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情纸牌屋

美国中期选举特别策划_危情纸牌屋

封面 两院“洗牌史” 比拼支持率 透视华盛顿 美国队长不好当
美国中期选举特别策划

在共和党把持的众议院,民主党翻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参议院,他们的地位也岌岌可危。是两院尽失还是重获生机?

11月4日,“洗牌”结果将见分晓

向下滚动浏览

两院洗牌史

向下滚动浏览

比拼支持率

向下滚动浏览

透视华盛顿

选情前瞻:共和党形势大好

共和党有60%以上的可能性在2006年以后首次获得对参议院的控制,扩大其在众议院中的多数席位。

阅读详细

挡不住的希拉里

希拉里虽然已经不是“公务员”,却在中期选举造势活动中频频亮相,风头甚至高过奥巴马……

阅读详细

华人参政面面观

华裔政客可能在中期选举集中爆发。在加州,有近20位华裔候选人参与了从联邦到地方的竞选活动。

阅读详细

两党的小算盘

2014年的美国中期选举很吊诡:共和党可能会赢,民主党可能会输,但对两年后的民主党来说,输可能就是赢。

阅读详细

共和党大胜让奥巴马难施政

共和党很可能不断把法案送到奥巴马办公桌上,让他成为瘫痪法案的代罪羔羊。

阅读详细

一场两败俱伤的选举

民主、共和两党议员为拉票,纷纷攻击对方,许多选民表示每天看电视竞选广告都“很恶心”。

阅读详细
合作媒体环球人物海外文摘东方卫视
向下滚动浏览

选情前瞻:共和党形势大好

  2014年的美国中期选举将于11月4日举行。本次中期选举将选出36名参议员、435名众议员和36名州长。实际上,中期选举从今年年初即已启动,到8月底所有候选人已经选定。总体上看,民主党在选举中处于守势,共和党则处于挑战地位。大多数选情分析都认为,共和党有60%以上的可能性在2006年以后首次获得对参议院的控制,扩大其在众议院中的多数席位,并继续保持多数州长的职位。

  这次中期选举的最大关注点是: 第一,美国选民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第二,在9个摇摆州中共和党能取得多少席位,这将决定参议院的控制权是否易手;第三,共和党能否有效避免以往茶党推出的持极端右翼立场的候选人给共和党竞选带来的被动局面。而在选举之后人们将密切关注,如果共和党在参议院选举中获胜,奥巴马总统将如何同共和党所控制的、极化的国会打交道,努力实现其改革目标。

  共和党很可能赢得参院

  美国众议院目前是在共和党的控制之下,在总共435个议席中,共和党占有234席。在本届中期选举中,民主和共和两党都拥有大量安全席位,仅有60个议席具有竞争性,其中约有12个竞争会非常激烈。从目前的情况看,共和党几乎可以毫无悬念地保住众议院的多数席位。

  在参议院现有的100名参议员中,53名是民主党人,45名是共和党人,其余2人是独立派人士,但他们一般参加民主党的党团会议,因此可以说民主党在参议院中拥有55个席位,占据多数。今年不需换届的参议院席位共有64个,其中属于共和党的30个,属于民主党的32个,独立派人士占有其他2个席位。中期选举将涉及36个参议院席位,其中33个属于每两年改选的100名参议员中的三方之一,其余的3席则属于被指派接替因故离任者的参议员,他们需经过特别选举才能继续其任期。在这36个席位中,21个目前属于民主党,其余15个属于共和党。

  在待换届的36个参议院席位中,共和党拥有16个安全席位,民主党拥有11个安全席位。如果将两党各自不需要换届的席位与其安全席位相加,可以预测,共和党在选举之后至少能获得46个席位,而民主党只有43个。换言之,共和党很可能保住其现有45个席位中的43席,而且较有把握在西弗吉尼亚、蒙大拿和南达科他州从民主党手中夺取3个席位,这样共和党就可以得到46席。

  除了两名独立派参议员之外,哪一个政党在中期选举后能够控制参议院,就要看在余下的9个摇摆州中,两党能各取得多少席位。在这9个摇摆州中,民主党可能赢得4州,共和党则可能赢5州。这样,再加上两党各自46个不需换届的席位和安全席位,共和党很可能总共获得51个席位,从而最终赢得参议院多数党地位。

  民主党为何被动?

  导致共和党在此次中期选举中占上风有很多原因。首先,总统所在的政党在中期选举中丢失国会议席是美国选举政治的一般规律。总统通常会在其任期初期获得较高的支持率,但随着选民对总统工作不满的逐渐积累,其支持率会逐步下跌。

  其次,中期选举中的选民结构对共和党更为有利。美国中期选举的投票率通常比较低。一般而言,年龄较大的白人的政治热情较高,而这类人更倾向于支持共和党。

  最后,今年需要改选的民主党参议员席位远多于共和党。而且,2008年当选的民主党参议员在一定程度上搭了奥巴马总统选举的顺风车,他们当年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他们所在的州倾向于民主党。

  经济、政府和移民三大问题是今年中期选举中美国人认为最重要的问题。经济问题的重要性总体上一直呈下降趋势,2009年初其比重高达86%,2014年9月下降到41%。这与美国经济缓慢而持续的好转有很大关系。失业问题在经济问题中仍被视为最重要的问题。在非经济问题中,对政府的不满位居首位,盖洛普民调显示,目前奥巴马在全国的支持率下降到了43%。移民问题在最近几个月突然变得备受关注。对外交问题的关注有明显上升。

  此外,根据2014年5月的民意测验,在传统上支持民主党的集团如非洲裔美国人、拉美裔、年轻选民和单身妇女中,奥巴马获得的支持率比2012年大选时有明显下降,下降的比例为15%-22%。

  当然,民主党也具备一些有利条件:它拥有更多的在任者,他们在知名度和筹款能力方面具有优势。由于在国会选举中,选民的关注点主要是地方政治,而不是全国性问题,如果民主党候选人个人在地方上有较佳表现,民主党在全国竞选中的劣势也可以被部分抵消。

  美国未来两年怎么走?

