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南方周末:邓小平逝世十周年

  “65329999”。

  1997年2月19日晚11时许,路透社驻中国首席记者马珍的传呼机显示出这串数字。这是让马珍心跳加速的数字。它蕴藏着一个秘密,其含义是“邓小平去世”,只有发信息的“知情人士”和马珍两人知道。

  大约一个半小时之前,另一串数字出现在传呼机上——来自另一位知情人士,含义依然是“邓小平逝世”。详细>>   
  1992年元月,邓小平登上了开往南方的火车。中国历史如同一个螺旋,变革举步维艰,进步常遭逆转,而他将要解开死结。他试图让中国的改革新政成为永久性的,至少也要“一百年不变”。

  这次充满激情的私人旅行使中国恢复了活力。在那个时刻,邓小平强烈的改革决心使得人心震动。在离开深圳这个城市的时候,当着众人的面,他又要求深圳市委书记说:“你们要搞得快一点。”

  与当时普通民众的印象不同,“南巡”的目标并不是促使改革加速,而是保证改革的持续。详细>>   


  外国记者们的求证只能通过隐秘方式进行。有人发现,中央电视台15层灯火通明,这证明央视的领导们一反常态,仍在办公。另一路去《人民日报》的同事也带回了信息。此外,天安门广场的警察也多了起来。

  一切都能交叉印证类似。作为路透社首席记者,马珍拥有独立发稿权,但邓小平去世的消息实在太重大,路透社事先早有要求:这位20世纪最后一位伟大人物的去世消息,必须在新华社确认之后才能发。

  发,还是不发?马珍打电话给她的领导。领导一番踌躇之后给了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答复:自己看着办。详细>>   
  2月2日,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之子、曾贴身拍摄了邓小平12年的杨绍明向本报记者讲述了小平逝世前后的感受与经历。杨绍明现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十年前的这个时候,我父亲已到南方去了,那次选择了海南三亚。我们是在海南岛上听到小平同志逝世的消息,是秘书传达的,说中央通知,小平同志去世了。”详细>>   


  从1980年代中期始,邓小平接连在上海过春节。此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低迷、重启的关键年份。

  那个时候上海有很明确的规定,“不请不去,一请即到”,所有干部一律不得私下找小平同志。包括当时市里的一、二把手也恪守此一规则,即便春节拜年,市里也就去几个人。

  老人家为什么愿意在上海过春节,就是因为在上海可以安静地休息,对外的事务主要是几个子女帮着接触。包括后来的皇甫平文章,其实也是根据邓小平同志单独找朱镕基(时任上海市委书记)谈的内容才写的。详细>>   
  1920年10月,年仅16岁的广安少年邓小平和80多名中国学生一起乘船赴法勤工俭学。这是重庆爱国人士创办的“华法教育会”所推动的一次留法热潮。

  学者们注意到,从邓小平1920年10月19日到达法国到1926年1月7日离开法国,这五年零四个月,正好是法国经济从危机、萧条、复苏到高涨的一整个周期。在这个现代工业比较发达、市场经济运作已十分成熟的国家的底层生活,很显然使青年时期的邓小平对市场经济运作有了切身的感受。详细>>   


  邓小平所说的“先富后富”,指的是富裕次序、富裕程度的差别,是共同富裕的一个捷径,而不是富的愈富、穷的愈穷的两极分化,当时之所以强调先富后富,是针对当时“大锅饭”和平均主义思想还很严重的情况。

  邓小平文选三卷翻下来,小平自己讲了很多注重效率的话,但没有说过“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个话是一个中央文件说的,那话在当时情况下也肯定是对的。邓小平提出,“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因此他主张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但大原则是共同富裕。发展快一点的带动发展慢的,加快发展,是“共同富裕的捷径”。详细>>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