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周刊



香港的空气品质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6月30日 22:09 凤凰卫视 小莉看时事

  吴晓莉:空气污染是全球面对的一大难题,香港也受到严重的空气污染。一项调查显示,香港在亚洲12个城市当中空气污染的排名是倒数第三,而一个原本打算明年到香港举办的国际会议就是因为香港的空气品质太差,决定到别的国家举行。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在去年的施政报告当中已经提出了环保措施,到底这些措施的成效如何呢?

  前不久,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选出了44位不同行业的人士出任环境使者,香港有两位代表,我是其中一位。作为环境使者,我的责任是透过传媒的力量希望将环保的讯息传递给观众朋友,现在我们首先要关心的就是香港,香港的空气问题。

  香港特区政府不止一次誓言要把香港改造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大都会,但是首要克服的众多问题之一就是环境污染这个难题。

  香港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本周三出访荷兰的时候就强调必须要马上改善空气以及食水的质素,并且已经和临近的广东省政府共同着手研究有关的政策。

  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我们已经开始一个加快的计划,首先是要改善空气质素,我们采取的连串措施是要令空气质素在未来十八个月到两年内得以改善。长远来说,我们亦已展开计划,拓展更环保的铁路网络,未来十六年环保铁路网络将70%。

  在香港,一些较为繁忙的地区经常会看到行人掩鼻而走的场面。近年来,香港空气品质越来越差,在空气差的日子,即使在日光之下都难以在维多利亚港看到对岸的景色,即使这之间只是相隔约一千米。

  可以想象香港的空气污染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但是香港的空气污染究竟有多严重呢?

  香港公开大学环境学系主任教授何建宗:香港空气污染这几年明显加剧,主要是汽车流量增加,加上都市规划不好,所以市中心地区空气不断上升。在亚洲来说,香港空气污染水平在大都市来说是较为偏高的水平,在亚洲来说,空气污染情况在首十名内。

  在95年开始,环境保护署开始公布空气污染指数。

  香港首席环境保护主任莫伟全:空气污染指数分五级,分别是轻微、中等、偏高、甚高和严重的水平,如果0至25是轻微水平,26至50是中等,51至100是偏高,101至200是甚高,而201至500是严重。

  公布空气指数的目的主要是提醒患有心脏病或者是呼吸系统有毛病香港市民在空气污染指数达到甚高的水平时,不应该长时间的逗留在交通繁忙的地方,以免引起病发的危机。

  “地球之友”助理总干事叶广涛:香港的空气污染我相信是世界闻名,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每年里面只有两天以至三天路边的空气污染是比较低的,其他都是偏高或者是很高的阶段,曾经也试过我们的API,空气污染指数到了176,或者是182的情况,我们也预计今年的冬季可能会超过200,在200的API情况来讲,我们算是非常的高,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来讲,我觉得这个空气污染的到了已经算是不能接受的了。

  香港的空气主要是受到汽车排出的废气所污染,而使用柴油的车辆排放的废气高出汽油数倍。香港柴油车的比例达到30%,较日本、新加坡、英国和美国都多出很多。

  “地球之友”助理总干事叶广涛:我想老百姓受到空气污染受害的敌人还是在柴油汽车,因为现在我们的柴油汽车行走的里数大概占了总里数的70%左右,柴油车的比例来讲,也算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我们有庞大的柴油车队……

  香港公开大学环境学系主任教授何建宗:香港最主要的空气问题是汽车增长速度太快,估计91年汽车流量由37万多部到现在总数超过50万部,十年内汽车的流量增加三分之一,这趋势要压下去,以及长远的运输政策配合,减少汽车的流量,增加市民乘搭公共运输工具,特别是没有污染的地铁,电器化火车等,这才长远的解决方案。

  汽车排放的废气是造成香港空气污染的主要元凶,因为香港的汽车流量不断上升,香港的空气污染已经严重到危害市民健康的地步,要怎么样解决问题,无疑是特区政府的首要任务。

  吴晓莉:针对香港空气污染问题持续恶化,香港特区政府在今年推出了“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希望可以在未来几年之内改善污染的情况,不过就有学者和环保人士认为,政府提出的改善措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今年3月,香港环护署在中环闹市的路边监测站录得的空气污染指数达到174度,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空气污染情况受到大众关注,而特区政府也意识到改善问题已经到了不能再拖的地步,在4月提出一系列改善空气品质的措施,同意拨款14亿港元来改善空气的品质。首先针对的对象是汽车废气排放的问题。

