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灾后易出现哪些疾病? |
地震是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震后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受到极大破坏,饮用水源会受到污染,是导致传染病发生的潜在因素。
(1)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甲肝、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肠炎等;
(2)虫媒传染病,如乙脑、黑热病、疟疾等
(3)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炭疽、狂犬病等;
(4)经皮肤破损引起的传染病,如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等;
(5)常见传染病,如流脑、麻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等。其次是食源性疾病和饮水安;
(6)震后房屋倒塌使食品、粮食受潮霉变、腐败变质,存在发生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
(7)由于水源和供水设施破坏和污染,存在饮水安全隐患问题。
[全文] |
|
搬运伤员需注意 |
|
脊柱骨折地震多见。搬动和转送时要格外注意。颈椎骨折搬动时要保持头部与身体轴线一致;胸腰椎骨折搬动时身体保持平直,防止脊髓损伤。有截瘫时同样要按上述方法搬动,防止加重脊髓损伤。...<全文> |
|
|
|
|
如何预防虫媒传染病及土壤传播类疾病 |
|
医生提示灾区群众应注意,破损的伤口不要与土壤直接接触。如果条件允许,对各种原因引起皮肤破损的人员应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伤口进行清创和缝合,严重的应送医院救治。
此外,平时还应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净水片)消毒生活饮用水;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受潮霉变的食品,不吃死亡的禽畜,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和蔬菜。
[全文]
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目标是“大灾之后无大疫” |
|
|
|
|
|
地震时我们要重点保护哪些身体部位? |
|
颅脑损伤是地震伤亡中死亡率最高的,早期死亡率达30%。颌面、五官损伤会造成严重功能障碍, 可因血凝块和组织移位,造成窒息。四肢损伤约占人体受伤各部位的50%,并且常伴有周围血管和神经损伤。腹部损伤的发生率低。骨盆损伤多半有泌尿系统损伤。[全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