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姆1979年成为伊拉克总统,执掌国家二十余年,期间发动八年两伊战争,入侵科威特,引发海湾战争,终于2003年因美军入侵倒台,并于2006年被处以死刑。[绞刑专题] [处刑视频]

  今天是2011年12月30日,五年前的今天,萨达姆被伊拉克高等法庭处以绞刑。人一身死,灰飞烟灭,自此,伊拉克的风风雨雨便再与这个叱咤中东政坛二十余年的一代枭雄无关。五年过去了,九年伊战随着12月18日最后一批驻伊美军撤离彻底宣告结束,距伊新政府建立也已余六年,这个一度繁荣却又饱经战火的国家如今变成了什么样子?离开了北约军队,它是大厦将倾还是会浴火重生?在伊拉克民众的眼中,战争到底带来了什么?请关注萨达姆被处绞刑五周年特别策划。[评论]

  我认为很快就会有内战了,我想走,想回到约旦。我们厌倦战争,希望前进和重建,但是政府不给我们机会。我们厌倦战争,希望前进和重建,但是政府不给我们机会。

        ——穆罕默德-贾布里(25岁 建筑设计师)

2011:政治角力升级

伊拉克爆炸袭击

22日发生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连环爆炸截止至目前已造成72人死亡。[详细]

  根据联合国一项数据的调查,每3个年轻人当中就有1人想离开祖国,但很多接受采访的伊拉克人称,这一数字太过保守。

  21岁的马西尔-拉希德从南部城市巴士拉来到巴格达求学后,他发现,最近几年伊拉克年轻人的担心出现了变化,从最初害怕美军扩大战争,发展到质疑伊拉克政府内部出现新的争端。马利基和哈希米的政治内斗,就是鲜明的例子。

  25岁的建筑设计师穆罕默德-贾布里属于伊拉克的中上层阶级,但最近他考虑得最多的事,是彻底离开伊拉克。在他看来,伊拉克脆弱的政治媾和,在美军走后面临崩溃的危险。政治不稳定,正在酝酿新的风险。“我们厌倦战争,希望前进和重建,但是政府不给我们机会。”贾布里失望地表示说,这是他和不少年轻人考虑离开祖国的重要原因。[详细]

  • 伊拉克副总统案引政坛危机发酵
  • 不久前,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先是要求议会解除副总理穆特拉克的职务,接着,他掌控的内政部指责副总统哈希米涉嫌参与恐怖活动,并对其发布逮捕令。由此,伊拉克政坛危机公开化和白热化。中东媒体普遍认为,马利基的动作,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伊拉克什叶派阵营与穆特拉克和哈希米所属的逊尼派阵营之间的政治角力。[详细]
  • 什叶逊尼之斗致国家滑向内战边缘?
  • 什叶派和逊尼派是伊拉克两大派别,两者间恩怨由来已久。萨达姆时代,逊尼派长期掌握政权,伊战后随着萨达姆政权倒台,什叶派崛起,逊尼派感到自己在新的政权中备受孤立,一些逊尼派占多数的地区近几年便纷纷要求更多自治权。两派之间冲突不断,尤其在2006年至2007年之间,众多无辜民众死于自杀式爆炸袭击。[详细]

2006:新政府重塑权威

2006年11月24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些难民营里的伊拉克居民。[详细]

  • 萨达姆生死已无关大局
  • 事实上,早在2003年12月萨达姆被捕时,他的政治生命就已宣告完结,身陷囹圄的状态使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随之下降。随着伊拉克政坛的重组、什叶派的上台、新政治领袖的出现,萨达姆已逐渐淡出普通伊拉克人民的生活。
  • 政府内各派别整合
  • 尽管在政府框架内伊拉克各派别的整合正在形成,气氛正在好转;而萨达姆之死也标志其专制时代的阴霾已经散去,但伊拉克的天空正被新的阴霾所笼罩——教派冲突持续激化、民众不安全感加剧、国家意识形态分裂、政体运作不灵等。
  • 新政府立权威
  • 对伊拉克马利基政府来说,让萨达姆“速死”是新政府重塑权威的开始。处死萨达姆,马利基政府是要向全体伊拉克人民发出信息:新政府将使用“铁腕”来平息目前的暴力持续不断的局面。[详细]

