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场悲剧,“9-11”给世人留下沉痛的记忆,但也同时成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刻。
从2001年到2011年,全球七位政要、媒体高层独家解读他们眼中911之后的十年变化。[中国日报:我们和世界都变了]
10年前的9月11日,大洋彼岸,美国遇袭。
10年中,人们含泪告别逝去的亲人,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虽然他们说,这种忘记痛苦的过程,“每一天都过得很艰难”。
10年后,我们努力倾听,这里的人们一切有关新生的欢喜和对过往悲痛的回忆。
2001年9月11日,这一天,曾喆像平常一样拿着公文包去上班。9点多的时候,岑娇娴接到了曾喆的电话,他急匆匆地说:“妈,我没事,我要去救人。”
不久,曾喆在美国西雅图的广州校友打来电话,说在纽约FOX电视新闻台的画面中看见曾喆蹲在一位亚裔妇女身边实施救护。但是他却再也没有回来。
2004年9月11日,为纪念曾喆的英勇事迹,纽约市长同意用他的名字命名一条街道,但岑娇娴说,走上这条街,她会心痛。[详细]
2001年9月11日阿德里娜不上班,她在车上目睹了世贸中心遭袭的一幕,作为消防员的她赶紧开车回家,换好衣服,赶到消防站。
“我们的消防车到达世贸中心的时候,世贸南楼正好倒塌。”“赶紧跑开!”阿德里娜声嘶力竭地朝其他队员喊。幸运的是,她跑开了,但现场实在太混乱,她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队友被冲散到哪里去了。
之后几天,她每天都去现场,但她连一个活人都没有找到,“他们都死了,如果能找到一块骨头都已经算幸运的了。”[详细]
2004年4月8日,上午9点,华盛顿。在此之前,赖斯已经拒绝了911独立调查委员会的数次聆讯要求。而这次,沃尼斯特决意要让她开口。
在20个月的调查中,沃尼斯特质询了50个官员,其中包括总统、副总统、布什政府和克林顿政府的国务卿、国防部长、财政部长、中情局局长、交通部长、北美防空联合司令部部长、联邦航空管理局和纽约市长。
沃尼斯特说,911调查委员会的工作都不是全职的,但他仍然愿意,正如调查委员主席说的那样“国家需要我们这样做”。[详细]
2006年12月26日,玛丽莲到达巴格达。“我们会经常通电话,每天发邮件。”爱德华说。
2007年1月20日,玛丽莲和战友们去参加一个纪念牺牲士兵的仪式。在前往仪式现场的路上,他们所乘坐的黑鹰直升机先是被轻武器火力击中,接着在迫降时又中了抵抗武装的埋伏,被手榴弹击落。机上12人全部牺牲。
“我们最后一次联系她说她马上要上飞机参加一个纪念仪式,我们对彼此说了‘我爱你’。”爱德华至今还记得他和妻子的最后一次通话。[详细]
“这已经不是十年前的美国了。美国曾经是领袖,虽然并不完美,恐怖主义者妄图改变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他们已经做到了。”——人权观察组织美国方面高级顾问安德里亚-普拉索表示。
美国基本价值观遭到侵蚀破坏,巨额且不成比例的国家安全开支,加上美国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两场战争,已使基地组织至少达到了它们的一部分目的。
大部分美国人似乎并不在意。
美国民权同盟的本-委兹纳称:“美国对恐怖威胁的反应过激了。”
·“这种危险并不威胁我们的存亡”
委兹纳说:“但这种危险并不威胁存亡,我们却把它等同于世界大战。”
9-11后,只有少量针对美国本土的袭击取得成功。其中伤亡程度最高的是胡德堡制造的枪击事件,造成14人遇难,29人受伤。然而全美每年有3万多人死于各种交通事故,其中三分之一的死因缘于酒驾。
中央情报局前官员马克斯称,面对恐怖威胁加强监控不仅是必不可少的。
·“不得不更多地打扰到公民的生活”
“我们并不是要回到9-11事件之前。恐怖主义的精灵已经逃出了瓶子。我们不得不更多地打扰到公民的生活。但问题是打扰的程度能有多大,监查的内容是什么。”
马克斯说,对于在反恐监查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联邦调查人员表示对其的处理将是“非常敏感的”。
·反恐数据监控无处不在
执法部门能监控美国公民和外国人的电子邮件、电话、金融交易记录、图书馆流通记录、网页浏览记录,并将数据存入庞大的数据库。
对公民日常生活造成最大侵扰的是机场安保。对旅客进行搜身的政策一直备受争议,并曾在去年差点让一名男子因激烈反抗搜身安检而成为公众眼中的英雄。
·更关心的是公众的态度
马克斯表示,美国公众在容忍不同意见时“缺乏灵活性”。在美国中期选举前,围绕着在纽约9-11袭击遗址附近建造伊斯兰文化中心一事所产生的激烈争论。“我们的政治演说变成了公开的伊斯兰恐惧症,大部分民众对此已经接受,并不会提出异议。”
“今后这种情况还将如何发展?这想起来很恐怖。”
人类学家、布朗大学“战争代价”研究项目合作指导人凯瑟琳-鲁茨说道:“近十年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已使美国承受了极不均衡的重负。”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大幅减税,这使美国后几代人将承担近4万亿美元的反恐战争费用。由于征兵制度的取消,美军频繁向伊拉克和阿富汗轮换部署部队的重压就落到了大约220万志愿兵肩上,这些人大多出身于农村和低收入家庭。
其余三千万美国公民因此忽略了国家处于战争状态的事实。仅有4%的新闻报道是关于伊拉克或者阿富汗战争的。
“都没必要调查美国多数人每天看什么电视节目”,鲁茨称,“大部分人都在看‘泽西海滩’和‘单身女郎’。所以,好戏仍在上演。”
十年过去了,仍有近10万名美军滞留阿富汗,近7500名美军和盟国士兵在战争中身亡。而依靠借债支持的伊拉克战争还将美国拖进了财政赤字的深渊。这次鲁莽的袭击是否将美国引入中东的战争泥潭,从而终结了美国一个世纪来的全球统治?
