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9月公布,全球抗埃行动半年内需要总额9.88亿美元的援助,但迄今为止,为此设立的官方基金只收到2000万美元的援助承诺,实际到账金额只有10万美元。
姚琨
2014年,埃博拉的幽灵重现非洲大陆。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遭遇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截至目前已造成四千多人死亡。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估计,三国因埃博拉疫情遭受了约13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其负面影响有可能在疫情结束后十年内难以消除。
近期,埃博拉疫情又由西非扩散至欧美,从美国到欧洲,纷纷出现确诊或疑似的本土感染病例。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说,埃博拉病毒可能会在更多国家出现;如果未来数月应对措施不能升级,至12月初,重灾区每周新增病例数或将达到5000~10000例。
埃博拉疫情是现代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也是危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危机。
此次埃博拉疫情早在3月份就已在西非爆发,但直到七八月间才开始引起广泛关注。相比于疫情的蔓延,国际社会的反应似乎总是慢了一拍。
3月,“无国界医生”组织的护士鲁格利到达几内亚的埃博拉疫区时注意到,“在我出席的所有会议上,即使是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也从没看到世卫组织的代表。世卫组织没有扮演起协调的角色。它在前三个星期缺席,之后也一直缺席。”近期,世卫组织的内部报告也承认,自身应急人员能力不足和信息缺失导致疫情未能得到及时控制。
世卫组织应对困境的背后是资金和人力的不足。二十世纪70年代,世卫组织预算的62%来自经常项目基金,经常项目基金来自会员国缴纳的摊款,可以为抗击传染病等长期计划提供资金支持。到了2013年,经常项目基金已减少到不足整体预算的四分之一。此外,世卫组织还面临人力不足的问题。2011年世卫组织削减了300个工作岗位。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说该组织正在面临“经济紧缩时代”。
应对大规模传染性疫情,仅靠世卫组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全球共同努力。
今天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依然贫困、落后,无力单独对抗疫情,国际组织、志愿者的力量也相当有限,因此,国际社会需要更多地关注和投入。联合国埃博拉应急特派团团长班伯里表示,疫情发展将应对举措远远甩在了后面,国际社会必须紧急行动,共同应对这一危机。
近期来说,急需加大对非洲国家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支持。目前,西非国家在抗击埃博拉所需资金、人员和基础设施方面存在巨大缺口,但国际社会的援助行动严重滞后。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9月公布,全球抗埃行动半年内需要总额9.88亿美元的援助,但迄今为止,为此设立的官方基金只收到2000万美元的援助承诺,实际到账金额只有10万美元,可谓杯水车薪。
从中长期来看,需要加强疫苗的研究。陈冯富珍曾直言,埃博拉疫情带出了社会与经济不均等现象所造成的危险。她说:“富者得到最好的照顾,穷者听天由命。”埃博拉病毒发现至今已近40年,但医药界一直没有研发疫苗和药物。其原因是,病例多出现在贫困的非洲国家,药剂公司没有动力投入资金研发产品。
更为重要的是,国际社会应加大对非洲国家防控疫病及经济发展能力的支持,帮助非洲国家摆脱贫困、提高卫生医疗水平,这才是防止埃博拉病毒蔓延的根本之道。
世界各国必须携手共同应对,在升级各自防治措施的同时,迅速加入援助西非疫区的行列,特别是从经济、医疗设施和人员等方面向疫区国家伸出援手。只有从源头上切断病毒传播链,才有可能彻底控制疫情。
来源:2014年10月29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2期
编辑:SN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