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赔偿案
加拿大魁北克上诉法院1日支持百万烟民的诉讼请求,要求加拿大三大烟草公司赔偿150亿加元(约合740亿元人民币,1加元约合4.95元人民币),创下加拿大法律赔偿金额之最。
魁北克烟草和健康委员会执行主任马里奥-布欧德称:“对于吸烟的受害者来说,这是一个大日子。他们为这一裁决已等待了近17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现在终于到达了终点。这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这其实是两个集体诉讼,一个代表患上与吸烟有关疾病的烟民,另一个代表无法戒掉烟瘾的烟民,烟民总数超过100万。这些团体声称,烟草公司未就吸烟的危害给予适当的警告,低估了烟草对健康的危害,进行了欺骗性的市场推销活动,明知烟草危害依旧生产。
两个诉讼分别于1998年提出,2005年获准开始处理,2012年正式开始审理,听取76人证词、审阅超过4.3万文件后,在2014年底开始得出结论,昨日的判决书多达276页。诉讼起初要求赔偿270亿加元,180万魁北克烟民参与,不过2013年的裁决降低了可请求赔偿的烟民人数,并将赔偿请求降至178亿加元。
烟草公司将上诉
赔偿具体分配方面,在1976年1月之前开始吸烟的患癌症原告每人可获赔10万加元,之后开始吸烟的原告可获得9万加元。在此之前开始吸烟的肺气肿患者每人可获赔3万加元,在此之后吸烟的患者可获赔2.4万加元。近100万无法戒烟的魁北克烟民,每人可获赔约130加元。
3家烟草公司很快都发表声明,表示将会上诉。
JTI-麦克唐纳烟草声明称:“本公司强烈认为,庭审上提交的证据不足以支持法庭裁决。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加拿大人对吸烟的健康风险就有非常高的认知。这种认知由于40多年来印在每个香烟盒子上的警告标识而得到加强。”
帝国烟草副总裁塔马拉-吉托称:“今天的裁决忽视一个现实:成年消费者和政府在过去数十年都知道吸烟危害健康。裁决试图解除成年消费者对自己消费行为应负的责任。我们认为有上诉的充分理由,我们将继续保卫作为合法公司的权利。”吉托强调,著名民调机构盖洛普1963年进行的一份民调显示,96%的加拿大人当时知道吸烟可能导致肺癌。
乐富门-本森&赫奇斯烟草也宣布,将就裁决提出上诉。
不过裁决要求,3家企业无论是否上诉,都须在60天内开始缴纳超过10亿加元的初步赔偿。
“树敌”众多的烟草公司
针对烟草公司的诉讼,在加拿大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加拿大目前有多个省政府也在起诉烟草公司,要求后者补偿与吸烟有关疾病的医保开支,这些省份都通过了相关法律,允许向烟草公司就这些医保开支寻求补偿。
在加拿大的邻国美国,著名的烟草诉讼更多。例如始于1994年的“恩格尔案”,佛罗里达数十万烟民加入集体诉讼,裁决的赔偿额一度高达1450亿美元,不过法院2003年推翻判决,要求烟民单独诉讼,之后千千万万的“恩格尔子代”继续诉讼,烟草公司逐步尝试与烟民达成和解,最近一次、也是首笔大规模赔偿是今年2月,3家烟企同意就400余起诉讼赔偿总计1亿美元。
而“恩格尔案”中的最大单笔赔偿判决于2014年作出。辛西娅-鲁滨逊的丈夫吸烟多年因肺癌去世,独自提出诉讼6年之后,陪审团判决赔偿额236亿美元。不过可以想见的是,后续诉讼依旧旷日持久,最终拿到的赔偿金可能远低于这个数字。
其他国家怎样控烟
作为针对烟草的第一个世界范围多边协议,《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05年生效,10年间缔约方已增加到180个,中国也是其中之一。
禁烟走在最前面的是不丹。2005年成为全球首个全国禁止烟草生产销售的国家,2011年通过立法允许政府人员搜查涉嫌储存或销售走私烟草的住宅和企业,还有用于搜查烟草的警犬。不丹烟民每月可以从国外进口200只香烟,但需缴纳至少100%的重税。一名僧人因携带2.5美元烟草被判入狱3年,成为新禁烟法的第一名被惩罚者。
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英国、西班牙、巴西等地都有全面的控烟法例,范围覆盖所有公共室内空间,美国没有全国性的控烟法例,由各地区自行制定法例及监管,有些地区如纽约市在室内外均全面禁烟。
在禁烟国家和地区,常见的处罚方式是罚款。英格兰地区公共场合吸烟罚款为50英镑,纽约州的罚款为200-2000美元,西班牙罚款为30欧元起步,最高可达60万欧元。
在减少烟草消费方面,烟草税是常用手段,税收被用于各种医保项目。美国每包香烟的联邦烟草税约1美元,各州烟草税从不到1美元到超过4美元。澳大利亚正在经历4年期的烟草增税过程,到2016年,每支香烟价格将接近1澳元。美澳增税后均发现香烟销量下降的趋势。
对于烟民而言,最直接的提醒是烟盒上的“吸烟有害健康”。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烟盒上,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文字,更有很多政府和法令强制要求印刷的“恶心”图片,病变的肺、血淋淋的心脏或是焦黄的牙齿,而澳大利亚走的更远,从2012年底开始,烟草产品外包装上连商标都不能有,统一设计的包装上只有很小一部分位置被允许写上品牌名称。
这样的设计对于多数中国烟民恐怕比较陌生。新浪编辑曾在泰国看到一些围着烟草柜台好奇拍照的中国游客,但问及是否会购买时,他们纷纷表示不会,其中有一位游客说,自己的烟民朋友事先特地嘱咐过,让他不要从泰国带烟做礼物,因为“长得太恶心了”。(新浪国际 陈智勇 严伟江)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