  奥巴马第二任期的三个主要目标迄今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实施医保改革法方面,最近国会预算局估计,到2019年医疗保险的费用将比4年前预测的少将近1万亿美元,这样在未来几年里,政府的财政负担不会向以前所预料的那样重。这可能有助于减少对实施医保法的阻力。在移民法方面,由于难以在国会通过相关立法,奥巴马最近几个月来一直在考虑是否用行政令的方法来处理非法移民问题,可能会把这一问题推迟到中期选举后提出。在能源和气候变化政策方面,2014年6月2日,美国环保局宣布了一个有关限制现有发电厂碳排放规则的建议,其目标是到2030年把碳排放减少至2005年的水平。这被称为“奥巴马政府迄今采取的一项最大胆的减少造成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最大来源的措施。”

  共和党在2014年国会选举后获得对国会两院的掌控权可能带来两方面的影响:第一,这会使美国政府行政部门与国会之间的分裂局面继续下去,加深国会中的政治极化,表现为两党在关键的国会投票中越来越以党派划界。2013年10月因国会中两党议员不能在预算案上妥协而导致政府关门16天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将严重影响美国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民众对政府治理能力的信心。

  第二,继民主党于2010年失去众议院多数席位之后,如果它再失去对参议院的控制权,那将给奥巴马政府实施其内政、外交政策带来更大的困难,使奥巴马总统更没有能力在其任期的最后两年通过国会来进行任何改革。可以预想,在奥巴马任期结束之前,在提高债务上限、削减预算、增加税收方面,两党的争执不会停息,而政府关门或濒临关门的事件还可能重演。

  《环球人物》杂志特约供稿 http://www.globalpeople.com.cn/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环球人物杂志官网

  作者简介

  周琪博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导,美国政治研究室主任、国家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在复旦大学、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院获法学学士、硕士、政治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哈佛大学等国外大学和智库做研究或讲学。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政治、外交和国际关系。出版《美国人权外交政策》等8本专著和两本论文集,发表学术论文81篇,其他各类文章150多篇,学术成果共计760万字以上。学术成果多次获奖。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

 

风头高过奥巴马的希拉里

  2014国会中期选举这一场恶战,美国最关注的恐怕有两个人:奥巴马和希拉里。

  奥巴马的紧张很容易理解,如果民主党失去参议院,本就为了医改、移民、埃博拉和IS已经焦头烂额的他,只会变得更狼狈。如果能侥幸反攻众议院,他或许真能为美国留下些政治遗产,而不仅仅是第一位黑人总统的名头。

  而希拉里虽然已经不是“公务员”,却在中期选举造势活动中频频亮相,风头甚至高过奥巴马,这是为什么?

  中期选举希拉里在干什么?

  中期选举前希拉里很忙,除了出席民主党的众多活动,还奔赴科罗拉多、肯塔基、内华达等10余个州,为民主党政客造势,帮助他们筹款。她到了艾奥瓦州,这是大选党团会议的第一个州;他到了新罕布什尔州,这是大选党内初选的第一个州;她也到了肯塔基等民主党告急的州,用前参议员的身份,努力帮助民主党保住参院的席位。

  相比之下,本轮造势过程中,奥巴马出镜率不高,一些民主党候选人甚至拒绝回答2008和2012年大选时,自己是否把票投给了奥巴马。由于奥巴马支持率从2009年的超过60%下滑到现在的40%左右,为了避免选民把对总统的不满转移到自己身上,奥巴马成为他们试图划清界限的人,而希拉里则成为很多民主党人爱抱的大腿,她也确实去了一些两党选情胶着的州,为民主党摇旗呐喊。

  希拉里在想什么?

  9月14日,希拉里到艾奥瓦州给民主党造势,上台第一句就是“爱荷华,我回来了”。2008年大选她在该州党内初选输给奥巴马,此后一直没到过这里,这样的回归被很多媒体解读为对于竞选总统的暗示。

  对于希拉里在中期选举的表现,褒奖之声不绝于耳。来看看这些媒体标题吧:美联社《克林顿夫妇是民主党2014年超级代理人》,华盛顿邮报《希拉里是民主党暗淡选举图景中的亮点》,华尔街日报《希拉里借中期选举造势试水2016》……

  除了为民主党尽本分之外,希拉里无疑在借中期选举继续推高自己的人气。人气可以变现为22.5万美元一场的有偿演讲,可以支撑新书1400万美元的预付版税,当然也可以是大选的选票。

  她真的会竞选总统吗?

  CNN指出,在中期选举帮助本党候选人,两年后竞选总统,这是常见的政治模式。

  希拉里当然是有总统梦的。2008年出师不利败给奥巴马时,在当时的退选讲话中,她也没有放弃希望:“总有一天我们会把一位女性送进白宫。”

  希拉里最不缺乏的恐怕就是斗志。她32岁成为美国历史第三悠久的罗斯律所首位女性合伙人,克林顿下台后当选纽约州参议员,成为首位担任公职的第一夫人,而在奥巴马任内当国务卿时,4年出访112个国家创下纪录,行程可以绕地球38圈,在出访路上的时间总计401天。

  距离大选还有2年,在这期间局势如何发展谁也无法预料,但要说希拉里没有再战一次的心思,恐怕没有人会信吧?