  香港首席环境保护主任莫伟全:如果我们要改善目前香港空气污染问题,我们有需要针对柴油车,研究如何能减低柴油车的污染。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更表示,政府会逐步推行石油汽的士和小巴计划,并且希望在六年内逐步取缔所有柴油的士和小巴。

  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为的士提供足够的石油气站,第二点是推进公共小巴改用石油汽,亦如的士一样会由政府提供自主来达到这目标,第三点是提供措施来鼓励其他柴油车,包括公共汽车即是巴士及其他的货车,改用低硫量柴油。

  虽然政府表示会收紧黑烟排放的标准,以及致力推行石油的士和小巴的计划,并且拨款七亿两千万港元向每辆的士提供4万港元的资助,以转换石油气的士,但是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石油汽的加气站只有五个,位置又偏远。

  香港首席环境保护主任莫伟全:政府仍然积极地跟进建多些加汽站,其实在今年年初时,政府已批出五个地方起一些专用加气站,预期在今年年底加气站可以为约八千部的士服务。现时来说,加气站是少了些,所以只有大约八百部石油气的士在道路上行驶。

  除了香港本身的汽车废气的污染之外,很多经常来往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司机都会载满了一缸内地的柴油回港,然后转卖赚钱,但是这些劣质的柴油的含硫量是现在香港普通柴油的十倍,是超低含硫量的柴油的100倍,对空气造成极大的污染。

  香港环境食物管理局局长任关佩英早前曾经拜会广东省的环保局局长,促成由两地组成的跃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合作小组,在广州商讨跨进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小组已经进行了两项有关的研究。

  香港环境事务管理局局长任关佩英:……第二个范围是两汽车用柴油可否划一规格。

  虽然港府已经推出改善空气的措施,但是学者和环保组织就批评港府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香港公开大学环境学系主任教授为建宗:政府推出一揽子空气指数管制方案,包括的士改用石油汽,推出超低含硫量的柴油,希望汽车安装过滤器,这对空气污染指数有即时的帮助。

  地球之友助理总干事叶广涛:我们做的“一揽子”空气指数管制方案,是治标而不治本的,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灭火性的,这边火烧了,就去救火,就是用这种方式来处理我们的环境问题。

  叶广涛更认为,港府一边嚷着改善空气的品质,另一边却在加剧污染。

  地球之友助理总干事叶广涛:香港受到空气污染比较大影响的情况就是我们现在有很多的马路正在兴建中,政府对于修马路整个政策来讲,这就偏向于100%支持的,是免费的,相比较其他国家使用道路的人士要缴费,而我们电子道路收费计划一直都没有实现,也没有一套完整的方案来控制交通流量的增长还有汽车数量的增长,都没有在做,如果你一边在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希望把空气污染的问题解决,而另外你也要做更多的事情,该关心马路,控制车辆的情况,我们觉得这完全会抵消了改善空气污染的措施。

  另外,港府提出当空气污染指数达到200或以上时,学生听课同时也不需要上班,各界认为这是消极的做法。

  香港公开大学环境学系主任教授何建宗:这当然是保障市民健康的措施,但这是一种治标而不是治本的方法。

  香港总商会总裁翁以登:我认为当初提来的这个建议是比较奇怪的,因为香港完全有能力把环境搞得不会达到那样的程度,所以主要的注意力应该在怎么样处理和防止空气污染到那个地步。

  要解决空气污染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能够操之过急,香港政府要面对的是如何长期解决问题,因为空气品质变差,已经使得香港的经济受损。

  吴晓莉: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香港的竞争力,一个原本计划明年在香港举办的零售业以及市场业国际会议就是因为香港空气污染严重,结果要取消而移到其他国家举行,使得香港在经济上蒙受了损失。

  一项调查显示,香港的空气品质在亚洲12个地区当中位居倒数第三,仅比中国内地和印度优胜。

  调查机构指出,环境污染将吓退外商,这不得不承认有国际团体因为空气问题取消在香港举行会议。

  香港首席环境保护主任莫伟全:这可能是一个个别事件,但政府明白到空气质素与市民的健康是息息相关,所以政府有决心改善空气质素,尤其是要如何减低汽车引起的污染。

  不过,商界认为空气问题引起的经济损失不容忽视。

  香港总商会总裁翁以登:主要的问题有三个部分,一个部分就是香港旅游业是很重要的,所以如果影响到游客来香港旅游(因为空气污染),这个当然是一个影响;第二就是吸引人才,特别是想吸引一些高科技的人才,或者是从美国过来的一些,人才,比如说像电子贸易科技,美国这个行业非常发达的地方都是环境优美的地方,如果你要吸引他们来香港的话,一定要把香港的环境搞好;第三就是如果外国公司想在香港设总部,或者是调一些高级行政官员到香港来,这也会有影响的。

