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报道

不支持flash

资料: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

高:4.1cm
口径:20.2cm
足径:7.5cm
呈六瓣葵花式,浅腹坦底

  腹壁向里凸出6道棱线,圈足亦随腹壁起伏变化。通体施青灰色釉,釉面开细碎片纹。圈足露胎处呈黑褐色。造型优雅、大方,线条富于变化,为哥窑的代表作品。

宋代哥窑简介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之一,以纹片著称,其特征可归纳为:黑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开大小纹片。哥釉瓷的重要特征是釉面开片,术语叫作“冰裂纹”,俗称“金丝铁线”。

  五大名窑中,汝窑和哥窑的存世量最少,而宋代哥窑的存世量更是非常稀少。原北大资源文物学院院长,知名文物鉴定专家李彦君称,哥窑瓷器在国内留存数量有限,故宫哥窑藏品也不过十多件。

7月30日:网友在微博发布消息

网名“龙灿”在新浪微博发布消息称故宫器物部在将一件国家一级品宋代哥窑瓷器出库时,被工作人员摔碎。
  这条微博在网络迅速转载,仅三个多小时的时间,转载次数已过万。很多网友表示惋惜,更多网友对故宫的相关管理提出质疑和不满。
  对此,故宫方面称,他们已经看到了这条微博。是否属实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进行了解,一旦情况查明,会尽快向社会公布。

7月31日:故宫证实一级文物损坏

故宫博物院今日证实,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盘在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文物损坏事件。
  7月4日,故宫对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文物损坏。事故发生后,故宫博物院成立事故调查组,彻查事故成因。判定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实验室科研人员操作失误,导致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致使国家一级文物青釉葵瓣口盘受到挤压损坏。

8月1日:故宫否认瞒报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事故调查组组长陈丽华表示,在事发第一时间要求立即停止检测工作,要求对所有仪器进行检查、测试。
  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处长娄玮表示,首先得摸清楚产生事故的原因,才能向上级和公众报告。如果没有搞清原因,将对厂家、对当事人都有可能造成伤害,引起其他相关问题。这是一个科学的严谨的态度,不存在瞒报情形。

8月2日:直接责任人被记大过

对造成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损坏的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负有领导责任的该部门主要负责人行政警告处分。
  此前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表示,核查组认为,该事故确为工作人员对测试仪器操作失误造成的珍贵文物损坏事件。

8月3日:专家称故宫受损宋瓷实为官窑

专家指出三个错误:“首先,故宫称破损的盘子是宋代哥窑盘,错了,应该是南宋官窑青灰釉瓷盘;其次,当年出土的汪兴祖墓不在南京中华门,而是在中央门;第三,汪兴祖墓一共出土了12件大小基本相同的官窑盘,不是此前报道的11件。”

质疑
回应
质疑:提取文物是否经审批
作为科研部门的文保科技部无权直接提取文物,只有古器物部可以进行,提取前要提交相关报告,提取人、部门主任要对提取确认签字。在提取一级文物时,除了上述环节外,故宫主管副院长也要签字确认。
故宫:科研提取一级文物不需上报
在业务工作中提取文物一般是由文物管理部门主任签批到文物管理处审核,再报主管院长批准方可执行。
质疑:事故是否存在瞒报
从7月4日事故发生到30日有网友在微博爆料,这其中经过了26天,对此有网民质疑故宫此事有瞒报之嫌,指其没有很快上报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记者31日从文化部和北京市文物局了解到,他们均未收到有关报告。国家文物局工作人员则表示,有关问题周一才能解答。
故宫:调查时间长因事故复杂
事发第一时间要求立即停止检测工作,要求对所有仪器进行检查、测试。复杂性就在对机器的测试过程上,必须进行检测,对她输入的数据反复进行模拟……每做完一次,都要进行讨论,并请来北京大学文博学院科技考古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进行相关分析、讨论。最后断定是人为操作失误。
质疑:科研者是否缺文保经验
知名文物鉴定专家赖海建称,在国外类似的实验室里,会综合配置各专业背景的研究人员,不是完全由理工科背景的研究人员构成。只依靠科学仪器的纯技术类的检测研究是不够的。
回应:技术人员有相关培训
故宫文保科技部主任苗建民表示,进行研究的实验室于2005年建立,有一整套陶瓷研究设备。技术人员有文物安全方面相关培训。该研究所9名工作人员,都是“理工背景”。
质疑:故宫管理是否存在重大漏洞
文博界有关人士表示“这是一个人为的责任事故。”在以往故宫管理当中,从事修复的科技人员,工作不达到10年以上,通常不能接触一级文物。此次出现一个科技人员单独测试一级文物,可以说是一个管理上的重大漏洞。
回应:以后需要加强和改进
故宫文保科技部主任苗建民表示,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平时都不直接接触文物,测量的时候,都是故宫古器物部的人和科研人员同时在场。但现在测量时,科研人员只有一个人在现场。这是以后需要加强和改进的。
质疑:恢复是否能恢复原状
收藏专家马未都表示,修复是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是把一个破损的文物修复成型,能够便于观看。另外一个概念你本身是好的,你再把它修复起来,无论修复技术有多好,也不能达到原样。
回应:瓷盘破成六瓣修复不是问题
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处长娄玮表示:目前这件文物破损成6瓣。破损情况虽然有些复杂,但修复应不成问题。国内对陶瓷修复有很丰富的经验,不只是故宫博物院,还有上海博物馆等文博机构,都有很成熟的修复经验。

自身管理:没有问责何来完善?

从四年前的“星巴克门”,到今年的“失窃门”“错字门”“富豪会所门”“哥窑文物损坏门”,被掀开的一扇又一扇“门”留给故宫管理部门的,除了尴尬还是尴尬。遗憾的是,故宫方面似乎并未就此付出切实努力。比如,“失窃门”之后相关责任人并没有受到任何处理。没有对责任人严厉的问责处理,怎么能指望相关管理制度能有所完善改进呢?故宫虽然被掀开了一扇又一扇丑闻的门,但真正应该向公众打开的那扇公开监督的“门”还在紧紧关闭。

公众监督:被层层包裹在权力屏障之下

故宫的大门太封闭了,之前公众已经见识过“盗窃门”、“会所门”、“错字门”等等,这些事件也都是从门缝里一点点艰难被挤出来的。太多事实表明,在这个讲求开放与文明的年代,故宫依然是大门沉厚,庭院深幽,权重气腐,在这样的领地,摔碎一个盘子,哪怕是声音再过清脆响亮,外面的人们,很难听得到。

对待权利:公权力需放下尊贵身段

高科技的发展使我们摆脱了以往的手工操作,但是再发达的科学技术,仍然需要由人来支配,如果我们缺少了守土有责的人,那么,高科技反而可能成为可怕的破坏者,人不再能把握自己的生命安全,珍贵的文物也将被视如草芥。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需要公权力放下尊贵的身段,以谦卑的态度来对待民众交到自己手中的权力,以负责的作风来行使这种权力。

微博关注

专题内搜索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