  谁盼着希拉里参选?

  虽然一直没有宣布角逐2016年大选,但在各大主流民调中,对于希拉里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支持率大都在60%左右,在共和党阵营中,没有一个人能有她这样压倒性的优势。

  很多名人也盼望着希拉里参选。股神巴菲特今年10月参加福布斯最有影响力女性峰会时就说,希拉里会赢得大选,“我会花钱押注的,我轻易不这样”。“水果姐”凯蒂-佩里已经准备要给希拉里写竞选主题曲了。

  在政界希拉里人气也不错,前总统肯尼迪之女、现美国驻日本大使卡洛琳-肯尼迪已经宣布支持希拉里,她2008年曾在纽约时报撰文称“奥巴马令美国感到希望,就像我的父亲当年那样”,当年对希拉里打击颇大。而今年年中有美媒调查称,已有60名民主党议员支持希拉里参选。

  中期选举对希拉里有何影响?

  就中期选举的过程而言,希拉里密集的造势活动是对大选的一次预演,接触选民、参加筹款,帮助局势胶着地区的州长和议员候选人,一方面为她可能的竞选打下人气基础,另一方面也试探着党内党外和媒体的情绪。

  就结果而言,如果民主党得以保住参院多数席位,希拉里无疑是一大功臣,党内声望会更上一层楼;如果民主党输掉参院,肯定会让希拉里的光环变得黯淡一些,但也可能会有好处:奥巴马的最后两年任期会成为跛脚鸭总统,国会和总统斗得一团糟,难以顺利通过什么重要法案,去年联邦政府关门的闹剧或许再度上演。混乱之下,希拉里就有很多可用的靶子,虽然“改变”(Change)、“前进”(Forward)的口号奥巴马用过了,但智囊们肯定会想出新词的!

  希拉里说,会在明年决定是否参加2016年大选。纽约时报此前曾报道,接近希拉里的人士称,如果民主党在中期选举惨败,可能会尽快开始备战大选,估计等不到明年就要祭出救命稻草希拉里了。

  目前美国媒体普遍认为民主党在中期选举局势不妙,看来希拉里会更忙了。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

 

华裔政治家或在中期选举集中爆发

美国中期选举11月4日举行,参选的华裔候选人多达数十位,而且在美国传统政治群体白人、非裔和拉美裔之外,华裔群体的影响力也开始逐渐显现,成为两党的必争之地,参议院少数党党鞭考恩还建立了中文网站,以争取更多的华裔选民。

  华裔政治局面在二战后才发生改变

  华人移民美国的故事几乎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一样悠久,其政治上的参与也至少可以追溯到内战时期——当时既有在南方蓄奴的华人富商子弟加入南军保卫家园,也有北方的华人加入北军捍卫联邦。但由于当时美国的排华政策和种种反华暴行,华裔陷入了既无政治地位又难以融入社会的窘境,对美国也几无归属感,人数更是逐年下降。一直到20世纪初,争夺美国华裔支持的也不是美国政客,而是康有为和孙中山这样着眼并致力于中国政治的人物。

  情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开始改变。为了对抗敌国日本对美国种族歧视的攻击,也因为中国是美国的盟国、华裔也为美军奋力贡献,美国国会终于在1943年废除排华政策,华人新移民得以入籍美国,也随之拥有了参政的权利。

  华裔官员层出不穷

  华裔在美国地理上的分布一直很不平均,因此在各地的政治表现也有较大差异,早期表现突出的华人政客多来自华裔人数、财力都颇为可观的夏威夷。1959年夏威夷独立建州后,第一次选举出的联邦参议员中就包括一位亚裔——邝友良。他的故事堪称是华裔政客美国梦的早期典范:出身贫寒,7岁即外出卖报擦皮鞋赚钱,而凭个人努力最终在哈佛大学取得法学博士学位,二战期间加入美国军队,战后走上从政之路。当选参议员后,他还曾在1964年参加总统选举的共和党内初选,并获得夏威夷州和阿拉斯加州的支持。华裔众多的加州也是华人官员的盛产地区。

  之后几十年来,随着华裔移民第二、三代融入美国社会的程度越来越高(包括社区精神提升、认同西方中心主义、信仰基督教等),从政并取得成功的华裔美国人越来越多,在民主党、共和党中均有相当表现,成为国会议员、州议员、州长、市长的也是层出不穷,据统计,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执政前五年里就任命了75位华裔官员,其中更涌现了劳工部长赵小兰和华盛顿州州长骆家辉(后来担任驻中国大使)这样的佼佼者。

  政途困难重重

  但对更多有心从政的华人来说,仍有一些筹款之类的问题难以解决,加上不熟悉美国政治中的一些规则游戏,不少华裔政客在竞选后负债累累,像加州参议员余胤良就在2011年竞选市长失败后背负高额债务,结果今年因贪污等罪名被捕起诉。

  而且,华裔政客在参选时,并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给华人选民上。1993年洛杉矶华裔第三代政客胡绍基参加市长选举时曾说:“最开始是华裔社群支持我,然后我就要向其他亚裔社群发展,包括菲律宾裔、韩裔、日裔等等,以表明我并非只关心华裔,接下来我就必须再争取更多的群体了。亚裔选民太分散了,虽然人数不少,但不能成为一个稳固的基础。”

  因为华裔选民在人数上不占优势,所以即使集中投票给华裔政客,也往往不容易对联邦级别的选举结果构成决定性影响。而且美国华裔选民的政治取向相当多元,其年龄、籍贯、社会地位、政治观点和立场等方面的不同。因此,能在国会选举中脱颖而出的华裔候选人(如曾长期连任国会议员的吴振伟),通常都是积极参与美国政治、广受非华裔选民爱戴的政治家。

