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西南山地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更是中国生态环境最好、动植物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它养育了众多山地民族,其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当地居民世代保护着这里的飞鸟走兽、高山大川。来自川、青、藏、滇的山地村民,用摄像机拍摄记录了中国西南山地人与自然的故事。历时12个月,他们完成了7部纪录片。这是一次人与自然关系的草根化表达的尝试,通过他们的影像让更多的人来倾听来自乡村的声音。 [我要留言] [新浪环保] [山水保护微博]

吉沙纪事

拍摄者:旺扎

拍摄者:旺扎

    《吉沙纪事》以冷静的镜头记录了吉沙一年来发生的三个突发事件:火灾、水灾、泥石流。几个看似平行的环境事件使吉沙人为自己的未来开始担忧,旺扎在片尾放的老人的吟唱和吉沙美丽的镜头意味深长。

西南山地村民镜头下的自然与文化

    《吉沙纪事》以冷静的镜头记录了吉沙一年来发生的三个突发事件,火灾、水灾、泥石流。几个看似平行的环境事件使吉沙人为自己的未来开始担忧,旺扎在片尾放的老人的吟唱和吉沙美丽的镜头意味深长。

    《旺期望》是阿洛片子的名字也是他家乡迪麻洛河旁边的一个有着300年历史的怒族村寨,然而片子开始的第一个镜头却是繁杂的工程现场,一个大坝即将修成。阿洛没有聚焦于那些说不清的纷争,而是关注于他们的生存现状,从祖祖辈辈的耕种生活中转为打工、偷砍一些树木和使一些 “小伎俩”来谋生。片尾,散落在四处的同村人聚到原来的村址-大坝工地旁开会,每人手里一本存折……跳舞的歌声起,让大家意外的是阿洛在片尾用了迪麻洛1921年的老照片,他说要给村子里的人及后代看看祖先原来生活的地方。

    “乡村之眼”自然与文化影像纪录项目,旨在帮助用当地人自己的视角,记录西南山地的乡村传统的文化与自然保护模式、它们面对的冲击和变化,以及村民如何通过参与式的方法进行讨论。项目的开展,让相关乡村社区得到启示及自我教育,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重视保护与发展并存,留住美好自然。[详细]

300年历史的怒族村寨旺期望

拍摄者:阿洛

拍摄者:阿洛

    旺期望是阿洛家乡迪麻洛河旁边的一个有着300年历史的怒族村寨,然而片子开始的第一个镜头却是繁杂的工程现场,一个大坝即将修成。短片关注村民们的生存现状,从祖祖辈辈的耕种生活中转为打工、偷砍一些树木和使一些“小伎俩”来谋生。

杂志《自觉》的诞生

拍摄者:仁青桑珠

拍摄者:仁青桑珠

    短片记录了“森格南宗生态保护自愿者协会”如何独立完成了首本藏区村一级的杂志《自觉》,杂志中有传统文化的内容,也有他们自己理解的“环境保护”的内容,同时也记录了协会近几年的重大事件。

大伍明与慈悲的父亲

拍摄者:扎西拉姆

拍摄者:扎西拉姆

    拉姆以自己口述的方式介绍了父亲和父亲正在进行的事业。从一个女儿的角度来介绍他父亲,少了很多机械和刻板,多了一些温情的内容,同时也不乏丰富的藏族传统知识。最精彩的内容就是全社区的人在山坡听她父亲讲“不偷、不喝酒、不杀生”。

野牦牛守望者

拍摄者:尕玛

拍摄者:尕玛

    尕玛对拍摄和编辑技术掌握不太熟练,他是把摄像机绑到野牦牛的角上进行拍摄的,所以有很多很珍贵的野生动物的镜头。他的镜头里有野生动物、开会、生态文化节的内容,看得出来他想讲很多故事。

神山尕朵觉悟

拍摄者:索昂贡庆

拍摄者:索昂贡庆

    短片一开始就以唢呐声和金光闪烁的神山吸引住了大家的视线,从神山中飞出各种动物和植物,很清楚地告诉大家神山养育了各种生命。很多人不知道尕朵觉悟的历史,尤其是在今天很多人把神山作为一个旅游观光景点的时候。

游学草原

拍摄者:扎多

拍摄者:扎多

    短片大部分是在车上拍摄的内容,而窗外是短片所关心的正在退化的内蒙古大草原。人们对大草原有着美丽的遐想,然而车窗外的景象却让人大吃一惊,草场退化得只剩牛羊不吃的杂草,沙丘堆积到压倒围栏……

微博关注

我要留言

登录: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