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我国浙江、山东、河南等地的部分蔬菜滞销导致价格暴跌。
一是加强市场监测,做好信息引导。二是建立对接平台,拓宽流通渠道。三是开展产销对接,降低流通成本。四是组织加工转化,扩大蔬菜用量。五是开展蔬菜收储,调节上市时间。
山东省商务厅会同有关部门了解掌握各地主要蔬菜品种播种面积、长势、产量、采摘时间等生产情况,及时发布蔬菜供求信息,引导蔬菜生产和市场流向。发挥“农超对接”、“农批零对接”等长效机制作用。
超市近期对山东、河南等地的滞销蔬菜增大采购量,并且力争把价格压下来,实行价格“平进平出”。采购价加上蔬菜的成本费用,如某菜品采购价3角,成本2角,超市就按5角出售,不多加价。
一是加强产销衔接。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二是强化营销服务。三是加大加工储藏。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骨干作用。四是合理安排生产。五是抓好信息引导。加强蔬菜产销动态监测。
中牟县委托流通公司承担保护价托底收购,以每斤一毛钱收购芹菜,政府将根据市场差价给予该企业补贴。菜农王丰阁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斤按平均1毛计算,每亩地只能卖1000多块,而种芹菜的成本也要1000多块。
上海即将推出“夏淡青菜成本价格保险”产品,解决菜贱伤农的问题,同时农商等部门正联手采取措施解决盲目生产、流通成本过高问题。
记者采访了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常务副总经理顾兆学。他指出,短期来看蔬菜滞销成因有三:其一,前两年蔬菜价格保持高位导致菜农盲目扩大生产;其二,燃油价格的上涨导致运输成本的增加;其三,气候异常使南北方蔬菜上市时间冲突,导致市场饱和。
山东省商务厅市场运行处处长郭宏伟说,今年的气候比较异常。往年,一般是南方蔬菜先上市,南方蔬菜下市的时候北方蔬菜才上市,之间有个时间差。今年受春季寒冷的气候影响,蔬菜成熟期普遍发生变化。外地蔬菜较早占据了本地市场,而南北方的蔬菜几乎在同一时间上市,造成了市场供应饱和。
分析表明,从目前赔钱的部分品种来看,基本都属于供大于求的现象。农民看到什么挣钱,就一窝蜂地种植什么,什么赔钱就干脆不种,到来年就出现“产量过剩”。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李辉尚称,避免这种情况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信息引导。
疏通产销环节,取消不合理的中间收费。特别是在目前大力推广的农超对接中,不仅要考虑平抑物价,也要从政策上为第三产业反哺农业预留空间,让农民从中得到更多实惠。蔬菜产销地政府出面,完善蔬菜产业链的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发布完整、权威的产销信息。
菜农韩立吉也认为,要解决菜价大起大落的问题,必须得搞合作社,集中种植。他认为村里没有搞好农业合作社,是因为无人牵头。他觉得应由政府来组织。韩立吉说,目前国家对种粮有补贴,对种菜应该也有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