  地球之友助理总干事叶广涛:我们对于香港作为国际知名的大都会来讲,名誉上面的损失我们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因为很多人都怕了,其他的国家在宣扬,总看到香港报纸头条报道香港的空气污染问题,这对于国际上形象的影响是没有办法算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除了金钱和名誉上的损失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每年有市民因为空气品质差而丧命。

  地球之友助理总干事叶广涛:在三年前我们做过由于空气污染损失的经济大概是多少,那个时候我们预算出来香港在健康和医疗上面的代价大概在125亿港币左右。我们三年前做过的健康调查数我们也估计到该每年因为有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的问题而提高死亡的,因为呼吸道的疾病,一年以后,政府也委托公开大学做了同样一个研究,两个结果是非常的吻合,大概也是2000个人因为空气的污染而提早死亡。对于一个政府来说,有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死亡,我觉得这是蛮严重的一件事情,始终还是人命,因为还有意外,香港觉得很震撼,如果每年有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死亡,我觉得这不能是一个小看的事实。

  香港录得破记录的高空气污染水平之后,空气污染的问题瞬间就成了国际的话题,亚洲开发银行4月份公布两千年的经济展望报告,内容提出香港必须要改善空气的品质,以保持竞争力,看来着手改善空气的问题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了。

  吴晓莉:中国内地的大城市同样受到空气污染严重的影响,不过环保的问题已经纳入了中国的国策,中国内地在改善环保方面也明显比香港特区政府要来得积极。

  香港公开大学环境学系主任教授为建宗:内地的情况与香港有些差别,香港就算空气污染很差的时候,香港有海风调节,容易将污染物带走,而内地的温差更加大,又没有海风调节,所以有空气污染影响时,容易凝聚不散,所以在上海、北京、广州内地的城市,其实空气污染问题较香港严重。

  学者指出,虽然中国内地部分城市的空气问题较香港严重,但是中国领导人在打击污染问题时比香港特区政府要严厉得多。

  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解振华:另外我们已经对全国的工业污染企业施行了限期治理,到今年年底要全部达到地方和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如果不能够达到这样的标准,就要施行关停并转,采取更严格的法律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地球之友”助理总监视叶广涛:我们很强烈的感觉到在国内的高官的心态非常的开放,对于环境的问题他们是非常的重视,因为环境保护是中国国内的一个国策,就拿北京城来讲,也下了很大的决心,由于风沙暴的原问题,现在也越来越积极的搞一些一系列的活动。

  香港公开大学环境学系主任教授何建宗:其实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已经很致力控制污染,在法制及措施上,都做了很多功夫。但中国地方太大,人民文化水平有很大差异,经济能力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国内的情况是有心无力,相对香港经济富裕的环境,我们有能力,但政府没有心,造成今天的空气污染境况。

  商界表示,特区政府其实一直忽视空气污染问题的存在。

  香港总商会总裁翁以登: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几年前,就是在回归以前就存在的问题,那时候政府也忽视了这个问题的处理,所以并不是说最近一两年才开始有这些问题,而是五六年已经开始了。

  不过,港府表示,从88年一开始已经着手改善空气的品质。

  香港首席环境保护主任莫伟全:我们都一直进行改善车辆污染的工作因为这些措施我们看到有些成效,在粒子方面开始受到控制,但二氧化碳仍需要改善,其上升的趋势,但只要这些措施能多些时间去生效,就可以预见空气在未来会有改善。

  改善空气不单是政府的责任,市民也要加以配合,才能够取得成效。环保人士指出,香港与内地的民众不同,内地民众对自己生长的地方有深厚的感情,他们比较关注周遭发生的事件,但是香港人就不太一样。

  地球之友助理总干事叶广涛:香港很多人当它是一个过客的地方,是一个赚钱的地方,没有很深的感情在那里,而且对长远的东西兴趣不是太大。因为我们讲到环保是长远的,百年大计,所以不是很快的见效。

  香港公开大学环境学系主任教授何建宗:环保最紧要是身体力行,共同承担和参与。

  今年年初,中国北方发生了十年来最严重的沙尘暴,事件再次引起了中国护土的热潮,香港虽然没有及时的危急,但是单单我在香港这七年当中,就已经明显的看到环境品质的恶化,严格来说,香港可能更没有等待的本钱,因为弹丸之地的香港更没有退路。

  希望一些企业朋友和我说的话不要成真,因为他们说如果有一天香港的空气品质已经到了不适合居住的时候,他们便会迁移。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周刊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