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鸣梁》为何能走红

2014年09月11日02:20     第12期      我有话说(0人参与)

作者信息

微天下

全天候的中国最大原创国际资讯平台,新浪新闻中心出品。

  近期在韩国上映的电影《鸣梁:旋风之海》掀起了一股观影热潮。

  这部作品被媒体定位成史诗大片,由韩国本土导演金韩民拍摄、影帝崔岷植领衔主演。自7月30日上映以来,打破了美国3D大片《阿凡达》保持的韩国票房纪录、观影人数纪录等诸多纪录,创造了韩国电影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截至8月31日,累计观影人数已达1692万8863人(数据参考自韩国《每日经济》9月1日发稿),这意味着每三个韩国人中就有一人去影院观看过这部影片。韩国媒体也已经开始展望观影人数突破1700万大关的时刻。

《鸣梁》背后的历史
韩国电影《鸣梁:旋风之海》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韩国历史上著名的“鸣梁海战”。这场战斗发生在1597年阴历9月16日的鸣梁海峡——位于韩国全罗南道海南郡花源半岛与珍岛之间的一条狭窄水道。海峡两岸最近距离仅294米,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海峡经常发生洋流变化,涨落潮声响亮,故得名为“鸣梁”。

  指挥这场战斗的将领是被韩国人视为民族英雄的李舜臣,他的一生也是一段传奇。公元1592年,日本向朝鲜发动了侵略战争但战败。日本人反思认为原因是在李舜臣率领的朝鲜水军阻挠下没能夺取制海权。遂勾结朝鲜奸臣迫害李舜臣,朝鲜王听信谗言将李舜臣革职。到了1597年,日本再度入侵朝鲜,朝鲜水军在丧失李舜臣领导的情况下几乎全灭。这场惨败让朝鲜内部十分震惊,不得不再次启用李舜臣。此时的朝鲜水军仅剩12艘板屋船,刚刚大胜的日本方面则有上百艘各类战船。

  两个月后阴历9月16日,日本水军330余艘船只(实际投入战斗的为一百余艘)企图顺着向西北方向流去的洋流穿过鸣梁海峡。李舜臣指挥12艘板屋船,充分利用海峡狭窄的地理优势,等待迎击日军船只。日军尽管数量上占优但无法在狭窄的鸣梁海峡施展。最终,日军损失31艘战船,朝鲜水军无一被击沉,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史称鸣梁海战。

对于《鸣梁》走红的思考
韩国电影《鸣梁:旋风之海》

  李舜臣在韩国历史上拥有极高地位,被称作“忠武公”。现在首尔市中心有条道路被命名为“忠武路”,在首尔景福宫前的光华门广场,李舜臣的巨型雕像也与韩国人的另一位偶像——发明韩文的“世宗大王”的雕像一起接受着韩国人的仰视。另外,韩国海军旗舰,一艘KDX-2级导弹驱逐舰也被命名为“忠武公李舜臣”号。关于李舜臣的小说、影视作品在之前也是缕缕出现,他的一切,对于韩国人来说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这样一个熟悉的人物,在此时突然再次引起轰动,背后必然存在着一些特别的原因。

  首先,影片中抗击倭寇的情节,让人自然联想到韩日关系。韩国与日本在慰安妇问题、篡改历史教科书、岛屿争端以及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而近期的韩日关系如同中日关系一样,充满了紧张的对立情绪。值得一提的是,韩国的这种反日情绪由来已久。时至今日,虽然日本的流行文化对韩国年轻人产生了极大影响。但韩国人对遭日本侵略的历史仍然无法忘记,人们对于亲日派也往往是嗤之以鼻。在韩国编有各种各样版本的亲日派名单,许多政客都害怕与其产生瓜葛,否则就意味着将会失去选票。纵使金韩民导演曾经在公开场合澄清此片与韩日关系无关,但在韩国民间客观存在的反日情绪肯定对此片的走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另一方面,朝鲜半岛三面环海一面与陆地接壤,从古至今一直受到外族环绕。韩国人骨子里拥有极强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也造就了韩国人的自尊心。这种民族自尊在与国外的竞争中被感知,在对日战争取胜后被放大。众所周知,韩国曾经创造了经济上的“汉江奇迹”,跃居“亚洲四小龙”之一。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以后,韩国经济有些“不复当年之勇”,比不了中国高速发展的势头,与日本相比也是有些追赶乏力,这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韩国人经济腾飞时期建立起的自尊和自豪。此时《鸣梁》带着往日荣耀和自豪走进韩国影院,便很自然地获得了韩国民众的共鸣与青睐。

  事实上,除了历史方面,韩国学界对于李舜臣的研究已经扩展到经济领域。被韩国视作“国宝第76号”的李舜臣著作《乱中日记》,不仅为史学家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其中所体现的李舜臣的战略思想更是启迪韩国经济学家提出了“鸣梁经济学”这一概念。它借鉴了李舜臣在“鸣梁海战”中以少胜多的战略思想,力图指导韩国经济走出困境。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李舜臣以及《鸣梁》里流露出的破釜沉舟以及以少胜多等内容和思想,更能起到鼓舞韩国人从经济困境中突围的现实作用。

写在最后
韩国电影《鸣梁:旋风之海》

  在这样一个充斥着浮躁情绪、追求快时尚的年代,无论是在韩国还是中国,影视剧的制作在求快的同时,质量上却难获保障,同质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打开电视,各种相亲选秀节目似曾相识,电视剧刚看到第一集就能大致猜到情节梗概乃至人物的命运结局。电影也开始靠扎堆明星演员赚得票房,剧情却无聊空洞、缺乏内涵。

  然而《鸣梁》的走红,让我们看到了改变这种局面的希望。尽管也有明星导演和大牌演员加盟,但《鸣梁》的走红显然并不是依靠这些老套路。电影题材的选择以及对人性的解读恐怕才是其博得观众青睐的必杀技,这与另一部韩国热卖影片《太极旗飘扬》颇为相似。《太极旗飘扬》这部影片抓住了韩国人心中南北分断带来的痛,从一个相对不带有政治偏见的角度来看这场同民族之间的战争,不是通过宣扬对朝鲜政府的痛恨来博得关注,而是用向观众展现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的可贵来获取共鸣。

  由《鸣梁》们的走红来看,一部影片即使不以明星为卖点,依然能够以充满诚意的态度来博得巨大成功。电影不仅仅是人们日常休闲消遣的一种方式,它还是一门艺术,承载着许多实在的社会意义。从这个方面来看《鸣梁》们的存在确是难能可贵的,让人不禁为它们点赞。(文/石洋)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