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需要的不是泪水而是男子汉的勇气

0

欧洲需要的不是泪水而是男子汉的勇气

第470期

2015年11月14日12:49我有话说(0人参与)
导读

“欧洲已经病了,在美国人的保护下,过了太久的和平日子,习惯了太长时间的小确幸,连最起码的自我保护的勇气都已经丧失。胭脂气、娘娘腔已经成为了欧洲的特征,巴黎再次遇袭,欧洲不需要眼泪,而是拿出男子汉的勇气……”

劫后余生的拥抱劫后余生的拥抱

  当一个国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遭遇多次恐怖袭击,甚至造成如此重大伤亡的时候,流泪就是一件意义不大的事情了。当一个领导人把葬礼上的泪水和演讲,当作自己主要政绩,面对恐怖分子却像个柔弱的女人一样的时候,这个领导人却不太适合再领导国家了。

  一个如此骄傲的国家,一个长时期处于世界权力顶端的国家,一个诞生过拿破仑这样伟大人物的国家,一而再再而三地遭人同情,本身就不是同情的问题,而是羞耻的问题了。每当恐怖袭击发生,我们首先要哀悼,然后是展现团结,展现信心。可问题是,一次又一次地哀悼,一次又一次地展现信心,却一次又一次地面对袭击,你终究会有点沮丧。这一次该怎么办?难道又是找上若干个国家的领导人来,大家再次肩并肩地走一走?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不能保护他的人民,只能靠游行显示存在,真的是一种羞耻。

  欧洲已经病了,在美国人的保护下,过了太久的和平日子,习惯了太长时间的小确幸,连最起码的自我保护的勇气都已经丧失。胭脂气、娘娘腔已经成为了欧洲的特征。可是问题在于,欧洲人也许正面临一个空前的恐怖时代。一方面,一系列环地中海威权政权的倒台与动荡,正在让中东、北非地区成为混乱与恐怖的孵化器。另一方面,欧洲城市中贫苦的外族移民所组成的平行社会,又正在培养出充满愤怒的年轻人。在这个时代,欧洲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刻都更需要保护自己。

  令人遗憾的是,相比于美国、俄国与中国,欧盟虽然在版图上也具备了某种超级大国的气质,但是其始终无法摆脱多主权体系的局限。各自为政的地方主义与主权国家的自私天性,始终是欧洲安全事务上面临的根本难题。一方面,随着欧盟的不断扩大,内部边境守卫的松弛与废除,这种人员上的自由流动为以主权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安全架构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有限的情报与安保资源,无力应对爆炸般增长的风险因子。另一方面,一些试图加强安保方面的努力,又面临国内少数族裔与左翼实力的强大阻力。“多元主义”在欧洲是一种流行的政治正确,但是它不是无代价的,和平共处的善意与包容,往往引发升恩斗仇的后果甚至鸠占鹊巢的风险。更糟糕的是各个国家之间的分享信息、警务合作与反恐协作,往往受困于这种分散治理的政治现实,变得拖沓而滞后,而高效与强力恰恰却是安全事务最基本的要求。这次巴黎的袭击,暴露出欧洲的情报部门无论是在对恐怖主义的传播、组织还是对黑市武器交易的控制,都存在明显的失控。悲哀的是,造成这种失控背后的体系失灵,在短时期内恐怕仍然难以得到解决。

  眼泪流多了,就是让人同情却轻视的懦弱。可惜的是,法国也许正在变成这样一个让人痛心的弱者。虽然这次的袭击会改变一些事情,也许会让更强硬的领导人上台,也许会让欧洲表现出更坚决的反恐态度,但是它却很难改变欧洲胭脂气的倾向。这一点,在俄-乌危机之后,其实表现的就很明显,欧洲已经没有勇气为自己斗争。它最多是尖叫着为美国助阵而已,当美国人意兴阑珊、敷衍了事的时候,欧洲就如同一个衣着华丽独行于贫民窟的老夫人,虽然头颅依然高昂,却浑身禁不住的颤抖。巴黎的鲜血,能够让欧洲人的勇气回归吗?其实真不一定,因为愤怒与恐惧往往与结伴而来。西班牙曾经在遭到恐怖袭击之后,灰溜溜地宣布立刻撤军。这才是欧洲更常见的反应。

  (储殷 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

文章关键词: 巴黎 袭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