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色情无关,跟营养无关

我们自己没喝过,先要知道人奶怎么用。

被访者王斌说,身边朋友“尤其是做了大手术,正在康复中的人”,喝人奶的风气盛行。疗效是“喝了一个月也没见得身体有多好”。[详细]

如果一定要从色情的角度,怀疑别人的不诚实,可以。

但只讨论色情,没有价值。

放着发廊不讨论,这里研究这么细干嘛?

正如另一位批评者李多钰所说,她对于两个人之间怎么喝和喂毫无兴趣。就是有性行为他人也无权干涉。义愤点不同,只能说明性道德底线不同,无关问题的实质。成人社会对性道德问题多年来早已有共识,毫无论战的必要。再多说一句,都是倒退和灾难。

与其关心德先生,不如关心赛先生(Science-科学)。

有没有用?可能心理治疗的作用更大。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奶妈中介才异军突起。在有条件,且生活态度认真的人看来,饮母乳是避难之举,不用再提心吊胆。跟普通人到超市里去挤,去买尚未下架的奶制品,还要仔细看生产日期,未尝值得。

社会经验告诉我们,有钱人的出发点,通常和普通人不一样。但不一样——不是变态。有不少老嫌别人变态的人,到了泰国却忍不住搂着人妖又亲又抱又照相……你变不变态?(童大焕)

消费不起的我们,只需要知道“牛乳所能提供的能量是人乳两倍多,蛋白质是人乳的三倍多,钠、钾等微量元素比人乳更高,人乳没有真正的营养优势”,就能平衡点了。

可我们还是接受不了那种刺激。我们知道,那是把人奶与成年人联系起来的伦理刺激。

跟伦理无关

再给你更剧烈的伦理冲突。

右边这幅画,是17世纪画家鲁本斯的名作《老人与女人》。年迈的老人含着年轻女子的乳头,画面冲击力极强,而画面背后的故事,则更加震撼。

画中的老人是女子的父亲!他是为了民族独立而战的斗士。独裁政权将他逮捕,不准他进食。老人在监狱里受尽折磨,奄奄一息。刚刚分娩不久的女儿到监狱里和父亲见最后一面。面对苦难的父亲,她抛弃世俗的伦常,毫不犹豫地解开衣衫,让父亲吸吮。

这幅画至今还高高挂在西印度群岛波多黎各共和国的国立美术馆里。在波多黎各人眼中,这是承载着民族灵魂最高水平的艺术品。

提到这个故事,只是想说明伦理的多变性,这种多变性蕴藏着无数剧烈冲突的具体事例,伦理甚至会变得可疑。在今天的朝鲜,为了保卫金将军的画像,跳入洪水也是值得的。

伦理本身,并不是一个进行逻辑推导的好基础。很多东西比伦理更重要。(刘远举)

跟下一代无关

人从天性和本能出发,对此事产生反感,其实比“有违伦理”听上去更直接有力。

女性批评者就认为:“母乳可高价出售,其实是变相鼓励母亲们在哺乳期内离开孩子。”“婴儿的选择权是被忽略不计的,因为他们作为天然的弱者,没有能力决定母亲在自己身边(事实上,婴儿的选择权是法律本该规定的内容)……”

好,我们直面婴儿的选择权,假如你是个婴儿。

大前提,你宁愿生下来就是祖母带大,吃罐装奶粉(如果妈妈不卖奶水,可能还赚不来),也不愿意干脆就没生你。如果逻辑没错,可以推断,妈妈因打工不喂你母乳,也比不生你好。

小前提,我们非常确定,不生孩子(丁克家庭)在道义上是可以接受的。

结论:站在婴儿的角度,无母乳长大的意愿超过了自己被丁克掉的意愿。站在婴儿的角度,社会对丁克都接受了,对非母乳育婴有什么不能接受呢?

