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02月04日13:05 新华社

分享

  新华社华盛顿2月3日电(记者林小春)生物钟紊乱影响健康似乎已成为常识,但美国一项新研究获得令人意外的发现:成年后敲除一个关键生物钟基因的小鼠虽然昼夜节律完全消失,生活质量受到影响,但寿命并未受影响,毛发生长与心血管健康状况甚至有所改善。 
    科学家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发表的报告说,这说明昼夜节律缺失对健康的影响可能远小于预期,应重新审视生物钟紊乱诱发健康问题的机制。 
  论文第一作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助理教授杨光锐告诉新华社记者:“我相信这一研究将彻底改变人们对生物钟的认识,但这个结论并不意味着维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不重要。” 
  据杨光锐介绍,在哺乳动物体内,有10个左右的核心生物钟基因,他们的研究锁定其中名为BAML1的基因,这是目前已知唯一一个通过单基因敲除即可完全导致昼夜节律消失的基因。传统的有关昼夜节律影响的研究往往选择在小鼠出生前敲除其BAML1基因,而他们这次选择在小鼠出生后将该基因敲除。 
  上述两种基因敲除的小鼠表现出诸多不同,其中最主要的差别是寿命。出生前敲除BAML1基因的小鼠寿命大大缩短,平均只有9个月;而出生后敲除基因的小鼠平均寿命超过2年,与正常小鼠无异。其他与衰老相关的生理指标如生育、体重等也有类似差别。尤其令人意外的是,出生后敲除BAML1竟可促进小鼠毛发生长,并延缓心血管健康重要指标——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进一步分析表明,出生后敲除BAML1虽然也导致基因水平的昼夜节律消失,但对基因表达的整体水平基本没有影响;而出生前敲除BAML1会影响几百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其中很多基因与衰老相关。杨光锐说,这可能因为BAML1在胚胎期发挥重要的非生物钟作用,因此这一时期敲除会导致小鼠出现早衰。 
  杨光锐说,主流观点一直认为在生物钟基因敲除的小鼠中,很大一部分健康问题,比如早衰、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等,都归因于节律缺失或紊乱。但他们的研究显示,单纯的昼夜节律缺失对健康的影响远小于预期,因此科学家应重新审视生物钟紊乱诱发健康问题的机制。 
  他也特别强调,维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仍然非常重要。比如,即便是出生后敲除生物钟基因的小鼠还是会有眼睛和大脑的一些病理改变,比如失明和老年痴呆等。虽然这些变化不影响寿命,但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完)

责任编辑:乔雷华 SN098

相关阅读

国家荣誉,多少丑恶假汝之名!

作假的不仅仅是中国运动员,兴奋剂很多国家都存在。但这种堂而皇之的大剂量使用,这种真相早就呼之欲出,但众多知情者纷纷沉默,且能隐瞒十多年,更说明了问题的可怕。

别担心,中国仍是增长引擎

即使外部条件没有改善,出口增长相对较弱,中国仍有能力依靠国内投资和消费增长实现至少6.5%的增长目标。

“租女友”,多少私欲涌动?

近些年,每到春节,就会有一类“新闻”像贺岁片一样涌出来——“春节租女友信息曝光:一天1200元要求不陪睡”“暗访租女友回家过年:可同居,好几万人随便挑”“租女友回家调查:要价5800元”……

快过年了,您会给领导送礼吗

本文说的送礼,与送钱搞权钱交易不是一回事,下属并不是为了送礼到把房子都卖了的程度,领导收了这些礼也不构成受贿罪,双方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又达到目的。

  • 张召忠:日本一共只有4艘航母?
  • 高洪波只是国足主帅过渡人选吗
  • 看守少帅张学良的军统大特务是哪位?
  • 今天老舍生日:斯人已去灵魂不死
  • 章子怡为什么放弃大好青年撒贝宁
  • 海菱:女人要对牺牲奉献的婚姻说NO
  • 被誉为上帝泪滴的绝美以色列蓝洞(图)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