  更何况在种族融合的美国社会,在选举中太过强调民族认同,效果也许适得其反,会被其他族裔选民看做“只关心华裔社区的利益”甚至对中国和美国“双重效忠”,在从政道路上难以走远。而如果华裔国会议员以美国利益为优先考虑,而不把中国的利益放在中心,就又会受到华裔选民的抨击。这种环境往往使华裔政客陷于两难窘境。年初加州限制亚裔生入学比例的SCA5提案引起华人社群反弹时,州参议员刘云平就因为最初投赞成票而遇到麻烦,众议员周本立也因迟迟不明确表态而遭到华裔示威抗议。

  或在今年集中爆发

  今年11月的美国中期选举将是华裔政治家的一次集中爆发。在加州,有近20位华裔候选人参与了从联邦到地方的竞选活动,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寻求连任的联邦众议员赵美心和孟昭文,两人目前的选情也颇可看好。同时,前面说到过的加州州参议员刘云平也在参选国会议员,且行情颇为看好,可能将使下届联邦国会出现三位华裔议员。

  在各州层面上,竞选各州州议员的如邱信福、朱感生、罗达伦、张昭富、周本立、潘君达、郭宗政、张玲龄等也是大有人在。特别是代表共和党出战第55区州众议员选举的张玲龄,由于近年来该党在族裔政治中渐趋下风,被指为过于依赖白人选民,因此特别关注党内少数族裔包括华裔的发展,有一批党内大佬都表态支持张玲龄,这也意味着像她这样的亚裔政客在共和党的未来布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而且,由于今年普遍预期中期选举的投票率会较低,大多数亚裔选民(包括华裔)又在民调中表示会出场投票(预期最高可能达77%),因此他们也成了今年选举的兵家必争之地。更重要的是,由于多数华裔选民没有党派倾向,因此对各党政客来说都是理想的争取对象。像维吉尼亚州便举办了华裔商业圆桌会议,3位共和党候选人到场与华裔选民进行讨论,并积极拉票。正谋求连任的德州共和党参议员考恩(同时是参议院少数党党鞭)还建立了中文网站,以争取更多的华裔选民。

  当然,华裔在美国政治中的力量——无论作为政客还是选民——都还在发展之中,甚至可以说刚起步不久。担任公职的华裔政客的比例远低于华裔美国人的人口比例就是明证。随着华裔人数的持续增长和融入程度的逐渐提高,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华人面孔出现在政治舞台上。(李飞飞)

  《Observe海外文摘》独家供稿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

 

共和党若全胜或不利2016大选

  不像总统大选,美国民众对中期选举关注度不高,一般会投票的约莫美国选民的40%,远低于大选的60%上下。主要原因:要选的人太多,但选民认识的人太少。

  有多少?2014年美国全国范围的,美国国会众院435位议员全部改选,国会参院100位议员三分之一改选,50州州长中有36个州长改选。好,全国范围就超过500人要选,加上美国各州、各郡、各市,都要各自选领导、议员,甚至连地方财长、学校监事全部都要选,候选人可以说有成千上万。

  不像美国总统大选,虽然每四年一次的总统大选,候选人也是一大票,但至少全美都知道有这麽几个总统候选人,并知道这些总统候选人的政党的目标政策,投票还有点方向,反观中期选举,往往目标松散,民众常常也搞不清谁是谁。连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都闹了这样的笑话。

  执政六年的奥巴马,民望支持率低落到只剩四成。曾一度是票房“灵药”的他,转眼变票房“毒药”不说,还沦落到票房“不要”。不少民主党候选人不要他来助选也罢,有的干脆断绝和他的关系,连承认自己过去投过票给奥巴马都不敢,像是肯塔基民主党国会参议员候选人埃里森(Alison Laudergan Grimes)就是如此。总之,华盛顿时报报道,奥巴马恐怕成为美国64年来丢掉最多国会议员席位的总统,报道称,民主党人“心知肚明”结果可能有多糟。

  奥巴马虽失人气,可“另一位奥巴马”,米歇尔-奥巴马人气还是挺高的,她民调支持率始终高于六成。因此她也还是不少候选人竞相争取站台的对象,于是她也屡屡代夫出征。

  米歇尔站台闹笑话尴尬自嘲

  10月初,米歇尔为艾奥瓦州的国会参议员候选人助选,原本名叫布鲁斯-布莱利(Bruce Braley),米歇尔却念成布鲁斯-贝利(Bruce Bailey)。不管台下候选人与民众的反应,她一念还念错了七次:“我很高兴为我们的朋友‘贝利’站台”、“我们需要像‘贝利’的领导”、“你们可以上‘投给布鲁斯-贝利.com网站表示支持’”。直到最后台下民众受不了纷纷大喊,米歇尔才回过神来意识到念错了,尴尬自嘲:“对,是‘布莱利’啦,我刚说啥啦?哈哈,我脑袋不灵了,我老啦……”

  有电视主持人评论,米歇尔不认识候选人也罢,不看选举招牌也罢,连跟选民讲话时,“眼睛也不看选民,也不看他们手举的大牌子,完全状况外”。看来,候选人确实太多,第一夫人赶场赶到搞不清楚自己站台的对象名字怎么念。

  不过,能让不爱碰政治的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四处赶场,还赶到头昏脑胀,中期选举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起码是对她丈夫接下来两年任期来说。

