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新闻评论:德美关系新走向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7月31日 09:22 光明日报

  

  德国联邦议会的最后一个集装箱将于7月31日从波恩运抵柏林;昨天,德国政府在波恩总理府召开了最后一次内阁 会议。然而,就在德国政府和议会搬迁工作即将结束之时,美国驻德使馆在柏林的用地仍未落实。这是否象征着德美关系将进 入一个不再“同步”的时期?

  应该说,德美关系在战后半个多世纪里,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德美关系的性质也在不断变化。战后初期,德 美关系是“被战胜国与战胜国”的关系,德国对美国只能俯首贴耳。阿登纳当选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后,盟国要求他带领内阁 成员到波恩附近的彼得斯堡山接受占领条款。当时,盟军的高级代表都站在红地毯上,而德国的内阁成员却站在红地毯外。当 盟军代表宣读占领条款时,阿登纳朝前跨了一步,站到了红地毯上。这一步象征着德国至少在礼宾上要求平等待遇。

  冷战开始后,德美关系变成“被保护国和保护国”的关系,尤其是德国参加北约之后,又以北约平等一员的身份 参加北约的种种会议。当时,德国只有紧密依靠美国,安全才能得到保障,因为只有美国才有能力在苏联强大的军事压力下保 护德国。与美国保持密切的关系,被视为当时德国的“最高国家利益”。

  到了70年代,随着德国“经济奇迹”的出现和欧洲一体化建设的进展,德国对美国的依赖逐渐减少。从勃兰特 提出“新东方政策”以缓和德国同苏联及东欧国家的关系,扩大德国在政治上的活动余地,到施密特与英法美一起平等参加讨 论,直至北约作出“双重决议”,德国的地位上升到美国的“小伙伴”。1989年春,美国总统布什访问德国时,甚至希望 德国成为美国的“领导伙伴”。但当时德国仍处于分裂状态,军事上仍依赖美国,无力起到“领导伙伴”的作用。

  自冷战结束、德国统一以来,德美关系的内外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统一使德国克服了在这方面对盟国的依赖; 盟国结束占领并撤出德国,使德国成为国际社会中完全平等的一员;冷战结束,使德国不再面临军事威胁,不再需要美国的核 保护;欧洲一体化取得的进展,使欧盟正在成为美国的政治伙伴;同时,德国内的政治条件也日趋成熟,使政府得以执行更为 积极的外交政策,如派兵参加波黑的维和行动,派兵参加科索沃战争等等。国际形势的上述重大变化,自然会影响到德美关系 。不少德国学者认为,德美关系已经是一种“成熟的伙伴关系”,其基本特征是在相互尊重对方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密切合作 ,但这不排除双方存在分歧。

  从目前情况看,德美分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俄政策。德国的立场很清楚,主张将俄罗斯拉进欧洲 事务,因为欧洲的安全与安宁离不开俄罗斯的合作。同俄合作,避免对抗,符合德国的根本利益。而美国则想利用俄目前的软 弱,趁机挤压俄在欧洲的影响。德美在科索沃问题上对俄的不同态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二是贸易摩擦。虽然这是欧盟同 美国的矛盾,但涉及的却是双方的经济利益。三是在双边关系领域,美国要求德国企业对纳粹时期强制雇佣的外国劳工进行赔 偿。德国方面则要求美国归还在德国统一过程中拿走的原东德国家安全部的档案。

  在科尔时期,德国对美国的基本态度是感激,感谢美国战后半个世纪对德国的保护,感谢美国在德国统一问题上 给予的支持。但目前德国新一代领导人是在反对越南战争、反对美国的声浪中起家的,他们要求美国“平等对待”的呼声早已 取代了对美国的感激之情。他们希望美国尊重德国和欧洲的利益,尤其是在美国作出重大决策前,应及时同欧洲盟国磋商,而 不是把决定通知欧洲。看来,德国争取“平等对待”的努力,将成为21世纪德美关系的新特征。本报驻波恩记者 方祥生                  (本报波恩7月29日电)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