥补

  跟42年前的那次泄密案不同,现在多了两个全球化带来的无法避开的问题:一是新媒体广泛应用后形成的自媒体及海量数据时代。个人披露或者泄露的信息可以在数秒之内传遍全球,一旦被不法分子截获,损失巨大;二是战争形式从传统战争向新型战争转变,从以往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向不分国界的恐怖分子与国家之间转变,在这种条件下,任何人都可能被列为恐怖嫌犯。这样说,要想在新时期保卫国家以及个人的权利,就必须面对并解决新的全球化挑战。

  暂不提美国政府是以反恐为旨归,还是仅仅一个借口,建立大规模数据库用以将监控到的民众信息储存起来,只能说美国这么做确有防止恐怖主义蔓延的作用。但它同时又有可能滥用权力,从而怀疑那些无辜者。新时期,信息不再仅仅只是信息,信息也已经开始成为一种武器。美国是互联网的创始国家,拥有世界最多的网络信息和信息资源,这就是说,如果以后要进行网络战争,美国获胜的希望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当然,信息战争并不同于网络攻击,虽然可以说美国拥有最先进的网络攻击或者说黑客监控技术,但对于如何进行网络信息监管,这对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多国来说,都是一个新领域。如果单从“棱镜”事件透露出的信息看,美国不仅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如何立法保护信息不被恐怖分子截获,也需要保护这些信息不被斯诺登这样拥有高技术的人泄露。相信完善网络法规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 体育基德出任篮网主帅 冠军决定麦蒂是否退役
  • 娱乐郭靖母亲饰演者苏杏璇去世 曾获金像奖
  • 财经市长们谈4万亿地方债:5年能加倍赚回来
  • 科技中国男子因盗版在美获刑12年
  • 博客宋英杰:天气预报为什么有时不准
  • 读书闻所未闻赶尸惊魂传奇:赶尸客栈
  • 教育动画法学等专业成高失业专业 高考查分
  • 育儿强生51次全球召回48次将中国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