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朝鲜停战协定签署已过去60年,这60年来世界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如今朝鲜似乎成了一个“坏小子”,时不时给中国和世界出点难题。国际社会一直呼吁朝鲜走向开放,西方媒体常将这归咎于朝鲜主观上不愿配合,但事实上事情并不简单,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停战”算是个“文字游戏”

按照朝鲜人的说法,1953年7月各方签署停火协议,谈判的最终结果是在三八线附近以双方实际控制线南北各2公里宽设立非军事区。但停火是一个临时状态,停战是一个长期的状态,两国的邦交正常化还需要建立外交关系和签署和平协议等程序。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在1953年停火协议之后中美关系所走的道路:1972年签订的《上海公报》实际上是结束战争状态的协议;1979年签订的《中美建交公报》实际上是建立外交关系的协议;1982签订的《八一七公报》,意味着两国进入了和平合作的阶段。

朝鲜上述三个协议都没有,对美国实质上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很多国家行为如果以战争状态来解释就没有那么匪夷所思了,西方国家在战争状态时也与现在很不同,西方的独裁权就是在战争状态下授予领袖的。

朝鲜与韩国的关系也非常复杂,这两个政府一直主张自己是朝鲜半岛上唯一合法政府,直到苏联解体压力下朝鲜才放弃这一点,1991年北、南朝鲜分别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的国名正式成为联合国中第160个和第161个会员国。

朝鲜与美韩都没有邦交正常化和和平协议,战争状态一直没有结束,外界希望朝鲜走向开放,但开放并不容易。中国走向开放与当年的乒乓外交成功以及越战给美国巨大压力都有关,后来也与西方石油危机需要中国开放出口石油度过危机有关,现在对于朝鲜世界没有这样的需求和背景。

要和平,先谈钱

朝鲜如果加入国际社会,还有重要的财产问题。不单是朝鲜公有制后占有的韩国人以及其他外国人在朝鲜的财产,还有韩国的“韩奸”问题:朝鲜当局很多人是当年的李朝贵族,日本殖民时“韩奸”侵占他们的私人财产。当年与金大中等人的统一谈判时,朝鲜方面就要求从“韩奸”手里归还李朝贵族应有的财产。

笔者去年访问朝鲜时,朝鲜的讲解员介绍说,金日成曾祖就是李朝著名将领,同行的朝鲜统一组织“祖国统一泛民族联合”有很多韩国人和韩裔美国人,也谈及了朝韩谈判中财产争议才是核心问题。

朝鲜在1945年对知识分子施行大赦,朝鲜党旗不同于其他国家共产党党旗,把毛笔放在中央,认为知识分子是国家的领导力量,朝鲜先军政治的背后是文人掌兵。这吸引了大量民族知识分子参政,其中很多是日本殖民前的朝鲜贵族,因此要论起朝鲜半岛的财产溯源,核心是在朝鲜统治集团,这才是朝鲜问题真正复杂的地方。前朝民族贵族是被民族主义者认可的,他们甚至到朝鲜朝圣,而韩国对于这类人是恨之入骨,也谈不上人权。例如68岁的卢水辉于2012年前往平壤参加金正日追悼会,回到韩国就被五花大绑。

朝鲜的历史旧帐怎么算?全给做不到,但全不给也有违西方所标榜的价值观,折中点在哪里才是博弈的关键。

国际社会真能给机会吗?

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美日韩会让朝鲜开放吗?对于一个3000万人的国家,朝鲜被封锁后必须全部自给自足,这样的体量能够有核弹和卫星、在战争状态下能够运行到今天,比韩国实际上是不易多了。如果美国讲人权和民主不搞双重标准,把朝鲜的财产状态恢复到日本殖民之前,朝鲜是非常愿意接受的。

想象一下讲私权要物归原主,且不说美国人归还印第安人的土地,就算是在韩国让把从日本人殖民那里得到的相关资产归还给朝鲜会如何,你所熟知的那些著名韩国大企业的财产要易主给朝鲜的李朝旧贵族,你会如何感想?