  选民两年一次“修理”总统的机会

  中期选举可以说是美国政治版图的洗牌。美国人民每四年可以决定选新总统或换总统,但要“修理总统”,可不用等到四年,两年即可。所以,这选举才会称为“中期”,也就是夹在两场总统大选中间的选举,中期选举也往往被视作总统名字不在选票上,总统表现却在人民心里的“公投”。

  奥巴马2008年当选美国总统,民主党也因此出现十几年来,全面掌控白宫与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多数的局面。民众期待着奥巴马能打破两党僵局,使美国经济加速复原。但奥巴马上来首先聚焦的却是两党间的敏感议题:医疗保险改革,也就是后来的“奥巴马医改”。借民主党独大局面,就算共和党全都投反对票,民主党还是强行闯关成功。后来不仅激发共和党人强烈不满,甚至出现百年不遇的极端保守派“茶党”,处处与奥巴马作梗。

  于是,奥巴马仅上任两年,就被选民狠狠地“修理”了一顿,在2010年的中期选举,奥巴马所属的民主党在国会众院一口气丢掉63席众院席位,共和党一跃成为众院多数党。此后四年,奥巴马再也没成功推动过重大立法不说,还因与国会众院共和党人僵持不下,遭遇了十几年来第一次的美国“政府关门”。

  2012年,比罗姆尼仅多赢500万张选票,美国选民再给了奥巴马一次机会。但过去两年,美国经济复苏步伐依旧缓慢不说,奥巴马承诺的移民改革、气候变化立法都在两党斗争下无影无踪,更不提美国在短短一年半内,遭遇的一连串外交危机:叙利亚危机、乌克兰危机和IS危机,现在连埃博拉危机都来搅局。

  两年后的2014年,一般都预料,不待奥巴马2017年初离任,总统又要被选民修理了。

  奥巴马恐丢参众两院成跛脚鸭

  2014年的中期选举,最值得关注的是,奥巴马在四年前丢掉国会众院,拱手让给共和党后,四年后,奥巴马会不会连参院也丢了。如果是,这可是奥巴马任内破天荒同时失去国会参众两院,他恐成为完完全全的“跛脚鸭总统”(lame-duck President)。

  所谓跛脚鸭总统,原先指的是,在新总统当选后到搬入白宫前,有10周的时间旧总统还在白宫,这段期间内,旧总统就是准备交接工作退位当平民,基本上什么事也干不成了,就像跛脚的鸭子跑不快,就等着被终结。不过现在,奥巴马跛脚的时间恐怕将长达两年,因为一旦失去国会参众两院的主导权,总统基本上就很难在立法上取得成就,只能等下个总统上任才有可能有突破了。

  众所皆知,美国的政治体制是三权分立,但其中的行政与立法权间彼此的制衡特别厉害。美国总统领导的白宫有行政权,美国国会有立法权,其中美国国会又分为参议院与众议院两院。

  参院有100名议员,众院则有435名议员。多数情况,如果要通过一个法案,必须先经过一个议院的多数批准,然后送到另一个议院等多数批准,两院可能彼此合作,也可能彼此钳制。若最终两院都批准了同一个法案,那这法案就会被送到总统桌上了。

  然后,总统可以做两事:选择签署,那么这法案就成为正式法律了;或选择否决,那这法案就又被送回国会两院了。两院接下来也是两选择:摸摸鼻子放弃,或各召集高达三分之二的议员“否决否决”(override the veto),只要成功,便不需总统签名,国会照样能让法律照样生效。

  奥巴马执政最后两年恐最悲催

  奥巴马执政头两年,国会参众两院都是民主党人,这是奥巴马当总统最美好的时光,国会两院对彼此的法案没太多分歧,然后被通过的法案很快送到总统桌上,奥巴马就爽快的签了。奥巴马医改能成为法律而被实施,就是这么回事。

  2011到2014年民主党把持参院,共和党把持众院。虽然奥巴马与众院共和党人老闹僵,还搞到政府关门,但起码还有民主党的参院出来挡驾。共和党众院通过法案,要废止或修改奥巴马医改高达40-50次,可法案一送到民主党参院就无疾而终了,因为参院根本连票都不投,搞得共和党人眼睁睁看着奥巴马医改在2013年正式上路开放登记。

  那么,一旦奥巴马任期最后两年参院被共和党把持了,结果会是如何呢?

  这可能性其实还挺高的,目前美国国会参院共和党有45席,只要共和党拿下6席,就能成为参院多数党,而目前美国人民确实对民主党普遍感到失望,共和党胜算很大。当然,另一方面,众院基本上也不可能在这次中期选举离开共和党值守。美国政治网站Politico日前透露,白宫内部已经悄悄沙盘推演,要如何面对接下来两年共和党掌控国会参众两院的悲惨命运了。

  一旦如此,可以预期的,过去共和党众院通过的法案,在共和党参院也很可能通过,而不像过去被民主党参院给挡下来。接下来,国会将开始源源不绝往总统桌上送法案了,废止或修改奥巴马医改的法案,相信也会夹杂在里面,然后奥巴马就要花更多时间考虑了:签或不签,否决或被否决否决,妥协还是跟共和党干到底。

  至于奥巴马接下来想推动什么立法,例如移民改革之类的,要被任何一个议院表决都很难了,所以接下来两年,也别期待奥巴马有什么立法成就了,换句话说,奥巴马干了八年总统,可能就一个立法成就:奥巴马医改。

  多数专家预期,从过去几年奥巴马与共和党人的互动来看,美国两党在接下来两年不太可能彼此妥协,一旦共和党掌控参众两院,美国政府在接下来两年恐怕会持续处于瘫痪的局面,政府关门、债务上限等老问题不仅将反复发生,还可能变成“威力加强版”。

