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评人每天都能写作、发声,正如活着只要能成为一种常态,本身就是了不起的胜利。有人埋怨现在的时评没有力量,面目可憎,味如嚼蜡,如果主要是从文采、文风的角度做此批评,我是举双手赞成的;但如果是责怪时评不能解决具体的问题,未能有力推动改革进程和社会进步,这种批评我是不敢苟同的。

  埋怨时评“没有力量”的人没有看到,时事评论的存在和发展,已经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年终岁末,新浪评论约请数家媒体评论部评论员,谈他们的工作、他们的感悟、他们的思考,重看他们推荐的评论文章。本期请看《北京青年报》评论部荐读的5篇文章及来自他们的思考。(点击下列图标查看更多)

  2011年,你变了吗?变了多少?中国变了吗?变了多少?

  在我个人,2011年过得平凡而琐碎,除了头上开始有了几根弥足珍贵的白发,其他似乎没有什么显著的变化。当然我也知道,无论大人物还是普通人,作为个体的很多人,很多变化都发生有意无意之间,发生在难以察觉而又若有所悟之际。这样,进入2012年,我可以心安理得地面对头上的更多白发,不害怕在我身上发生更多的变化。

  在温州“7·23”动车事故中,我所供职的《北京青年报》“每日评论”版刊发了什么文章?是否提出了尖锐的问题和强有力的质疑?对于“郭美美事件”、“药家鑫事件”、“李刚事件”、“李庄第二季”、“微博实名制”等等,我们分别都发表了什么样的言论?更大的事情,如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阿拉伯之春,美国“9·11”恐怖袭击10周年,金正日去世,等等,我们是否都完整、真实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带着上述问题,翻检一年来自己写作和参与编辑的评论文字,心中惴惴不安。

  埋怨时评“没有力量”的人没有看到,时事评论的存在和发展,已经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一句话形容言论自由,也可以用来形容媒体的评论,叫“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白说还要说”——“不说白不说”是说评论是一种言论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和媒体的权利;“说了也白说”是说评论很可能不受重视,或很可能起不到直接作用;“白说还要说”是说媒体一定要有行使言论权利的坚定信心。时事评论的形式和手段是第一位的,内容和结果是第二位的,因为后者并非媒体自己能够决定,所以“说了”之后是不是“白说”并不重要,只要能够“说”出来,目的就至少达到了百分之八十,重要的是要能“说”,要搭建起“说”的平台,保持“说”的常态,要有“不说白不说”的主体意识和“白说还要说”的坚韧追求。……

  迈进2012年的门槛,想到改变的种子已经在媒体的言说中种下,不禁再次会心一笑。 《全文阅读
1、像搜寻生命迹象那样追究事故真相  事故损毁车厢的拆解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不管其中是否还曾有过伊伊一样的“生命迹象”,再次创造生命奇迹的可能都已不复存在。但是,事故的善后工作才刚刚开始,搜寻生命迹象时留下的太过匆忙和草率的教训,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尤其是对事故原因的认定,更必须经过极其充分、缜密、科学的追究,才能得出符合事实且能被公众所接受的科学结论。(刊于2011年7月27日)《 全文阅读

  推荐理由:在温州“7·23”动车事故中,这篇评论是本报发出的最为有力的声音之一。本文的“文眼”,就在于标题揭示的“生命”与“真相”的关系——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追究真相则是时评的重大使命。由于是“非常时期”,使冲撞言说边界成为可能,使“经过一系列故障、事故的打击,铁道部的信誉已经跌入谷底”这样的狠话也能顺利刊出。难得啊。

2、审计局“接待门”暴露的大问题  帖子披露,江苏海门市审计局进行一次公务接待,出动24名公务人员陪同15名来客,两天时间工作交流不到4小时,消费不下10万元!海门市审计局这次身陷“接待门”,作为一桩涉嫌以公务接待为名、行公款吃喝玩乐之实的丑闻,与其他政府部门涉及的类似事件没有根本的不同,但是,无论是曝光的网友还是跟进报道的媒体,都对海门市审计局作为审计部门的身份不依不饶,从而使这起“接待门”具有了某种特别的意味。(刊于2011年1月3日)《 全文阅读

  推荐理由:这篇评论从选题、立意、内容和行文看,都是一篇中规中矩、“严于律己”的文章,发表在元旦节期间,也没有指望能引起多大的反响。不料文章见报后,引起了国家审计署领导的高度重视,专门下发文件要求下级单位“组织学习”。审计署这种自觉接受、认真对待舆论监督的态度,与某些部门的“老虎屁股摸不得”,对比何其鲜明!

3、“王朝抢劫案”重审为何仍不能令人信服  一桩再普通不过的刑事案子,却被搞得如此扑朔迷离、一波三折,个中缘由实在颇费思量。而在这种不乏离奇的过程中,不仅当事人的命运被完全改变,公众对法律的信心也在悄然流失。这样的代价,让“王朝抢劫案”在司法实践中显得有几分沉重。没有人知道那个名叫王朝的年轻人究竟是否真的抢劫了,也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司法机关付出的代价能以何种方式挽回。(刊于2011年9月10日)《 全文阅读

  推荐理由:从“我爸是李刚”,到李刚涉嫌刑讯逼供制造的“王朝抢劫案”,李刚必然成为2011年“困惑中国”的典型人物。这篇评论保持了作者一贯的批判立场和强势力度,值得一读。虽然“王朝抢劫案”重审的结果没有任何改变,但有关李刚的疑问远未消除,公众的质疑之声不降反升。我只能说,李刚是小官,但李刚绝对是大人物!

4、杭州“三多市长”留下几多教训  贪污,现金受贿,实物受贿,股权分红变相受贿,许迈永几乎尝试了所有捞钱的方法。从许迈永的犯罪轨迹可见,一个一心谋利的官员会对法律法规造成多大的破坏,会给房地产业吹出多大的泡沫,会给当地经济留下多大的隐患,会在财富分配中造成多大的不公,会给当地官风和政治生态带来多大的破坏。(刊于2011年5月14日)《 全文阅读

  推荐理由:“钱多,房多,女人多”的“三多市长”许迈永被判死刑,其以生命为代价总结的教训,更应为所有官员认真汲取。本文结合许迈永所涉贪腐案件的情节,分析房地产市场官商勾结牟取暴利的种种手法,勾画了一幅幽暗晦明触目惊心的世相,令人警醒,发人深思。

5、儒家论“有道”  在儒家的政治思想中,执政者权力的合法性是居于首位的,要比发展经济或军备更为重要。而对执政者权力合法性的认定,则来自民众,取决于民众的意志。执政者不能靠武力威慑来使民众畏惧,所谓“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只有获得民众发自内心的支持,执政者的权力才真正具有合法性。(刊于2011年12月18日)《 全文阅读

  推荐理由:这是著名诗人、文化学者叶匡政发表在本报的一篇专栏文章,严格说来不是一篇标准的时评。文中从儒家的“有道”理念入手,论述“执政合法性”的问题,看似与现实无关,实则已经触及问题的本质和“底线”。这是2011年本报发出的一篇好文章,值得存念。

网友留言

登录: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