所以问题不是朝鲜想不想开放,而是国际社会给不给机会,有财产历史遗留问题,还有开放以后的安全感问题。在现在的模式下,朝鲜对于制裁有了一定的抵抗力,如果开放让朝鲜成为世界产业的一环,不能自给自足了,再制裁会有严重后果。当年朝鲜是向苏联开放,苏联解体后朝鲜被制裁导致很多人被饿死。笔者访朝所见,朝鲜的下一代是白白的,明显有别于他们营养不良的父母,朝鲜政权比外界想象的要稳定得多,朝鲜问题的核心已经变成了利益之争。

中国与朝鲜的关系是很微妙的,中国维持朝鲜在东北亚的稳定,对于中国东北的稳定、对于中国的崛起和发展非常重要。对待朝鲜问题更多的应当以中国国家利益出发,维持朝鲜半岛稳定;对于朝鲜半岛的历史旧帐,中国应当维持和平自主的外交原则。同时,这些旧帐也需要让中国民众全方位理解,不能只听到美日韩带有利益取向的单方面声音。(本文有删节,小标为编者所加)

(作者张捷,《环球财经》副总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今年7月27日是朝鲜停战协定签订60周年纪念日。朝鲜和韩国都在准备大规模地纪念一番。停战协定自然成为世人关注的对象。

停战协定作为朝鲜战争的一份重要文件,在过去的60年里不仅防止了朝鲜半岛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为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中国赢得了60年和平建设的机遇,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重要机遇。

停战协定有价值,又不够给力

停战协定至今并没有失效,仍然在发挥着作用,尽管朝鲜为了自身利益,出于策略考量而多次宣布停战协定已经“死亡”、“不再遵守停战协定”,并在今年3月宣布废除停战协定,但是这并不能否定停战协定的意义和作用。为了这份停战协定,18万多名志愿军将士献出了生命,他们永远值得敬仰,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

顾名思义,停战协定只是暂时的停火而不是战争的终结。从理论上说,朝鲜战争至今还没有结束,随时都可能重新爆发。这正是朝鲜半岛60年来始终处于紧张对峙状态的一个根源。停战协定的作用不容否定,但停战协定的不稳定性也客观存在。

它表现为:美国利用这个协定长期插手半岛事务,保持在韩国的军事存在,威胁朝鲜的安全并为其亚太战略服务。朝鲜和韩国过去都曾发表过自己的统计,称对方违反停战协定的次数达到几十万次。从20世纪70年代的“板门店事件”(斧头事件),到本世纪半岛西部海域的多次冲突,都证明了停战协定的不稳定性。朝鲜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致力于发展核武器,试图以不对称的战略手段对付来自美韩的军事威胁,也包含着停战协定不稳定性的因素在内。朝鲜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人民军板门店代表部替代军事停战委员会(军停会),直接与美国打交道,而美国也默认朝鲜的做法,与朝鲜举行了多次军方会谈。“军停会”被朝美军方接触所替代,也是停战协定不稳定的一个表现。

朝鲜说Yes,美国说No

在世界战争史上,停战60年而没有签订和平协定的事例极为罕见。这种情况是很不正常的。原因主要在于美国。美国的亚太战略需要在该地区保留争端,制造争端,具体到朝鲜半岛则是需要保持半岛一定程度的、可控的紧张局势,一方面控制韩国和日本,一方面遏制中国的崛起。朝鲜不过是大国战略博弈的一粒棋子。作为弱势的一方,朝鲜无疑希望早日签订和平协定。然而在朝鲜不断进行核试验后,美国则更有理由冠冕堂皇地把朝鲜弃核作为签订和平协定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朝鲜的核试验不仅没有起到促使美国签订和平协定的作用,反而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尖锐化。

早日签订和平协定将有助于解决朝鲜的安全关切,为朝鲜弃核创造条件,也有利于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当前,在朝美关于是“先弃核”还是“先和平”的争执中,唯一可行的是这两者同时并进,一方面启动和平协定谈判,同时启动弃核进程。否则,朝美之间这种“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争论将永远没有完日。

既然停战协定是朝鲜战争的产物,那么和平协定的谈判就不只是朝美之间的事情,而是作为停战协定签字国的朝鲜、美国和中国,以及作为当事国的韩国等四国的事情,必须由四方参加谈判。过去的事实证明,光靠朝美难以解决和平协定问题。

