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对中国的五大利益
亚投行是“一路一带”、“互联互通”等中国周边战略的重要推手,是中国国际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它的设立和成功运作,的确能给中国在各个领域带来有形无形的益处。正如最近哈佛大学教授格雷汉姆-阿利森所说,就像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旨在促进美国与世界利益一样,亚投行也会更多为中国负责。
首先,在价值观层面,亚投行可以使中国特色的治理观念和发展模式获得国际认同,有助于弥补中国国际影响力的短板——“软实力”。亚投行作为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公共产品,与西方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金融机构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体现的理念不是对现有秩序的挑战,而是中国与世界分享发展红利和机遇,这背后传递的是中国传统“万物共生”世界观所衍生的“互利共赢”义利观。这一价值观有利于在亚太地区塑造新的中国形象。
其次,在产业层面,正如亚开行的建立和发展是基于日本与日企战略的考量,亚投行同样集聚了中国当前的优势,对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大有裨益。作为面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专业机构,亚投行致力于建立一个实现亚洲地区互联互通的庞大交通网络,一旦成功运作、将推动中国成为区域贸易和经济网络的枢纽,拓展在整个亚洲经济地缘中的战略影响力。同时,中国在基础设施装备制造方面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工程建造能力在世界上也已首屈一指,亚投行的建立运作将有助于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产业更快走向国际。
再次,在制度层面,亚投行将通过建构中国话语权,对未来几十年区域经济和贸易规则注入“中国色彩”。在如今的国际金融体系中,无论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亚洲开发银行,都带有一定“政治色彩”。换言之,要获得它们的援助资金便要接受其开出的“药方”,如推进民主化等。而中国已承诺,亚投行贷款无附加条件,这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多样性的选择。
第四,在发展机遇层面,亚投行将通过推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激发亚太地区发展动力,延长中国自身的“发展机遇期”。亚洲是当今世界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巨大缺口,形成制约亚太经济活力的短板。而亚投行的资金支持将有利于各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速,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不仅有助于亚太继续维持世界经济发动机的地位,也给中国创造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带动对中国经济的需求。
最后,在金融层面,作为首个由中国主导的、真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机构,亚投行的建立将为中国的巨额外汇提供一个安全的投资渠道。亚投行作为一个专向银行,为亚洲提供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这是一个比购买欧美债券风险低得多的选择。同时,虽然目前亚投行资本金仍然是以美元计价的,但是鉴于人民币已经是亚洲部分地区接受程度较高的货币,作为地区性主要货币,人民币有望在亚投行内部发挥更大的作用,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不应给予亚投行不能承受之重
亚投行以上诸多好处不容否认,但现实往往比理想“骨感”,在对更多国家加入亚投行予以关注和欢迎同时,我们也需要清楚判断亚投行的本质和战略定位,不要给予它不能承受之重。
第一,对亚投行地位的认识要一本初衷。亚投行设立的战略初衷不是要代替谁,更不是要挑战谁,亚投行的体量还很小,不足以承担对国际金融体系造成颠覆性影响的重任。美国政府及媒体之所以大肆炒作,并不一定真的在乎谁是否加入,可能更在意鼓动一种“中国坐大”的情绪。在与美国的长期竞争共存过程中、我们更需要有长远的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
第二,加入亚投行与否,不是考验其对华态度的试金石。即使对于那些加入亚投行的国家来说(尤其是美国的盟国),这并非它们在中国与美国之间进行的非此即彼的政治“选边站”,而更多的是一种“成本—收益分析”的经济行为。加入亚投行,并不意味着就完全认同中国的主张,即使认同中国的主张,也不代表着是关键时刻会与中国站在一起的真“朋友”。国际关系的本质是利益算计,很多国家加入亚投行只是把它作为一个投资获利的机会。
第三,亚投行对于中国自身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因为资本输出的效率和经济结构的质量两者有着天然的正相关联系。亚投行的重要意义不在于轰轰烈烈的开始,而在于另外两个方面:一是能否建立有生命力的内部治理模式和外部运行模式,这些模式能否最终为国际社会所接受;二是亚投行能否如预期的那样给各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第四,亚投行并不只是中国,虽然它的形成和发展基于中国的倡议和推动,但更应从多边机构这一本质属性来认识亚投行。它有自身的战略使命,不能一厢情愿的把它当成中国自己的孩子。维护和推动亚投行的这一属性,是中国拥有成熟大国自信与情怀的重要体现。
(作者陈松川,北京建筑大学国际问题学者)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