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用户注册 将新浪设为首页 帮助信息
Sina. Ads.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北京晚报 > 新闻报道
 
北京晚报

北京医院准备就绪接我伤员

http://dailynews.sina.com.cn 1999年5月10日 17:47 北京晚报

  今天上午,北京医院已腾出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随时准备救治即将归 来的我驻南使馆负伤人员

  前天,北京医院接到紧急命令,迅速组成医疗小组,奔赴南斯拉夫

  今天上午,走进北京医院的大门的人们,抬头便能看到电子大屏幕上 滚动着一幅大标语:北京医院全体职工强烈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 驻南使馆,向参加中国政府处理我驻南使馆遭北约袭击事件专门小组的北 京医院医护人员致敬!

  今天上午10时30

  重症监护病房腾出

  到今天上午10时30分,北京医院外科的重症监护病房已经全部腾出来, 做好了随时救治我驻南使馆负伤人员的准备。原正在此接受治疗的4位病 人在两小时内转入其他病房。他们中有3位60多岁的老人,有的接受肝脏 手术刚3天,当他们得知是为在南斯拉夫受伤的人员腾出病房时,都没有 二话,连说“我们知道这事,我们懂”。家属听到让病人转病房时,都表 示没有意见,他们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义不容辞。”最后一位转出 的病人是35岁杜京凤,刚做过甲状腺手术的她说话还很困难,但她告诉记 者:“听说他们要来,我愿意。应该为他们创造方便。”还有几位需要术 后住进这一病房的病人已推迟手术。

  为了迎接驻南使馆负伤人员的到来,该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内全部抢 救监护设备已经到位,10张病床罩上了洁白的床单,护士小姐还为每位伤 员准备了鲜花。营养膳食科专门派人正在准备全营养膳食。

  全院是赴救的一盘棋,在所不辞、以身赴救成为许多医生的自觉行动。 总务处、器材处、麻醉科、普外、心内、骨科等科主任们不顾年事已高, 全部要求带头去。

  昨天下午3时30

  9位医护人员到达贝尔格莱德

  昨天下午3时30分,北京医院的9位医护人员到达了贝尔格莱德急救中 心,他们从那里给医院张忠辉院长打来电话说:“我们工作已经到位,正 在参与救治伤员,请领导放心”。

  5月8日中午,北京医院接到了外交部打来的电话,请组织医护人员随 中国政府处理我驻南使馆遭北约袭击事件专门小组赴南,救治我使馆负伤 人员。护理部主任蔡中艳马上与各位医生、护士联系。脑外科的科副主任 姜宏志当时正在通州区参加同事的婚礼,一听到医院呼他,说有紧急出差 任务要科里派医生,他马上说,甭找别人了,我就去吧。放下饭碗他马上 奔了医院,和他在一起的科护士长孙建华也跟着他回到了医院,一起做准 备工作。

  心内科的主治医师佟佳宾也是被“呼”到的。当时他正在上外语课。 当他坐了两小时车,赶到医院时,院领导问他家里是否有困难,他的小孩 刚刚1岁,他说:“谁家都有困难,但在这时候家里的困难就不算什么困 难了。”

  负责组织调配工作的护理部主任蔡中艳,每逢提起赴南参加救治工作 的医护人员,她都感动得要流泪。从医26年的她,参加过唐山抗震救灾医 疗队,也组织过去年赴我国南方的抗洪抢险医疗队。然而这次不同,这次 的医疗队是要远离祖国、踏入炮火纷飞的战场。可医生护士们全都没有讲 任何条件。那天她给赴南的每位医护人员打电话,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没 问题,到哪报到?”许多得知这一消息的医生、护士还纷纷要求参加。没 有被派任务的医护人员就像自己也要出征似的也跟着忙前忙后,帮着准备 医疗器械和药品。

  甄文俊,这位胸科主任医师,当张忠辉院长找他谈话,要他担任此次 医疗队队长,要带出一支作风硬、技术强、能战斗的队伍。他说“没问题, 我会尽力完成任务,把队伍带好”。

  器械药品

  足足装了一救护车

  当院里打电话通知骨科副主任医师薛庆云要准备赴南时,不曾想他把 骨科要用的固定器具已经准备好了。许多科室都帮着出主意,急诊科准备 了“氧立得”,医院的山海公司准备了消毒液,药房除了急救药品外,还 准备了日常药品。除颤器、监护仪、应急灯……能想到的都带上了,医疗 器械和药品足足装了一救护车。

  他们是中国医生的代表,他们的家属也是中国广大民众的代表。

  当赴前线的医务人员接到命令时,他们的家属也如同同赴前线一般。 没有人有二话,没有人强调困难,没有人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有的参加工 作小组的医生正在值班,家属就把办理护照的照片直接送到北京医院。姜 宏志的爱人为姜宏志准备了全套的随身用品,又亲自送到医院门口。卫生 部部长张文康与这位医生的申明大义的妻子合影,对她致以诚挚的谢意。 36岁的心内科主治医师佟佳宾的孩子小,他年轻的妻子强忍着泪水,告诉 丈夫:“请放心”。重症监护病房的28岁的护师马苏是此次赴救的医务人 员中最年轻的,她的家住在德外,她已经来不及回家,是她的丈夫把她的 全部行装送到医院。

  6岁的孩子

  是最小的送行者

  前往送行的家属中最小的是麻醉科主治医师左明章的6岁的儿子左致 远。“爸爸!”“爸爸!”他稚嫩的声音就响在即将送走爸爸的面包车外, 蔡中艳主任把孩子的小手与父亲左明章的手合在一起,说:“再和孩子握 一下吧!”这个6岁的男孩在午睡中被叫醒,从妈妈那里刚刚得知:“爸 爸要去南斯拉夫救治使馆受伤人员”。“那里在炸呢!”孩子说。孩子又 说:“爸,你去吧,看见炸弹,你就躲开,天上一亮,你赶快躲!”他用 一双小手拿来自己最喜爱吃的巧克力派,拿来牙膏、牙刷,亲自给爸爸装 入旅行包,和爸爸就要分手了,小致远把自己一张5岁的生日照片找出来, 一定要爸爸带在身边:“照片上我手里拿着灯笼,灯笼能照亮,肯定能保 佑您……”他又扬起小脸对爸爸说:“北约也是,都是地球上的人,干吗 要打仗?不打仗,也许还是好朋友……”

  5月8日晚上10时,满载药品与医疗队员的面包车就要启程了。这是特 殊的送行。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有的是依依惜别,有的是无限的重托。 截止到发稿时止,北京医院党委书记张家增刚刚召集医院急救小组紧急会 议,北京医院还拟为全体归来的驻南联盟外交人员进行体检。他斩钉截铁 地说,请党中央、卫生部放心,我们全力以赴!”记者张雪梅关春芳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北京晚报 > 新闻报道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