与朝鲜半岛无核化一样,和平协定谈判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谈判,将涉及各有关国家的战略利益,涉及到联合国军司令部的解散、驻韩美军的存留、朝鲜核武器的存废等重要问题。谈判的难度可想而知。现在需要的是知难而进的态度。

(作者高浩荣,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原标题:从朝鲜停战协定签订60年说起)

中国日报网特供新浪专稿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今年是朝鲜战争停战60周年,有关国家分别举行纪念活动,中国也派出高级别代表团访朝参加有关纪念活动。这显示中朝两国人民不会忘记那一段岁月。同时,两国关系在地区形势的风雨激荡中如何变化也令人关注。而要读懂当年历史和当前现实,不能不联系到东北亚冷战格局及其遗留。

如果说二战结束后美国与苏联的分别介入,是朝鲜半岛分裂的开端,那么朝鲜战争以停战为结局就是朝韩分裂进一步固化的标志,也是东北亚地区中苏朝与美日韩全面冷战的开端。在停战后本地区冷战对抗格局中,中朝既是同一阵营前后方的盟邦,在经济上也有密切如一体的联系。虽然在这一阶段双边关系不无磕碰,但在国际大格局视角下,中朝两国的国运是相通的。

上世纪末国际范围的冷战格局解体后,东北亚国家关系与力量对比也发生深刻变化。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朝鲜半岛军事对峙长期存在甚至越演愈烈,又使这里迄今仍是全球唯一的冷战残余角落。时代转换的背景下,中朝各自获益或受害,不仅大不相同,也多多少少影响到两国关系。

中国与韩国建交是地区冷战藩篱被突破的最重要事件之一,两国从中获得的经济与政治利益在建交20年之际看得更加清楚。中国与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周边大国的关系,也因相互间不同程度摆脱意识形态束缚,而取得了内涵外延更为互利的发展。在上述变化过程中,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地区影响力得到巨大提升。当然,美日等国地区战略中针对中国的一面,也始终以冷战残余的形式对中国形成外交压力和安全威胁,但总体而言,中国在后冷战时期受惠更多。

朝鲜的情况却是相反。苏东剧变后突然失去东方阵营大国的依托,朝鲜经济上困难骤增,安全上威胁感加大。上世纪90年代初朝鲜与日本共进行了8轮关系正常化谈判,也在同一时期同韩国签署《和解、互不侵犯、交流与合作协议》,直至2000年朝韩之间还有过举世瞩目的第一次首脑会谈和《南北共同宣言》。这些显然都是朝鲜希望走出不利局面、与地区国家一起分享后冷战时代红利所做的努力。但是上述进程未能继续深入即被两次朝核危机先后打断,其背后的原因绝非朝鲜核计划能够全部解释。在很大程度上,美国等有意无意地维护冷战对抗局面,也导致了朝鲜难以同韩国一样成为后冷战时代的获利者。

这样比较起来,说中国因为是大国使对手有所忌惮,从而在转轨过程中较朝鲜少受到一些不公正待遇大概也不无道理。事实上,对朝鲜的安全关切和急欲摆脱外交孤立的心态,中国比周边任何国家都更能理解、更多同情。正因为此,在朝鲜争取与美日韩改善关系、有关国家通过六方会谈等解决朝核问题的过程中,中国在坚持半岛和平稳定和无核化原则的同时,也一直在为维护朝鲜正当权益、支持朝鲜合理关切尽力发挥特殊作用。

从当前地区形势看,中朝两国从不同角度进行的努力都未能收到预期成效,而两国之间在朝核问题上的立场分歧还加大了双边关系中的不和谐音。问题可能出在如何彻底走出东北亚冷战阴影上。中国主张实现共同安全,反对美日韩等按冷战的零和逻辑行事,追求单方面绝对安全而加剧地区紧张,也不能接受朝鲜同样带有冷战烙印的“拥核自卫”。朝鲜本是冷战后地区格局失衡的受害者,却试图用另一种不对称方式寻找平衡——以核威慑弥补包括常规军力在内的国家综合实力。但这恰恰使朝鲜陷入更困难境地,也给中国带来各种问题和安全隐患。