当然,你以看到虽然一些人认为“爱国者法案”剥夺了基本自由,但美国的政治体系并未破坏,至少不是因为本-拉登而遭破坏的。
然而,对美国控制力量构成最大威胁的并不是本-拉登主义,而是美国长期的衰弱趋势。
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历史学家杰里哲说:“仅作为一次单纯的恐怖行动、一次单纯的刑事犯罪而言,这次袭击是成功的。它给美国人带来的人员伤亡,以及对美国全国带来的心理冲击都是毁灭性的。”
十年来美国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伊拉克战争中从未发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使盟国疏远了美国。美国政治体系因如何审判“敌方战斗人员”和被关在关塔那摩的恐怖疑犯而遭遇持续性的冲击。上万亿美元的战争耗费削弱了美国经济,而随着美国债务泡沫的破裂,引发了美国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9-11事件意义重大,但不论在地缘政治领域还是地缘经济领域,9-11事件都不是任何重大转变发生的动因。”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访问学者大卫-罗斯科普夫罗斯科普夫说。
虽然一些人认为“爱国者法案”剥夺了基本自由,但美国的政治体系并未破坏,至少不是因为本-拉登而遭破坏的。虽然人们抱怨接受机场安检时需脱鞋,但美国自2001年起,在秘密的无人机攻击行动中重创了基地组织,并重组情报体系,使美国变得更加安全。
罗斯科普夫说:“这个事件(9·11)很有意思,并具有启迪作用。但它并未终结任何事。”
实际上,中国,印度和巴西三国在经济、外交和战略上的崛起将比本-拉登更严重地削弱了美国力量。严重的财政赤字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威胁着往昔发达的西方国家,导致其近十年来经济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
“我们国家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我们的外债。”2010年参谋长联合会议主席马伦上将说。
10年中,人们含泪告别逝去的亲人,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虽然他们说,这种忘记痛苦的过程,“每一天都过得很艰难”。我们努力倾听,10年后,这里的人们一切有关新生的欢喜和对过往悲痛的回忆。[更多]
9-11事件时华人救人遇难 名字成纽约街道名称
消防员忆遇难同事:若能找到一块骨头都算幸运
国家调查员质询总统国务卿不搞特殊
在我们访问的这10个纽约人中,他们的生活都被9·11撞毁,但在接下来的10年里,有的人前往中东,有的人加入军队,有的人试图忘却,有的人尝试沟通,有的人开始自己的真相搜寻之旅……[更多]
迈克尔-阿拉德:“我们不能建造一座封闭的城堡”
帕翠西亚-罗伯斯:“我开始按直觉过日子”
梅根-桑托拉:“我为自己是美国人而自豪”
人性与兽性、宽恕与仇恨、黑暗与光辉交织在“9-11”这个历史节点上。在那片叫做“零点废墟”的地方,美国人首先建起来的是“倒映虚空”,死亡与新生,已经是那场劫难的最后解答。[更多]
纪念馆设计师请死难者家属建议名字排列方法
9-11事件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美国
逃生英雄逃离纽约定居小城平静生活
十个人,或许无法勾勒出这十年的全貌,但他们的命运,却是观察“9·11”和之后十年的一扇窗。几乎每一个美国人,都不会接受一个类似加拿大的美国,这就注定了美国不可能放下手中的锤子……[更多]
前总统布什:功过成败皆因9-11事件
反战母亲希恩:照顾家庭重新成为其生活重心
事件幸存者银行职员:事后搬离纽约定居小镇
《The Economist》
《NewStatesman》
《the village VOICE》
《New york》
《News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