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标题文字1

近半年来,“微博打拐”、“免费午餐”、“大爱清尘”等在社会上和微博上颇具影响力的公益活动,几乎都是由知名调查记者发起并调动众多媒体人参与推动的,其中也不乏媒体人转身公益人的案例。当个案成为一种现象,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媒体人开始将更多的目光与精力投向公益事业?媒体人投身公益具有哪些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公益的道路上,媒体人最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靠着一腔热血和公益理想,媒体人的公益之路到底又能走多远?

 

邓飞:我愿意做那只填海的精卫鸟

很多人都认为,邓飞是一个典型,是媒体人转型做公益的拓荒者。由他在微博上发起的“免费午餐”和“微博打拐”都是和孩子有关的,邓飞坦言,所有人对孩子都会有感觉,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弱势的群体。“我们在无意中发现了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然后我们就去做了。”

对邓飞而言,在其10年调查记者的经历中,写了太多人的失败史。回顾别人失败的过程,也是邓飞自己学习的过程。“客观来说,这些经历帮助我得到一种建设的力量,学会怎么去避免失败。”邓飞回顾着,长期积累,便能厚积薄发。

 

孙春龙:“老兵回家”公益活动的推动者

转身公益,并不是理想的泯灭,而是延续。让弱者前往,让人性回归。

以前做记者是监督强权,现在去做公益是扶助弱者,不是逃避,是迂回;其实两者有一个共通的地方,不管是尝试推倒一堵墙或者帮扶一个鸡蛋,其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生存环境的日益趋好。后者,更是一个力所能及的,能让自己感到有力,能让更多的人感到温暖的事情。

 

陈晓冬:仰望星空 存好心做好事

陈晓冬和湖南卫视共同打造了全国上星频道中首个大型公益帮助栏目——《帮助微力量》。提及公益这个话题,陈晓冬笑言:“很早以前,我就在想,不管怎么样,都要帮助别人,奉献价值。”在节目现场他经常会捐钱,从以前的几百元到现在的几千元,一直坚持着。

公益传播,特别是对媒体来说,最重要的价值还是一种现代慈善理念的传播。就中国目前的普遍情况来看,现在国人对于公益、对于慈善的认知是不强的,仅仅认为是捐钱,这是一个很窄化的认知,慈善理念其实是一种奉献精神,是一种关爱,是一种自身价值的体现,换句话说,是一个人有能力的体现。

数据标题文字1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秘书长肖隆君表示,媒体人是一个群体的集合,他们掌握着一定的社会话语权,能够调动相应的社会资源,从而促成对公益理念的倡导、对慈善文化的传播。此外,由于记者职业的特殊性,他们在社会上拥有较好的公信力。因此,当媒体人融入公益项目时,会提升公众对公益活动的认可度,而记者本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也使其会主动监督公益项目的策划、执行等各个环节。

 

邓飞:“记者是在社会群体中保留较大公信力的为数不多的群体。作为记者,我可以动员身边的记者朋友,大家一起来做这个公益报道。事实上,在做‘免费午餐’这个项目时,我也得到了很多记者朋友和媒体的帮助。”

 

在很多媒体人看来,媒体人转向公益的诸多原因背后有一个事实,那就是媒体人对社会问题的高度关注与敏锐感知。求是杂志社经济部记者郭斐然认为,媒体人频繁、深入地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各阶层的人交往,无论是对重大灾难事件,还是对急需援助的群体,都了解最多、感触最深,自然就会激发其对公益事业的关心和关注,甚至促使其直接参与其中。媒体人在这当中最大的贡献,就是提供了多样的实现形式和传播途径,以及由新闻专业性所衍生的对公益敏锐、深刻的理解以及执著的追求。

数据标题文字1

人们常说,术业有专攻。尽管媒体人怀揣着一腔热情和公益理想,利用自身职业优势将公益活动做得风生水起,有的人不仅实现了职业转型,更实现了一次人生转型,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太骨感,媒体人投身公益并非都是一帆风顺,面对非专业化的运作、并不丰厚的收入等一系列现实障碍,我们不禁心生疑问——仅凭一腔热情,媒体人的转型到底能够坚持多久?

“媒体人做公益的一个大问题就是不专业。”不管是哪个行业,都需要专职的团队。目前,中国的公益事业刚刚起步,现代慈善的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相关法律法规尚待健全和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媒体除了传播慈善理念,更多是要通过媒介的作用,让公众了解并熟悉现行的公益法律法规,解开大众将公益等同于慈善的误解、公众对于基金会管理费存在的认识误区等。

此外,低报酬甚至无报酬,也是媒体人在转型公益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数据标题文字1

龙科:《南方都市报·公益周刊》负责人

是否能够完成从媒体人到公益人的转型,这需要时间去考察,其中也包含很多因素。媒体人做公益和公益人做公益是有很大差别的,是一种不同阶段和不同层面的关系。职业公益人做公益,对公益技术、方法、可持续发展会有更深的认识;媒体人做公益,则更注重对某个议题的推动,更强调利用媒体人的资源来推动议题的发展。

媒体人转身也是分层次的。最高层次是成为职业的公益人,第二个层次是媒体和媒体人关注公益,就是我们目前出现的状况

赵冠军:《公益时报》副总编辑

尽管一部分媒体精英在做公益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理想,但以媒体的身份跟公益结合,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反而比专职做公益要更好一点。“公益讲求分工,未来公益的分工也会越来越明确,因此,媒体扮演的更多的应该是志愿者和义工的角色。”

尽管不会出现大波媒体做公益的现象,但抱定理想去做公益的人不会是少数,未来公益的发展也会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加入,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媒体人。

数据标题文字1
   有人说记者是社会的良心,代表着社会的正义。公益是社会的善心,代表着社会的仁义。那么,媒体人与公益的结合将使社会充满爱与幸福。尽管媒体人怀揣着一腔热情和公益理想,利用自身职业优势将公益活动做得风生水起,有的人不仅实现了职业转型,更实现了一次人生转型,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太骨感,媒体人投身公益并非都是一帆风顺,面对非专业化的运作、并不丰厚的收入等一系列现实障碍,我们不禁心生疑问——仅凭一腔热情,媒体人的转型到底能够坚持多久?[评论]

新浪传媒策划汇总 更多>>

网友留言 更多>>

登录: 密码:

参与_COUNT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