中国和朝鲜的理想前景,都在于东北亚彻底摆脱冷战羁绊,朝鲜半岛将停战机制转换为和平机制。在纪念朝鲜战争停战60周年之际,半岛依然不时可闻火药味的现实警示我们,彻底走出冷战不能用冷战的逻辑与方式。中朝两国维护自身与地区安全的合作传统应该顺应时代的变迁,朝鲜需要走出其安全观念上的冷战误区,中国也须继续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推动各方以对话方式解决安全关切、实现地区长治久安。

(作者虞少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亚太安全与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两度在中国驻朝鲜使馆工作,任二秘、一秘。)

(原标题:中朝关系与东北亚冷战遗留)

中国日报网特供新浪专稿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中朝“革命友谊”已经走过60年风雨,当年中国基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考虑,宁可减缓本国发展速度,也要支持朝鲜这个“东方反帝前哨”:源源不断的低息,无息贷款,甚至免债承诺;规模可观的无偿物资和人力支持等等,这种特别的慷慨,成为了两国关系的重要纽带。

“赔本赚吆喝”行不通

冷战终结,改革开放,那种受意识形态支配、不计成本的“援助经济”已失去立足之地,中国开始转轨:从贸易方式改为硬通货结算,到援助不再有求必应和彻底与市场绝缘,双边贸易和直接投资逐步地向国际规则靠拢。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2006年金正日非正式访华时,中方正式提出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经济合作新框架。从该事件可以看出,中国试图消除政府包揽、企业从属、市场隔绝等种种弊端,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输血式”经济合作方式。

不过中国的改革举措效果远未达到预期。官方统揽着所有高端合作项目,政府依然主导大局。企业参与项目没有“政策优惠”,缺乏可靠的制度保障。2012年,辽宁西洋集团称遭朝鲜单方面毁约被套2.4亿元,虽然朝鲜并不承认,回应称中国公司需要负主要责任,但可见中国民间资本进军朝鲜还是有较大风险的。

据媒体报道,截至目前对朝援助仍占中国对外经援90%以上的绝对比重,援助的基本宗旨之一是增强朝鲜经济自立能力,实际上却离此目标越走越远。同时朝鲜和中国的经济纠纷也越来越多,今年5月,一艘大连渔船遭朝鲜扣押,朝鲜索要60万元赎金,将船员关在仓库里并拿走了食物,十多天来船员们只能靠吃鱼充饥;此类事件近年已发生多起,朝方宣称渔船越界,但船长们都否认这个说法,而放回的渔船多被清除了部分行船记录。

中国孤军深入,焉知非祸?

中朝经济关系的畸形有多方面原因。比如,有关国家为制裁朝鲜核试和导弹发射拒绝与其做生意,李明博对朝政策强硬导致南北紧张加剧,迫使朝鲜唯有依靠中国。不过,最主要原因还在朝鲜自己:经济体制僵化,结构失衡;研发核武耗费巨大国力,深陷国际制裁,国际经济合作的外部环境和通道破坏殆尽;同时,朝鲜还保留着冷战时代的思维惯势,习惯于政府间的“同盟援助”方式。

维系老朋友需要“有所表示”和“必要付出”,“优惠价格”和“友谊项目”随之产生;为防止朝局势不稳危及周边安全,更要加大援助力度。这个问题愈发难以解决。

朝鲜对华经济依赖加深并非中国之福。从经济角度看,先占和主控朝鲜市场虽然有利可图,但朝鲜政策多变,潜在风险极高,中国单兵深入,独担风险,一旦生变,后果难料;从政治上看,朝核危机爆发以来,要求中国以经济制裁迫朝弃核的声音不断升高,中国陷入两难:照办可能朝彻底撕破脸皮,也恐朝鲜生乱;不照办又会被当成朝鲜“庇护者”。显然,唯有正常的经济合作关系才对中国最为有利。

不过朝鲜似乎并不理解中国的两难境地。今年年初,朝鲜不顾国际反对强行发射卫星,由于发射卫星的技术同样可用作发展弹道导弹,引发半岛局势高度紧张。随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谴责朝鲜,中国也呼吁朝鲜克制、重返六方会谈,朝鲜直接发表声明称“此次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由美国主导进行幕后协商制定框架,并由盲从已成体制的成员国像木偶一样举手通过”,直指中国。