  共和党若赢恐为希拉里选总统作嫁

  不过,一旦如此,共和党美好时光可能也就短短两年,就又准备被选民“修理”了,而且代价还不小:恐输掉2016年总统大选。

  过去,共和党只掌控众院,美国政府陷入空转,基本上,民主党掌控的白宫与国会参院要承担较大责任,百姓要怪先怪民主党。然而,一旦共和党连参院也拿下,美国政府还是空转的话(几率极高),那选民怪的可就不只奥巴马一人了,因为共和党国会选择的不是做事,而是与总统作对,那奥巴马可有人帮忙扛责任了,这也恐将影响共和党在总统大选时的选情。

  目前,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格局是:民主党一面倒的支持希拉里,虽然她还没宣布参选,但基本上绝大多数的民调都显示,希拉里选总统拥有60%以上受访者的支持,排名第二的美国副总统拜登,支持率是10%左右,远远落后。换言之,现年67岁的希拉里只要说选,那毫无悬念将会获得民主党提名,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角逐白宫。

  共和党目前是群雄割据,没人大幅领先。有传言说,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弟弟杰布-布什可能会选。“小小布什”是享有全美知名度的,因此他在不少民调中支持率处于领先,但也就在10%上下,换句话说,还有90%的共和党人心有他属。因此,就算小小布什宣布参选也有硬仗要打,也不容易团结起共和党人的一致支持。

  也就是说,共和党就算在今年中期选举大获全胜,若在接下来两年搞砸了,反而给共和党选总统不乐观的局势,雪上加霜。况且,一来,目前共和党在台面上推不出魅力型总统候选人,没让人非选不可的人;二来,希拉里在对外政策与内政上,可能比部分共和党候选人还强硬、明确,而且政绩有迹可寻,反而可能吸引保守派的支持。

  共和党人若夺下参院,还是没办法靠表现来赢得民心,那选民实在找不出理由非要投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不可了。2012年,选民支持罗姆尼,不少人是因为讨厌奥巴马。2016年呢?选民不一定因为民主党而讨厌希拉里,特别是为数占到一半的女性选民。

  因此这形成了一个诡异局面:共和党可能的胜利,不过是为未来的失败铺路。

  共和党怕赢还要想办法输?

  一旦共和党无法赢得2016年总统大选,也将造就一个新的局面:足足60年来,民主党将首次连续执政超过八年。于是,共和党内部也传出奇怪策略:虽然预期会赢,但还是要想办法输,因为输就是赢。

  但这策略难度挺高。中期选举大获全胜虽然不是共和党最大利益,但对个别候选人来说却是个人最大的利益。正如笔者最近采访的美国选举专家、布鲁金斯学会的曼恩说:“目前的共和党就是一个出不了总统的政党。”

  2014年的美国中期选举很吊诡:共和党可能会赢,民主党可能会输,但对两年后的民主党来说,输可能就是赢,对可能参选的希拉里来说,更是如此。

  今年中期选举,可能将改变美国整个政治版图的布局,奥巴马恐变跛脚鸭,但可能不是坏事。2014年中期选举本身可能不引人注目,但选举结果却是值得关注的,因为这可能将牵动着2016年,决定谁将入主白宫。(张经义)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

 

共和党大胜或阻碍医保移民改革

  在华盛顿特区宾州大道的两头,国会山庄与白宫遥遥相望。11月4日中期选举日过后,确立了未来两年,共和党、民主党各掌控了立法与行政的格局。

  选举结果不让人意外,共和党持续保住众议院;另外,还顺利成为参议院多数党。

  民主党为什么会输?

  输掉中期选举是执政党的常态,特别在经济前景不明、外交政策受阻的大环境下,选民容易把“希望”投射到在野党身上。

  2008年,奥巴马以“改变”(Change)为竞选主轴为民主党夺回政权;2010年的中期选举,狭着民众对医疗保险改革的不满,共和党夺下众议院,民主党惊险保住参议院;2012年,奥巴马连任至今,经济虽好转,失业率创下金融危机以来新低,但结构性失业问题、及薪资增长有限,让中产阶级尚未雨露均沾;对外,IS武装威胁、埃波拉病毒防疫漏洞……奥巴马支持度降到任内最低的40%。

  奥巴马选举当天接受康涅狄格电台采访时坦言,“这个选举周期,是对民主党最不利的一次。”可能造成自艾森豪威尔威尔时代以来最“一面倒”的惨败。

  另一个民主党输掉此次大选的原因,在于此次的参议院改选席次大多在共和党支持度较高的“红州”。参议员的任期为六年,2008年狭着奥巴马强大声势进入国会的民主党议员;六年之后,风水轮转,难以与奥巴马切割,陷入苦战。

  第三个原因在于投票率。一般而言,四年一次的总统选举有60%的投票率,地方性的中期选举,投票率仅40%。投票族群也略有不同,总统选举更多是年轻人、多元族群、自由派、民主党人士;中期选举时,保守、年长、白人的共和党选民投票意愿较强。

  最“愚蠢”的选举

  高达40亿美元的竞选经费,比2012年总统选举近乎翻倍,再次创下美国选举史上的纪录。

  为何经费如此惊人?主要是2010年美国最高法院放宽了政治献金的规定,允许匿名捐款人无上限资助特定团体(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Super PACS)以协助属意的参选人。此次的40亿美元经费中,有10亿来就来自于外部团体。