  年轻人的就业问题,在美军撤离后成了伊拉克政府的一个'定时炸弹'。留在伊拉克的年轻人们要么选择加入武装组织,要么进入政府机关,只有两条路。

               ——彼得-巴切勒

               联合国发展计划署驻巴格达办事处工作人员

2011:经济低迷年轻人就业难

  • 经济状况愈发困难
  • 美军长达9年的驻留没能改变伊拉克的经济状况,反令经济走到更困难的时期。25%的伊拉克人生活在每天2美元的贫困线以下。19岁的巴格达地摊摊主阿里-哈桑说,美军撤走后的局势可能比以前安全,“但是我却不能在安全的环境里养家糊口。”
  • 年轻人就业机会少
  • 联合国发展计划署驻巴格达办事处的彼得-巴切勒称,很多伊拉克年轻人很清楚战争、暴力和经济制裁的含义,在这种背景下,就业机会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所以不少年轻人愿意给政府效力,因为这至少是一个安全的所在。
  • 公共服务差
  • 女医生卢布纳-纳吉说,“政府无能,不关注我们的利益。我们每天都在和药品短缺做斗争。”人们对公共服务怨声载道,如因电力短缺,当地人一天只有几小时可用电力;数百万人缺少干净饮用水;30万人从未进学校学习;医院设施简陋。[详细]

2008年3月11日,巴格达城附近,一个伊拉克女孩经过一辆坦克残骸。[详细]

曾经繁荣皆为泡沫

萨达姆掌权时期:国家实力一落千丈

  萨达姆1979年登上总统宝座后20多年时间里,伊拉克深陷战争泥潭,国家实力一落千丈。上世纪70年代初,该国人均年收入高达56000美元;至其倒台后,已成彻头彻尾的穷国,一个大学教授的月薪也只有区区30美元。

  • 财富分配不均
  • 伊拉克的财富其实是萨达姆的财富。在1991年海湾战争以前,一位伊拉克的高官叛逃后透露说,萨达姆的财富估计有100亿美元。在美国《福布斯》杂志2003年3月公布的全球元首财富排行榜上,萨达姆以20亿美元身家位列前10。人均收入3600美元的表象下,占人口55%的南部什叶派经济发展却远落后于北部逊尼派。[详细]
  • 战争拖垮经济
  • 8年两伊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美元。战前有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战后却欠下800亿美元外债。国内通货膨胀率高达45%,失业人口大量增加。为获巨额重建资金,萨达姆出兵科威特。但海湾战争却最终导致其王朝的覆灭。[详细]

  “回去几乎不可能。没有机会……‘基地’组织依然在那里,我不能回去,他们会杀了我。”

               ——阿赫迈德-哈桑(什叶派穆斯林)

漂泊难民有家难回

巴格达,汽车炸弹爆炸袭击后,一名儿童爬上废墟。[详细]

  身为什叶派穆斯林的阿赫迈德-哈桑,是伊拉克多数人口的一份子。他的三个儿子均被武装分子杀害。此后,他和妻子乌姆逃到巴格达北部的一个难民营里。这里没有帐篷,人们挤在数十个集装箱里遮风避雨。

  尽管哈桑想家的思绪时常在心头,却认为无法回家,"基地组织"仍在那里。在很多什叶派的伊拉克人看来,“基地”组织就是逊尼派极端主义势力的代名词。[详细]

  哈桑的妻子乌姆则表示,家乡迪亚拉省有太多“敌人”。“如果我回去见到他们,我会将他们撕成碎片。我会亲手将他们烧死。”

  3个儿子在6个月内接连暴死,让乌姆的心里充满了仇恨。“我们对老家那里的任何人都不会怜悯的。”乌姆忿忿地说。[详细]

  政治上,教派冲突是否会卷土重来;安全上,恐怖势力又能否趁虚而入;美军撤离后,伊朗在伊拉克势力势必更加强大,美国伊朗谁主沉浮,两伊关系又会如何发展?

  9年伊战结束,美军全部撤离。战争不仅推翻了萨达姆,也毁掉了这个国家。如今,伊拉克面临着自萨达姆倒台以来最危险的时刻。一方面,权力斗争正在分裂总理马利基领导下的联盟政府,逮捕哈希米令伊拉克陷入政治混乱;另一方面,利用美军撤离的安全真空,爆炸浪潮自巴格达始,在伊拉克全境“狂欢”。政治与安全的双重打击,考验着一个“自治”的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