吾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朝鲜无法抗拒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但又惧怕政毁人亡的风险,于是选择了“朝鲜式”道路,核心是在不根本触动旧体制的前提下,部分引进市场,促进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嫁接。目前朝鲜明确拒绝改革开放,这决定了中朝经济关系不可能协调和顺畅。不过如果朝鲜在资本市场的实验中尝到甜头和树立自信,也不排除深入开放的可能性,如此则有望逐步降低同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合作的体制障碍。

另一重大现实瓶颈是朝鲜核武装。金正恩政权将核弹视为先辈“最大遗产”、“护国宝剑”和“军事强国支柱”,宣称“绝不弃核”,并动员政治、外交、军事等全部手段拥核。这对中国国家利益构成严重威胁.2013年初,朝鲜核试验地点距离我国边境不过百余公里,虽然环保部和各方专家都表示不会影响中国公众健康,但还是引发了一些对于辐射的担忧。

核问题上的对立直接危及外交关系,经济关系也难以幸免。特别是一旦朝核危机激化,中国身负大国责任无法置身事外,必要时可能对朝实行经济制裁,在这一情况下,双方经济合作暂时停摆、倒退难以避免。

中朝关系急需转变,但就目前来看,这基本是中国的一厢情愿。朝鲜如果不主动认清国际形势,作出识时务的选择,正常的两国关系终是空谈。

(作者曹世功,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经济日报》国际部高级记者及常驻韩国特派记者。现中国亚太学会朝鲜半岛研究会委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我曾于2010年春和2011年秋两度赴朝。头一次是坐火车,身份是一名普通的旅游者。第二次是乘飞机,身份是一个半官方民间团体的成员。两次赴朝的时间和身份不同,感受也不一样,但仔细回顾起来,却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伙食性价比胜过欧洲游

头一次去朝鲜是通过一家旅行社。旅行社的“温馨提示”告知了需要注意的事项并特别叮嘱我,归国之后不得在媒体上发布任何有关朝鲜的消息,否则让朝方知道了就会取消他们再次组织赴朝旅游的资格。这让人感到朝鲜是个管制蛮严的国家,不得不小心行事。坐火车是最难熬的。硬座车厢,很陈旧,车上没有水喝,没有东西买,也没有看见列车员清扫,显得有些脏。从丹东到平壤200来公里的路程,行驶了5个半小时。短轨铺路,枕木也多年没有更换,路况不是很好,咣当咣当的响声不断。列车在运行途中倒也停了几站,但我们不能下车,又不好到朝鲜人乘坐的车厢去走动,只好憋在自己的座席上。好在是白天,可以看看沿途的风光。无论是背包、顶包衣着朴素的妇女,还是来来往往精神的人民军战士,都给人以十分新奇的感觉。特别是沿途绿油油的稻田和青青的远山给人一种返璞自然的清新。我参加的这个团叫作“假期神秘朝鲜之旅”,据说坐火车游朝鲜,会看到一个真实的朝鲜。

去朝鲜旅游,中国人最怕的还是挨饿。但当天傍晚到达平壤之后,就感到其实大可不必担心了。中国游客住的是五星级酒店,餐桌上的啤酒、饮料和矿泉水可以尽情饮用,香香的大米饭也是随要随上,肉、蛋、鱼尽有,一桌十人吃了还有剩。第二天早晨是自助餐,品类也不少,可以吃到蔬菜,还有西瓜和牛奶。餐桌上已经看到中国游客求队友们分享自带的榨菜和饼干了。随团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去欧洲旅游多次,很少能够享受到这样出钱不多,吃得却不错的伙食。

阿里郎表演只收欧元

二次访朝,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那次出行是先到韩国后到朝鲜。在朝鲜住的是一流的高丽饭店,让同事们惊喜的是,可以顿顿吃到烤肉。大家开玩笑地说,在韩国吃不饱,到了朝鲜反倒吃饱了。来之前,我曾经告诉随团的同事,上次在朝鲜旅游吃得挺好。但他们不信,还是有人私下带了不少方便面过来,但一点都没动,临走时不知道怎么处理才好。我把这个故事告诉朝鲜友人,他们笑得很开心。我把这个故事说给韩国朋友们听,他们笑得很苦涩。随着朝鲜经济状况的改善,在平壤,饭店已经随处可见,随时用餐,中国人在朝鲜怕挨饿的日子总算过去了吧。

