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标题文字1

  美国第57届总统大选将在2012年11月6日举行。目前,奥巴马和共和党旗鼓相当,选情十分激烈。谁会胜出成了最重要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了解各类美国选民的偏好。美国选民可以按照性别、年龄段、种族、居住的州、职业等标准分类。例如,美国工人更支持奥巴马代表的民主党,企业家更拥护罗姆尼代表的共和党。青年和拉美族裔更愿意投票给奥巴马。在女性选民中,奥巴马和罗姆尼平分秋色。据说女性选民的偏好会受她们更喜欢哪位候选人的夫人影响。那决定因素是什么呢?[评论][大选专题]

数据标题文字1

经济形势最关键

数据标题文字1
  • 奥巴马民众满意度与经济走势同步
  • 过去30年中,有一项决定总统选举结果的因素得到广泛研究。这就是大选前6个月美国的经济形势。如果经济环境较好,能让选民满意,选民就更倾向于投票给现任总统。过去3年中奥氏满意度从将近70%跌至50%左右。其中2009年9月之后,其满意度明显下跌,与其时经济复苏慢于公众预期,失业率飙升过10%密切相关。直到今年1月之后才再现回调迹象。
  • 就业问题为重中之重
  • 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是美国青年选民,四年前奥巴马竞选总统时他们功不可没。如今高达25%的失业率使人沮丧,在找到一份工作之外,其他的经济问题都变得次 要。他们是否会以同样的激昂热情支持奥巴马也变得让人生疑。新一届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黯淡,加之医疗改革和社会保障的变革,他们夹在两代人的经济保障 间,处于劣势。

反恐议题影响渐微

数据标题文字1
  • 反恐曾为大选主轴
  • 911恐怖袭击打破了长期以来美国民众自恃国力强大而产生的安全感,他们认识到恐怖威胁从此将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布什发动伊战,在2004年大选中大打反恐牌,在民主党候选人克里的竞争下,成功取得连任。
  • 奥巴马欲以反恐为己加分
  • 5月2日是美军击毙“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一周年的日子。美国政府利用“拉登之死”宣扬政绩。与此同时,“拉登之死”也一蹿成为美国总统大选的热门话题。正在寻求连任的奥巴马推出以“拉登被击毙”为核心的竞选广告。美国《纽约时报》5月1日评论说,在过去一周内,随着击毙拉登一周年的临近,奥巴马的竞选团队已把这场非常著名的袭击行动转变成了总统大选中一个意想不到 的闪光点。英国《卫报》称,奥巴马的竞选团队试图把总统描绘成在国家安全问题上持强硬立场,以回击共和党人指责他在同伊朗和巴基斯坦打交道时软弱无能。

外交政策影响有限

数据标题文字1
  • 外交政策影响有限
  • 《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ABC)本周进行了一次联合调查。52%的受访者认为就业和经济是影响大选的最大因素,而外交政策问题,比如恐怖主义和阿 富汗战争,仅仅获得1%的关注。美《外交政策》杂志罗列了五个可能改变美国大选结果的国际事件,包括伊朗问题、欧洲经济崩盘、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美国国内恐怖袭击等,以及一个“未知事件”。[详细]
  • 指责中国游戏是麻辣配料
  • 两候选人大打中国牌、三一重工损失数个在美项目、华为中兴在美国会折翼、罗姆尼指责中国的同时为自己在华生意辩护——这就是今年“指责中国游戏”在大选选战中的地位:麻辣配料。是为配料,因为美国内部经济问题显然是辩论主轴,提到中国其实是当成“国内经济问题”处理;是为麻辣,因为作为贸易对手的中国,显然已深刻影响了美国内政,两党候选人都不得不认真撇清关系。[详细]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 大财团支撑选战
  • 真正在钱财方面支撑选战的,是亿万富翁和大财团。由于民主、共和两党政策取向不同,这些团体历来两军对垒,泾渭分明。如好莱坞大牌明星、媒体财团等,多支持民主党,工会组织更是民主党的基本力量和资金来源。而共和党一方的资金很多来自华尔街、银行和保险系统。当然,大财团并不愿意“孤注一掷”,一些财团往往是两边下注,这样无论哪一党候选人当选,他们都能得到照顾。
  • 宗教感引导选战
  • 除了族裔、经济收入、教育程度之外,宗教是美国人在政治上“人以群分”的另一个重要标准。宗教信仰与选举结果之间的关系简单表述就是:宗教信仰越虔诚,越倾向共和党。这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政治最重要的一个变化趋势。近年来,宗教感的强弱这一因素开始有超越其他因素的趋势。
  • 犹太资金引关注
  • 每逢总统选举,犹太人社会动向都会引起广泛关注。这里存在所谓的“犹太资金”问题。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犹太人社会几乎为民主党提供了近一半的政治捐款。在好莱坞媒体产业、华尔街投资银行以及房地产业等犹太人势力强劲的大产业中,活跃着一些专门寻找犹太人大宗捐款人的活动家。
  • “搅局”的第三势力
  • 自从1852年两党制在美国成形后,两党以外的势力从未赢过总统大选。美国历史上也仅出现过两次第三党人士赢得选举人票的例子。因为第三势力没有胜绩,所以常常被轻视,认为只是大选的点缀,发挥一些“不同声音”的功能。在两党候选人选情胶着的年份,还往往被冠以“搅局者”的尴尬称谓。
数据标题文字1

登录: 密码:

参与_COUNT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