  钱要花在刀口上,经历了几十轮的选举周期,两党都十分清楚怎样的竞选策略操作,能够最有效率地招唤支持者的认同——负面文宣、或形象塑造。

  一些吸眼球的广告大放异彩,比如爱荷华州参议员恩斯特(Joni Ernst)站在猪舍前,强调要带着“阉割猪”的精神入主国会的电视广告;或肯塔基州民主党候选人把共和党对手麦康奈(Mitch McConnell)的名字改成“Rich ”McConnell,批评他代表的是华尔街、是富人、是贪婪。

  从1984年开始研究美国选举的美国大学历史系教授林奇曼批评,这是一场“最没主题、最烧钱、最愚蠢的”选举,巨额政治献金投入大量的负面广告文宣。在他看来,候选人虽然各个顶着政治、法律博士光环,但竞选过程中看不到对施政蓝图的辩论、只管攻讦,而这种情况,只有等到政治献金的相关立法改变,才可能有转机。

  共和党或削弱医改反对移民改革

  从2010年开始,民主党主导的参议院和共和党主导的众议院恶性斗争,相互踢皮球的结果导致效率低下。议员凭意识型态的投票方式,使移民、税务改革、贸易等法案难产,还曾在2013年导致了长达16天的政府关门。美国民众对于国会的满意度只在10%左右徘徊。

  但共和党掌控两院后,情况会改善吗?

  乐观者看,未来两年形成了立法与行政各据一方的格局,两党可能从某些议题中找到相互妥协的空间,比如在税务改革、国防预算等;但悲观者看,极化政治僵局加剧,共和党狭着多数党的力量,加强对奥巴马政府的掣肘,比如否决联邦法官的提名人选、在国会山召开更多公听会,或不断把法案送到奥巴马办公桌上,让他成为瘫痪法案的代罪羔羊。

  共和党内部的意识型态斗争也是未来两年的另一个看点。即将成为参议院的多数党领袖麦康奈是一位相对务实、走中间路线的政治家,以他过往的政治倾向来看,可能会多着墨在对立较小的法案,比如废除医疗设备税、小型就业刺激方案。这种路线能得到多数中间选民支持,对即将在2016年参与选举的共和党员充满吸引力。

  不过,尚未有连任压力、极端保守的共和党右翼、茶党可能不这么想,他们希望对社会福利法案彻底改革、削弱奥巴马医保、或大力反对移民改革法案。若情况至此,国会与白宫势必迎来一场混战。

  成为跛脚总统的奥巴马会怎么做?过去几个月迹象显明,奥巴马将透过更多行政命令方式,绕过国会直接解决问题,比如他透过此方式通过减碳措施、提高基本工资、禁止歧视同性恋等。他也已经声明可能借着行政命令,为美国境内1100万的非法移民提供协助,免于驱逐出境的可能。

  但行政命令也有风险,若共和党赢得下届总统大选,新总统能够推翻前总统的行政命令。

  2016大选格局仍不明朗

  中期选举落幕,象征2016的总统大选开跑。

  民主党的希拉里虽尚未宣布参选,但近来出书、跑基层、助选动作频繁,成为候选人几无悬念。另一边,共和党的总统参选人选尚不明朗,包含小布什的弟弟Jeb Bush,现任威斯康星州州长Scott Walker,或是代表自由派共和党人的Rand Paul,甚至极端保守的德州参议员Ted Cruz,都有各自的支持群众。

  有种说法是,共和党赢得了中期选举,民主党将会在下次总统选举得胜。《华盛顿邮报》最新的民调更显示,有50%美国民众认为希拉里将成为一位好总统。

  但这些早期民调只能供参考,两年的竞选日程是漫漫长路,过去就有多次后来居上的例子,比如老布什在1988年,选前六个月还落后对手近20%,最后仍赢得选举。因此,拿下国会并不一定就代表好牌;掌握白宫也不能肯定是权力中心,未来两年的美国政治,仍是一场硬战。(特约作者唐家婕)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

 

一场两败俱伤的选举

  北京时间11月5日,2014年美国中期选举结果出炉,共和党赢得了国会两院多数席位,这反应美国政治进一步右倾,将对美国医保、教育、税收等政策产生重要影响,而共和党挑战现执政党代价是高昂的,并没有给美国选民带来信心。这次选举有三大看点,将造成两大影响。

  反映美国社会政治思潮变化

  在美国社会深处始终存在两股主流的政治思潮,它们交替影响着美国社会:一个是“小政府、轻税收、自由放任”的保守主义,它是美国共和党的执政理念;另一个是“大政府、重税收、国家干预”的自由主义,它是美国民主党的执政理念。

  纵观美国选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得民心者得天下”,当保守主义盛行时,共和党就容易在选举中占优,而当自由主义泛滥时,民主党就相对得势。

  受2007年金融危机的打击,2008年以来美国保守主义有所退却,但自2013年以来保守主义开始抬头,其标志就是始于2009年、但近年来在美国影响越来越大的“茶党”运动。“茶党”可视为美国“极端的保守主义”,受此影响,美国政治右转趋向明显。

  2014年中期选举就深受美国社会政治思潮转变的影响,很多州的参议员角逐,名为民主党与共和党的较量,但从执政理念来看,实际上是温和的保守主义与极端保守主义之间的较量,许多民主党候选人实际上可视为温和的“共和党人”。这次共和党的获胜,持“茶党”立场的共和党候选人功不可没,他们所夺取的席位数占众议院共和党新增席位的一半以上,同时还是这次共和党冲击民主党参议院的重要力量。

  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州长选举中,许多民主党州长候选人实际上也只能从这两个选项中选择,当然他们更可能选择的是温和的保守主义。就像堪萨斯州(2014年中期选举的“战场州”之一)民主党州长候选人Paul Davis所言,“我们所做的实际上就是原来共和党人所做的”。