人民币在朝鲜通行无阻。当时的比价为1(人民币):14(朝币)或者1:15。朝鲜的物价总水平比较低,但在朝鲜买东西也不见得便宜。因为在丹东,朝鲜的东西已经相当多了,很多旅朝华侨和朝鲜人在丹东开店,有的东西甚至比在朝鲜便宜。我的一位朋友在朝鲜开城买了一盒原产地的人参,准备回来孝敬自己的老母亲。归国后,偶尔路过丹东鸭绿江边的一家人参店,进去一打听,才知道自己多花了不少冤枉钱,实在是后悔不迭。

朝鲜人实际上很有商业头脑,讨价还价是很普遍的事情,他们知道怎么赚中国人的钱。参加全包的自费旅游团,我没有感到费用高。但对于邀请的民间团,一切费用都得单独出,让人感到费用已经相当不菲。就拿包车来说,车出平壤就不再以天计价,而是按实际的公里数单算,费用甚至高于我们的出租车。看万景台少年宫和阿里郎的表演都要另付费用,而且要的都是欧元。我这两次赴朝参访,凡是住宿、游览和观赏节目的地方都会看到中国人。实际上,中国的参访者已经成为朝鲜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我想,中国人最近几年的腰包鼓了,朝鲜人想从中国人身上多赚点钱。

既熟悉 又陌生

每个自费旅游团除了导游,都要配上一名汉语说得好的陪同。谁都可以和导游聊天,也可以随时向陪同提问。当时住的是大同江岛上的一个宾馆,晚间和清晨休息也只能在宾馆门前转转。随便外出是被禁止的。有时候你走远了一点,陪同就会喊你回来。记得当天到达宾馆的时候,我和同事曾到宾馆地下一层的一家游艺场门前停留片刻。当时陪同并不在场,但他第二天早晨见了我们就问,是不是想要去赌博。看来宾馆和旅游团间的沟通是相当快的。陪同几乎和团里的每一个游客都聊天,并详细询问他们的家庭和职业状况。出于旅行社“温馨提示”的考虑,我没有说我曾有过早年在朝鲜留学的经历,也没有用朝鲜语和他们交谈。每每想到这里,我都有一种淡淡的悲哀。除了导游、陪同和参观景点的工作人员,旅行者没有和外界人员接触的机会。据说,朝鲜禁止一般人和外国人的接触,中国人也不例外。

第二次去朝鲜住在市区,出门不远就是平壤火车站,早晚间休息散步也很自由,没有陪同跟随,拍照也很随便。但依然难以摆脱他们对你的特别关注。记得是去看阿里郎表演,一进场地就被告知不准拍照,朝鲜的陪同特意坐在我身边,并很客气地要求看看我的相机。她查看相机的速度之快之专业让我吃惊。她替我删去了她认为照得不好的照片。每每想起这件事情,我都感到有一点不舒服。我对她说,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怀有对朝鲜的友好情谊,网络上的过激言辞切勿听信。“是吗?”她对我的说法表示怀疑。有时我想,中朝两国民众之间就像隔着一道玻璃墙,彼此可以看得见对方,但已经难以猜透对方心中真实的想法了。

我曾问过丹东人对朝鲜人的看法。他们说,似乎和我们不像以前那么友好了。随着国际风云的变幻,我们在变,朝鲜也在变。在我和朝鲜朋友的接触中,谈得最多的还是传统友谊,一谈起来也就难免激动,有时候还情不自禁地唱起“金日成将军之歌”。但现在离那个浴血的时代毕竟远了,总不能只说旧话,不谈新事吧。中朝之间山水相连,这是不可改变的历史和现状。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远亲不如近邻”。有一个友善、和睦和富裕的邻邦比什么都强。在感叹朝鲜人对我们态度变化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多想一想,如何能让朝鲜变得更为友善才好。

(作者王林昌,克危克险高级分析员,中国亚太学会朝鲜半岛研究会委员)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TOP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