很难理解吗?换个说法,女人为了保持身材而拒绝自己给孩子喂奶都能成为时尚,那只是为了生存给别人喂奶的女人为什么要接受批评呢?更何况最终还是为了孩子?

只跟自由的边界有关

从内心支持奶妈事业的人,会觉得这是双方自由。但这也正是批评者追问的最终方向:

——如果不加限制,基于自由意志的交换究竟会在哪里停下脚步?出售活体母乳可以想象,出售活体器官可以想象,出售完整的生命何尝不可以想象?在今天,找到一个愿意一次性出售自己的全部器官,以彻底拯救一个家庭的人,是件很难的事吗?而如果他的器官可以同时救活十条以上的生命,社会福利没有因这一次自由交换而增加吗?(张天蔚)

这次问到点子上了。好在,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约翰.海萨尼回答了类似的问题。

头痛问题。10亿人正在遭受头痛,每天持续一个小时,除非我们杀掉一个无辜的人,才可让人们立刻停止头痛。应该杀掉那个无辜的人吗?——A.1个人死换得10亿人免除头痛。B.10亿人一起头痛。这两种世界,哪个世界更好呢?

当然,真正的问题在于,“更好”意味着什么?按照海萨尼的看法,更好的世界,就是你愿意投生的那个世界。但你之前并不了解,自己会成为10亿头痛大军中一员,还是会中10亿分之一的死亡诅咒。

——————————思考的分割线——————————

答案是这样的:几乎没有人会愿意花100块钱来逃脱10亿分之一的死亡概率。设想,保险公司让你投保100块,好避免被小行星砸中,你干吗?但大多数人,会愿意交100块钱给医院来治疗头痛。

所以,其实我们认为,头痛比10亿分之一的死亡概率更需要避免。也就是说,大家宁愿去一个极有可能活下来且不头痛的世界,也不愿意去一个肯定头痛的世界。

所以,如果上帝可以给你10亿分之一的死亡概率来取代你的头痛,是在帮你。而上帝所能做的事情正是杀掉一个随机选择的头痛患者。

觉得这个结论奇怪、反直觉的人必然在现实世界中缺乏观察,现实中我们一直赞成杀掉随机的人。我们欣赏拳击,让有可能掉下来的飞机继续客运,在崇山峻岭中建风景区,而我们明明知道会有人因此而死。每年都有建筑工人从高处跌落,我们没有停止盖楼,那为什么想不通会有人为了治愈其他人的头痛而死呢?

不服气的人会说,这些想法的动机是完全利己的,但实际上,它们很可能完全相反。只要不知道自己会投生为哪一个,这种“利己”就代表了每个人的利益。(史蒂文.兰兹伯格)

如上,我们刚刚完成了“出售完整生命的想象”,出售母乳与之相比,太道德了。

为少量人辩论是需要勇气的,把推理推至极端会让大量人感到不舒服,我们知道,这是人的大脑额叶前部皮层不同意,因这部分负责直觉。但我们没有更多理由把问题抛给弱者,需要从市场上花钱买人奶者,也不是真的强人。要谈,就跟强者谈,要改变,首先让强者变。这个强者,就是让有钱人和没钱人都不用担心三聚氰胺的那人。(编辑=不许东转发到微博

往期回顾

更多>>

第300期:谢谢你,曼德拉

除了曼德拉,你还听过哪个男性政治家说过自己温柔?

第299期:讲孝道人伦不如先讲法律

如果中国父母和孩子之间只讲亲情和法律,有没有可能会相处得更轻松?

第298期:富豪相亲会并非“大毒草”

在适婚年龄、未婚、自愿的条件下,任何人无权干涉他人择偶的方式。

第297期:带三个表与Beyond之争

王小峰必须习惯很多人就是喜欢Beyond,就像很多人喜欢郭敬明。

调查

你觉得本期专题质量如何?
说的对,说得也好
说的不对,但说得好
说的对,但说得不好
说的不对,说得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