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切尔诺贝利20切尔诺贝利20
  20年前的今天,一场史无前例的核事故将切尔诺贝利与灾难画上等号。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于今乌克兰的前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机组发生爆炸。这次事故所产生的放射性尘埃,比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造成的辐射强400倍。今天是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20周年纪念日,20年过去了,切尔诺贝利现在怎样了?在使用核能方面,人类究竟该如何选择?是因噎废食、弃之不用,还是改进技术、安全使用?[发表评论][纪念专题] 新视点

重返切尔诺贝利--与死神同居

  说起在世界上最严重的核泄漏地区穿行,人们想到的可能只有恐惧。但切尔诺贝利给人的第一印象却是令人心动的美景:乌克兰北部清晨的薄雾中,一抹晨光穿透茂密的森林。银色的白桦树亭亭玉立,树叶正渐渐变成金黄;一排排松树郁郁葱葱,纯净透明的蓝天上,点缀着朵朵白云,守护着这片世外桃源般的风景。然而让人无法忽视的是,丛林中随处可见红色的小三角和黄色的辐射标志,提醒着人们这个地方的过去……详细内容>>
  隔离区
  从乌克兰首府基辅乘大巴北行130多公里,就到了进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隔离区的必经之地———检查站。这里离核电站尚有30公里,自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离核电站30公里以内的地区被辟为隔离区,很多人称这一区域为“死亡区”,成年人被严格限制进入,进入者必须具备合法手续和有效证件,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则绝对禁止进入。所有从隔离区出来的人,还必须在专门仪器上接受检查,如果身体遭受辐射超标,必须采取相关措施。详细内容>>
  危险依旧的“石棺”
  事故发生后,4号机组被钢筋混凝土封闭,下面至今仍封存着约200吨核原料,由此得名“石棺”。远远望去,“石棺”上焊花四溅,十多名头戴黄色安全帽、身着迷彩服的工人正在紧张忙碌。由于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为防止反应堆内的核原料和放射性废料今后再次发生泄漏,工人们从年初开始对“石棺”进行加固。出于健康考虑,工人们必须每两个小时就换一次班。详细内容>>
  “死亡之城”
  普利佩雅特,曾是大多数核发电厂工人的聚居地,如今却一片荒芜。那里的辐射量非常高。在中心广场,白杨树疯长,柏油路面开裂,公寓、酒店、办公室全都空无人迹。这里随处可见红艳艳的野生苹果,树下的落果给这里铺上了一条深红的地毯。核辐射,就像白雪公主那个可恶的后妈,给这里所有的苹果都下了毒。如果谁把这里的苹果咬上一口,就会比白雪公主睡得更久,可能3万年也醒不过来。详细内容>>
  “希望之乡”
  离核电站约15公里远的伊利因齐村。该村现居住着约30名自愿回迁的村民,多数是老年人。现年55岁的穆济琴科看上去身体硬朗,说话嗓门很大。据他介绍,他同妻子和年迈的父母是在事故发生后第二年回到这里的,全家已经习惯了故土的生活。他们现在吃的是自己种的土豆、洋葱和西红柿,自家养的鸡和鹅产的蛋足够享用。详细内容>>

切尔诺贝利--心中的阴影

数字解读20年核之痛

  作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一次民用核电泄漏事故,1986年4月26日凌晨的1点23分钟后发生在切尔诺贝利的许多细节,都通过媒体留在了世界各国许多人的集体记忆中。
  20周年:本月26日,世界将迎来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20周年纪念,相比生动的文字和画面,一连串令人咂舌的数字可能更加说明这场灾难给人民留下的痛苦。
  10倍:绿色和平组织称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危害被低估10倍;
  800年:专家称消除切尔诺贝利核泄事故漏后遗症需800年;
  9.3万人:20年前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造成致癌死亡人数约为9.3万人左右;
  27万人:27万人因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万人;
  34万人: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前苏联立即疏散了11万多人,随后数年,又从污染严重地区搬迁了23万人,前后共疏散34万余人;
  20亿人:建立在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研究成果上的报告说,全球共有20亿人口受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 详细内容>>

切尔诺贝利之忧--核能安全成焦点

石棺建造仓促再次泄漏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石棺”是在1986年核电站发生爆炸后,为防止核泄漏而用水泥浇铸而成的。由于建造时仓促,20年后,“石棺”已是裂痕密布,并开始又发生核泄漏。而一旦发生“石棺”坍塌的情况,灾难性后果不难想象。乌克兰官员称,他们准备启动一项新的工程,给“石棺”穿上“外衣”,确保这一地区的安全。由于乌克兰政府和工程投标方出现矛盾,被称为“方舟”的新工程何时上马现在还是个未知数。本月26日是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20周年纪念日。近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核电安全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详细内容>>
切尔诺贝利警醒伊朗核危机
  4月26日是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20周年纪念日。“绿色和平”组织日前披露,这场世界上最为严重的核泄漏事故的实际危害程度要比当时的评估高出10倍,泄漏物将在未来造成约10万人死亡。切尔诺贝利,这个词还将很久地引发人们一种下意识的恐惧。核能就像是野性未驯、但又威力无比的“金刚”,利用时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那样的悲剧。如何将和平利用核能的技术从高危性的核裂变转变为不污染环境的核聚变,正是人类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伊朗核问题专题
切尔诺贝利之忧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确切地告诉了我们打开潘多拉魔盒的危险。核能为人类摆脱能源危机提供了一条重要出路,但鉴于切尔诺贝利事故,核电站的安全如一道紧箍咒。目前,全世界共有400多座核电站,还有100多座正在建设中。这些核电站分布在全世界40多个国家里。在这么多的核电站中,只有少数几座发生过事故。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核电站还是安全的。 核能已成为一些国家的重要能源。如法国,核发电量占全国总电量的70%以上;日本,核发电量也占了全国总电量的35%以上。目前,核电站最多的是美国,共有110多座,发电量占全国总电量的20%左右。最令人担忧的还是目前还在一些国家运转的前苏联设计的核电站。

