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负面新闻时有发生,但官方在被动回应时丑态百出,“雷语”层出不穷。从“保护性拆除”到“带套不算强奸”,再到“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大玩文字游戏的同时,更是一种语言腐败,即出于推卸责任、敷衍舆论等目的,故意曲解词义、捏造新词来为自己辩护。其言可恕,其心可诛。这些掩耳盗铃的诡辩折射出的是官本位的语境和思维,更是权力在民意面前的骄纵和傲慢。[我要评论]

“底盘擦挂不算碾压”

事件:5月15日晚,在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城,一辆警车从一名被撞倒的女孩身体上方经过后,被附近群众拦下并掀翻。事故联合调查组17日称,经司法鉴定,车辆撞击女童苏某肢体及头面部,致使其头面部受伤,警车底盘擦挂苏某腰背部、腰骶部、小腿上部,致使苏某肢体擦挫伤。[详情]

点评:底盘擦挂不算碾压,咬文嚼字至斯,所谓的调查报告的公信力可窥一斑。近年来,由公务人员及车辆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屡有发生,与一些公务人员因执法不当而导致车辆被毁不同,这么一起普普通通的交通肇事,竟也百般遮掩,极力狡辩。警车肇事之所以引发民愤而被群众掀翻,不是因“误以为”女孩系被碾压,而是因为警车肇事后企图逃之夭夭的主观恶意。毕竟,公务人员在全社会更应带头遵循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保护性拆除”

事件:今年1月,梁思成和林徽因故居继两年前被部分拆除后,终于被全部“维修性拆除”;时隔不久,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重要抗战遗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旧址被拆。官方回应称系“保护性拆除,将尽量保留精华”。[详情]

点评:“保护”和“拆除”这两个意思甚至截然相反的词汇就这样被生生揉捏在了一起。文物之宝贵,在于它的历史价值和不可复制性,既然都拆除了,谈何保护?所谓“保护性拆除”,只是政府部门在类似问题上搪塞舆论,敷衍指责的惯用伎俩,其背后反映的是违法成本低廉和有关部门只有“检讨和反思”,不谈问责和惩戒的社会现实。

“心理暗示诱发中毒”

事件:3月29日,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一学校部分学生早餐后出现不同程度中毒症状,86人送医院治疗。当地专家组调表示,该中毒事件与学生食用的面包和牛奶无关,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是学校个别学生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详情]

点评:地方政府应对负面新闻报道的手段和托词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试想,对那些心智发育尚不健全的小学生来说,对食品卫生有的只是单纯的生理反应,哪来的“心理暗示”,何况还是近百名学生集体中毒。不思悔改不说,还极力抹杀事实,其心可诛。另外,近年来“伪专家”十分猖獗,不久前,山东枣庄发生的“是狼还是狗”疑虑,就成为困扰相关专家的难题。此次,面对数十名学生出现的“集体不适”,专家组声称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恐怕也是糊弄公众、敷衍推责的小把戏。

“戴套不算强奸”

事件:2011年7月,贵州毕节阿市中学26岁的初中英语老师周琴(化名)称,酒醉后的她被当地国土资源管理所所长王忠贵强奸。周琴事后向当地派出所报案,警方给出的答复是“戴避孕套不算强奸”,劝其私了。[详情]

点评:“戴套不算强奸”?那女性面临被强奸时是否该主动递上避孕套?去年最火爆的官场雷语莫过于此。戴套不算强奸,实在悖谬之极。司法上关于强奸罪的认定,公认的要件是“违背妇女意志”,并无涉及到戴套与否。这点警方不可能不知晓,而这句看似“无心之语”,正是在当前“官本位”的语境下,原则向人情屈服、律条被有意曲解的最鲜明的体现。

“没强拆就没新中国”

事件:2010年9月,宜黄县政府为新客运站建设进行例行的强拆动员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因处置不慎,导致3名被拆迁当事人烧伤,其中一人伤重不治身亡后,宜黄县县长带头抢夺尸体,一时舆论哗然。时隔数日,一位署名为“慧昌”的江西宜黄官员发表一篇《透视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的长文,文中称“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强拆就没有中国的城市化,没有城市化就没有一个个‘崭新的中国’,是不是因此可以说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由此再次引发社会争论。[详情]

点评:关于地方政府强拆民宅的诡辩种种,但都没有这一条来得理直气壮、地动山摇。必须承认这句话道出了当前的社会事实。这些年征地、强拆的如火如荼进行着,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基础设施的发速发展,促进了中国的城市建设。但是“事实判断”并不等于“价值判断”,不能以此为强拆披上公共利益需要的合法外衣。公共利益其来源必须是程序合法,公私之间必须有明确的界线,否则,所谓公共利益、集体利益就只会成为某些公共权力机关用来打压异己、践踏权益、吞噬一切的洪水猛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