  “负面情绪”很高

  从微观角度来看,这次中期选举来看,消极选举(Negative Election)色彩浓厚。据美国进步政治中心统计数字,至少有一半左右州的电视广告充满了消极议题,民主、共和两党议员为了拉取选票,纷纷使用消极议题来攻击对方,许多州的选民表示每天看电视竞选广告都“很恶心”。

  从选举进程来看,由于受“埃博拉病毒事件”、“IS武装事件”的影响,很多美国选民对美国政治前景充满悲观情绪。美国《政治家》杂志发布的民调数据显示,只有36%的美国民众认为美国政府有能力应对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挑战,而超过60%的受访者对美国的未来持悲观态度。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仅25%的美国民众认为美国的前进方向是正确的,60%的人认为美国已经失去控制。这种“负面情绪”是近几次美国中期选举中非常少见的,这有可能给美国未来的政治走向带来消极影响。

  两败俱伤的中期选举

  共和党赢得了中期选举,但并没有获得美国选民真正的“认可”(Mandate)。共和党国会并没有给美国选民带来信心,许多选民都表示选择共和党实际上也是无奈的选择。例如,《福布斯新闻》针对注册选民的最新民调显示,只有40%的受访者表示对美国的未来有信心。美国著名的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发表的数据显示,美国民众对总统和国会工作的满意度,降至该公司1976年进行此项调查以来的最低点。

  此外,美国民众对美国两党政治系统也没有多少信心,据美国广播公司(ABC)的最新民调显示,仅22%的美国民众对当前美国政党体系的运转表示满意,在回答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应对当前的状况负责时,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两党都难辞其咎。

  共和党2016年夺取白宫可能性增加

  从美国选举历史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概率较大的规律现象,那就是能赢得中期选举的“在野党”往往能赢取两年后的总统选举(无现职总统参选),如1998年的共和党、2006年的民主党。当然如遇上追求连任的现职总统,那么“在野党”仍有可能无缘白宫,如1994年的共和党、2010年的共和党。而这次中期选举则属于第一种情况,因为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将是没有现职总统参选的大选,控制国会的共和党极有可能问鼎白宫。

  当然,共和党也面临不少挑战。首先是难以逾越的民主党“蓝色高墙”(蓝色是美国民主党的代表色),所谓的“蓝色高墙”意指美国民主党控制的州,它包括华盛顿特区在内共有18个州,这些州一直是民主党的稳固后方与稳定的票仓,累计有242张选举人票(Electoral Votes),从近半个世纪来看,这些票是共和党很难夺取的。其次,共和党形象严重下降,甚至被选民讥笑为“无能到仅能迫使政府关门的政党”。第三,民主党的基层选民动员能力非常强,他们拥有远比共和党富裕多的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他们可以挨家挨户、人对人地进行选举动员,这可以有效地吸引年轻选民参与。而共和党靠的主要是年长的、白人选民,他们一般都比较富裕,对政治的参与度比较稳定,但共和党如果要想取得2016年大选的胜利,按照目前的美国人口比例,共和党候选人至少要获得64%白人选民的支持,而这个难度非常大,2012年大选时罗姆尼获得59%,2008年大选时麦凯恩仅获得55%,最后他们都未能成功。所以,共和党即使胜利了,也不意味他们能够轻取2016年总统大选。

  奥巴马施政难度加大

  共和党控制国会后,两党的党争将进一步加剧,奥巴马政府将面临更大的执政难度。为推进自己的政策,奥巴马政府可能发布更多的行政指令来绕过共和党国会,为此,一再声称没有弹劾奥巴马意图的共和党议员,则可能不得不祭出“弹劾”这一可能带来两败俱伤结局的党争武器。

  在政策议程方面,医保、教育、税收等方面立法将面临巨大挑战,公共教育(含外国留学生政策)、公共医疗、交通运输等传统的政府项目也将面临一些修正。另外,共和党人将尽快批准共和党籍的联邦法官任命,奥巴马可能会劝那些任命没有希望获得批准的民主党政府官员和法官尽快离开。民意支持率已降到历史最低点(不足40%)的奥巴马,其最后两年任期很可能度日如年。

  文/林宏宇,中国国际关系学院国政系教授、博导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

 

美国队长不好当

2008年大选,奥巴马从一个名不经见经传的参议员,先后跨过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和共和党重量级人物麦凯恩两座大山,成为美国首位黑人总统。他带着69%的高支持率,欲从小布什手里拯救一个深陷金融危机的美国

上台近两年,800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收效甚微,失业率从7.8%一路攀升至9.8%。本应成为最大政绩的医改政策备受争议……奥巴马的第一个期中考毫无悬念地挂科了——共和党在2006年后首次掌控众院。

击毙本-拉登、撤离驻伊美军、失业率回落(依然高达8.8%)、班加西领馆遇袭、被嫌弃的医保法案……奥巴马拿着诺贝尔和平奖迎来大选年。还好“弱中自有弱中手”,让他击败罗姆尼成功连任

连任第一年就出师不利。6月棱镜门项目曝光,美国上演现实版《1984》,监控丑闻持续发酵至今日。10月,奥巴马医保网站终于推出并……崩溃了。两党关系降至冰点,政府因无法按时通过预算议案而关门了16天……

上任六年,支持率一路跌到41%。IS武装、美俄关系、埃博拉病毒让他焦头烂额。由于太不受欢迎,民主党人为连任纷纷与他划清界限,连希拉里都开始抨击他的外交政策。还剩下两年任期的奥巴马表示,心塞塞的……

向下滚动浏览

新闻中心

新浪网新闻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