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平寄望全国“两会”

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在论语中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尽管在当代社会,绝对平均主义的原则已不符合时代需要,但毋庸讳言,“均”即现代汉语所言“公平”,仍然是社会、公众所最关注、最期待的社会要素,倘没有了公平二字,社会、公众就会“不安”,就会影响到国家命运、社会安定和每个家庭、每个个人的福祉。在中国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贫寡之忧”不再如当年那样迫切之际,“不均之患”,也就是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忧虑、痛恨,对社会公平的憧憬、寄望,就成为整个社会、公众自下而上的头等愿景。

“两会”是中国国家最高立法机构,也是民意诉求的最高殿堂,更是参政议政、监督制约政府的法定权威机构,中国社会能否建立公平的机制,形成公平的氛围、风气,各级政府能否以公平之心对待社会、公众,各地民众能否对中国社会的公平、公正寄托期待和信心,“两会”在这方面的作为、表现,可谓至关重要。

时至今日,恐怕没有任何国家,任何国家的任何部门、官员,敢于公开否认公平的重要性。但公平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或一个装饰性的花瓶,而必须由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分子”构成,惟有组成公平的每一“分子”构架完备,运作良好,公平二字才不会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被社会、公众真切地感受到。

公平的“分子”

所谓公平之“分子”,究竟应包括哪些方面?

——制度之公平。制度是纲,纲举则目张,公平的制度、法规,是一切社会公平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制度之公平,一切方面、细节的公平,都难以得到持久的、体制的、全局性的保证,也难以让社会、公众对社会公平产生安全感、信服感。

——制度执行之公平。古人云,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律令森严而不能施行,则令不行,禁不止,民心不附,有法而不能尽行,不如无法。徒有公平的制度、法规,却没有公平的执行,则非但无法让社会感受到公平的力量,反倒会产生对公平的怀疑、失望。因此,制度执行之公平,其重要性绝不亚于制度公平本身。

——社会福利之公平。改革开放打破了大锅饭,实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愿望,但不应忘记,这只是“社会共同富裕”的第一步,更不应忘记,大锅饭可以打破,富裕也可以有先后,但基本的社会福利公平原则不应被摒弃,否则便会影响社会安定,并最终拖累社会前进和经济发展的脚步。改革开放30余年,“不均”已取代“寡”,成为社会、公众最大的不满和隐忧,如果说,在“患寡”的年代,将“先富”当作重点去抓,是时势所逼,那么如今国家殷富,“不均”成了社会矛盾的焦点,就应有的放矢,把社会福利公平的建设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

——城乡之公平。新中国靠“剪刀差”和强化城乡差别,在短时间内走完了工业化国家几百年的从农业国到工农业国的发展道路,又依靠大量民工进城和大规模城镇化改造,让中国获得了持续高速的跨越式发展。但这种“一腿长、一腿短”,效率有余而公平不足的发展模式,如不能获得及时弥补、调整,将终会因城乡失衡而陷入跛足的困局。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倾斜,促进城乡公平,更切实地保障农村和农民利益,有效解决城乡二元化的老大难问题,并非简单地“施惠于农村、农民”,而是自助、自救,是有利于城乡各阶层、有利于国家的事。

——教育之公平。中国曾经是教育平民化的先驱,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封建时代的科举取士,再到民国时把考试权列入公民的“五权”,所竭力追求的,都是教育权力、教育资源的公平。近年来的教育改革降低了高等教育的门槛,普及了小学、初中义务教育,但在教育资源配置、高考招生等方面,却出现和强化了贫与富、城与乡、重点地区与非重点地区的不公平,原本就存在的特权意识、现象,也有强化、蔓延之态。教育是国家的未来,社会的希望,教育公平则是未来中国实现社会公平的保证,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有力的举措。

——工作机会之公平。近年来人们最痛恨的是什么?是特权,是仗势欺人、以权谋私、用钱开道,剥夺普通人上进机会的特权,如果说,制度之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保证,那么工作机会之公平,则是公平在微观层面上的具体表现,在古代,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公平,只消看是“唯才是举”还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即可一目了然,在今天,一个普通社会成员,看的也正是那些“肥缺”都是怎样选拔的,是谁在占据着。

——国有民营经济之公平。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化,如今民营经济在产业规模、产值等方面已占据中国经济半壁江山,而在创造就业机会、上缴利税等方面更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市场准入、政策扶持、资金保障等方面,理应得到一视同仁的公平对待,而不应“鞭打快牛”,更不能欲索取时目中有,应帮扶时眼中无。

期待全国“两会”成为“通向公平的阶梯”

“两会”是全国最高立法机关,一切公平的制度、法规,都要从这里讨论、制订、修改、完善;“两会”及其常设机构又是全国最高民意代表机关,民意诉求的最高殿堂,更是参政议政、监督制约政府的法定权威机构,一切公平制度、法规、政策,有没有得到贯彻执行,民众有何意见、反馈,它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监督者、听取者、沟通者的角色,可以说,“两会”之于中国当代社会的公平建设,关系至为重大,也正因如此,人们有理由期待“两会”在政策公平、执行公平两方面有所作为,不负全社会和全体公众之瞩望。

编者按

转型、富民、公平是“十二五”规划的核心。而社会各领域的公平问题又与民生息息相关,从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发展方式转型和人民富裕政策的成败。在今年两会期间,我们邀请各领域的专家从制度公平、执行公平、社会福利公平、城乡公平、教育公平、工作机会公平、国有民营经济之公平等多个方面,来探讨我国社会目前公平的现状,以及通向公平的途径。今天推出的系列评论的第一篇。[返回两会专题首页]

新浪评论

欢迎您关注新浪评论的官方微博。[详细]

相关阅读

新华时评:垄断庇护下的高福利破坏社会公平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依靠国家垄断资源发放的过高福利决不是简单的企业内部分配问题。社会日益走向公正合理,要求抓紧破除垄断行业过高的福利。[详细]

广州日报:养老金并轨须先夯实公平基础

“养老金双轨制”的不公平之处主要在于:从退休前的个人缴费来看,企业人员要缴纳养老保险,公务员则不用缴费,由财政全额拨款;从退休后的养老金金额来看,企业人员退休金只有退休前工资的30%左右,公务员则能达到90%左右[详细]

长江日报:形式公平是教育公平的第一步

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平,可以说,维护社会良性运转始于确保教育的公平。因此,缩小区域与区域间、城乡之间、群体间的教育水平差距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首项要义。作为国民教育起点的义务教育理当是公平保障的核心。[详细]

留言板

登录名:
密  码: 注册新用户
已有条评论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