背景资料

国际原子能机构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是一个同联合国建立关系,并由世界各国政府在原子能领域进行科学技术合作的机构。1954年12月,第九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要求成立一个专门致力于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国际机构。1956年10月,来自世界82个国家的代表举行会议,通过了旨在保障监督和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1957年7月,规约正式生效。同年10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首次全体会议,宣布机构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 NPT又称“防止核扩散条约”或“核不扩散条约”,是1968年1月7日由英国、美国、苏联和其他59个国家分别在伦敦、华盛顿和莫斯科缔结签署的一项国际条约,共11款。 1960年和1964年,法国和中国先后成功地爆炸了核装置,美苏极为担心将会有更多的国家拥有核武器。美国于1965年8月向日内瓦18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一项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草案。同年9月,苏联也向联大提出一项条约草案。1966年秋天,苏美两国开始秘密谈判并于1967年8月24日向18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联合草案,1968年3月11日美苏又提出联合修正案。1968年6月12日,联大核准该条约草案。1970年3月5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正式生效。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Comprehensive Nuclear Test Ban Treaty是一项旨在促进全面防止核武器扩散、促进核裁军进程,从而增进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文本直接送交第50届联合国大会审议。1996年9月10日,联合国大会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5票弃权的压倒多数票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其他相关条约
  《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情况援助公约》、《核安全公约》、《乏燃料管理安全和放射性废料管理安全联合公约》、《修订〈关于核损害民事责任的维也纳公约〉议定书》和《补充基金来源公约》

世界核电站建设情况

  据统计,截止2002年底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成约441座核电站,发电容量约为3.6亿千瓦。正在建造中约有40座,计划建造约60座,全部建成装机容量将近5亿千瓦,约占那时世界发电量的20%左右。

  从已运行的核电站装机容量来看美国居首位,装机容量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其次是法国、日本、德国和俄罗斯。从发展速度来看法国、日本和韩国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目前法国核能发电量已占总发电量的80%。预计到2030年,世界核电站总数将达到1000座,核发电量将占总发电量的三分之一

世界各国核电站泄漏事故

1979年3月28日: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核泄漏。
2003年12月29日:韩国荣光核电厂5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
1999年9月30日:日本茨本县核燃料工厂发生严重的核泄漏。
2004年8月9日:日本关西电力公司福井县美滨核电站3号机组涡轮机房发生蒸汽泄漏事故,造成4人死亡,7人受伤。
2004年8月:英国最大核电站塞拉菲尔德核电站生核燃料泄漏9个月之久。
2005年12月15日:俄罗斯圣彼得堡市郊列宁格勒核电站附近发生爆炸。
1998年到2002年:印度在四年间核电站共发生了6次核泄漏事故。

核舞台上的强人

爱因斯坦
  1905年9月爱因斯坦石破天惊地提出了质量能量公式E=MC2,揭示出人类可以将物质的部分质量直接转换为巨大的、并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能量。
奥本海默
  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领导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批原子弹
戈尔巴乔夫
  1985年戈尔巴乔夫在苏联上台,苏联实行了“新思维”政策,积极争取美苏之间的核裁军两国间核裁军的第一个突破是历经9年艰巨谈判而于1987年签署的“中程核导弹条约”。根据该条约,两国的中程核导弹将全部销毁。
内贾德
  “在这历史性的时刻,我宣布在真主的祝福下,经过我们科学家的努力,我们已经完成实验规模的核燃料循环过程,年轻科学家们已经在周日生产出核电站所需纯度的浓缩铀。我正式宣布,伊朗已经加入了核技术国家俱乐部,这是伊朗国家反抗(外部压力)的结果。”

禁核语录

爱因斯坦
  “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是第四次世界大战人们将只会用木棒和石头打仗了。”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有鉴于在未来的世界大战核子武器肯定会被运用,而这类武器肯定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威胁,我们号召世界各政府体会并公开宣布它们的目的不能发展成世界大战,而我们号召它们,因此在解决它们之间的任何争执应该用和平手段。”
巴拉迪
  “我们如何创造一种氛围,使人视核武器为禁忌或历史的畸形产物,一如人们看待奴隶制和种族大屠杀。人类历史上战争冲突不断,任何国家都不愿意放弃最强大的武器,但历史告诉我们,战争并不能解决问题” “我们如何创造一种氛围,使人视核武器为禁忌或历史的畸形产物,一如人们看待奴隶制和种族大屠杀。人类历史上战争冲突不断,任何国家都不愿意放弃最强大的武器



  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关闭前夕,乌克兰前总统库奇马前往作最后一次视察;同时向这个为乌克兰人民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也造成严重后果的核电站告别。切尔诺贝利所造成的伤痛已经无法磨灭,但在人们心中仍然希望能够永远忘记这个曾经打开的魔盒。永别了,切尔诺贝利!永别了,让人们付出惨痛代价、受到严重伤害的核事故……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