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信息联网:喊了好久

随着“国五条”及其地方细则的陆续出台及具体落实,房地产市场迎来了新一轮调控,房价也成了老百姓饭桌上的话题。在昨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经济转型与楼市调控”分论坛上,包括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华远董事长任志强等就此各抒己见,但都表示了希望能用市场化手段取代目前 限购限贷的计划经济手段调控楼市的意愿。

“国五条”中提出,到“十二五”期末,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原则上要实现联网。潘石屹认为联网技术并不难,质疑联网准备时间过长。针对江苏、福建和广东等省部分城市出台新规严控“以人查房”,潘石屹建议开放查询权限,个人凭身份证就可查询其他人住房套数。[详细]

“房产信息公开”这一点,住建部在几年前就已经提过,到如今仍未实现全国联网。早在2010年上半年,住建部就要求,各城市要加快完成市、区、县系统的整合,尽快建立市一级统一的数据库,实现数据的集中统一和互联互通。住建部将制定全国住房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系统建设框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搭建部与省级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平台。按照住建部的规划,预计到2010年年底,全国各省“区、市”将基本建立房屋登记信息系统。[详细]

现状是,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报道,按照国务院和住建部的要求,全国40个重点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应于2012年6月30日前实现与住建部联网,但截至今年1月,住建部仍迟迟未公开全国住房信息联网情况。

信息联网能降低房价吗?

根据新京报的报道,潘石屹在此次博鳌论坛的一次分论坛上说,“把全国的房子持有信息都联网,只要拿着身份证号或名字可以查出任何人的房产状况,二手房供应量一定大量增加,从而导致房价下降”。

潘石屹的这一观点遭到了任志强的反驳:“联网跟房价有什么关系?美国、德国房子没有联网,又怎么样?和它有什么关系?中国官员分的房子都不是房管局办的房产证,都是国管局管的。没在房管局系统里,你联什么网?国管局不听你的,这是国家的机密。”[详细]

任志强的观点不是没有道理。《经济观察报》2012年的一篇报道指出,北京是全国最早实行房屋权属网上登记备案的城市之一,但也是在2005年才开始实行网上一手房的登记备案,2006年才开始进行网上二手房权属交易登记备案。另外北京只是对发生权属交易行为的房屋进行了备案登记,而未进行权属交易的房屋是没有备案的。所以还需要补充登记大量房屋信息。大量的福利分房、保障房和商品房权属都处于隐形地带,有的历史遗留问题已经很难梳理清楚。

住建部也认识到,要在全国范围内做到这样的“全覆盖”意味着它只能成为远期目标。如果要真正准确地实施差别化的购房首付、利率、税收等政策,至少需要做到从该住房信息系统中能查到购房人所在家庭成员拥有住房的情况。但即使6月底40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能如期实现和住建部系统的联网,仍无法通过该联网系统查到购房人准确的家庭拥有住房情况,因为购房人婚姻和子女状况需要联网公安系统或通过查询户籍管理资料才能核实。举例来说,一个婚后已以配偶名义全款购买商品房的购房人在非户口所在地再购买一套住房,该购房人就可利用系统漏洞申请首次置业的首付和利率优惠政策。同样,如果购房人婚后以配偶名义先在非户口所在地购买了商品房,仍然可以回到户口所在地申请购买保障房。[详细]

如果真有好处,别光说不练

除了上述涉及部门机构众多、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资源巨大、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层出不穷等原因以外,住房信息联网工作难以推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则是各地负责此项工作的官员未必有积极性——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最终的结果却是要在网上给别人看到自己有几套房。关于官员讳莫如深的房产问题,有一个案件是山东省原副省长黄胜拥有46套房产。此前落马的拥有多套房产的官员包括拥有房产至少30套、总值1亿以上的上海房地局原副局长殷国元、在抚顺市拥有22套房产总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的辽宁省抚顺市国土局顺城区分局原局长罗亚平等。[详细]

从任志强在博鳌上的言论来看,他所认为的住房信息联网无法起到降低房价作用的原因是无法对房产信息有效覆盖。诚然,目前我国房产类型很多,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剪不断、理还乱,一项措施不可能一步到位,尤其是触及到很多上位者利益的时候,但是这项措施只要是对国计民生有好处,就可以尝试,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完善。比如,房产信息联网,有一些“国家机密”的房产暂时无法联网,那么我们能否考虑先把商品房等“非国家机密”的房产信息先联网呢?

全国住房信息联网有什么好处?一、它可以掌控个人名下房产数量和面积,抑制住房投机;二、有利于掌握官员财产情况,住房是官员财产中的重要部分;三、可以更好地防止保障性住房分配上的各种乱象;四、全国住房信息联网后,可以更好地进行宏观调控;等等。总之,全国住房信息联网,至少在目前,它有很多好处。[详细]

房产信息联网进展迟滞,意味着公共承诺的落空。而政府公信,正是因为这种失信而滑落。住建部不应以技术和隐私来掩盖对改革的畏惧。房产信息联网,势必触及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透明完善,势必让贪腐官员和投机者失去信息雾霾的掩护。如果因为害怕触及既得利益,那么房产信息联网难免迟滞。即便是如媒体报道所称“联网已经完成,只是尚未公开”,恐怕都无法发挥其参照、预警和监督的价值。

现实中,有不少改革承诺,都如房产信息联网这般难以兑现。官员财产公示也好,房产信息联网也罢,功能和价值毋庸置疑,难就难在改革是否有破除既得利益的决心,以及兑现承诺的勇气。[详细]

“住房信息联网”是否能起到预期作用,需要实践检验,但是目前连检验的机会都没有,“有关部门”能否放下种种借口,先“甩开膀子”呢? 转发到微博

往期回顾

更多>>

第240期:养老不靠养老金,靠?!

既然养老金靠不住,为何还要强制缴纳,并且缴满15年直至60岁?

第239期:谁把板蓝根变成神药?

板蓝根之所以成为无病不治“神药”,怕是与药性无关,而与有关部门疾病乱投医的“维稳”心态有关。

第238期:别让公积金继续劫贫济富

让富人愈富,穷人愈穷的公积金政策,不是好政策。

第237期:天然气价格谁说了算?

听证会制度是遏制乱涨价的最后环节,但是却没起到作用。

调查

你觉得本期专题质量如何?
很好,给了我不一样的视角
还行,有一点道理
一般,没什么新意
很差,以后再也不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