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6日,张高丽获任国务院副总理【简历】

数据标题文字1
张高丽

张高丽

 男,汉族,1946年11月生,福建晋江人,1973年12月入党,1970年8月参加工作,厦门大学经济系计划统计专业毕业,大学学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1965-1970年 厦门大学经济系计划统计专业学习
  1970-1977年 石油部广东茂名石油公司工人、生产指挥部办公室秘书,政治部团总支书记、公司团委副书记
  1977-1980年 石油部广东茂名石油公司炼油厂一车间党总支书记、教导员,厂党委副书记、书记
  1980-1984年 石油部茂名石油工业公司党委常委、计划处处长,副经理
  1984-1985年 广东省茂名市委副书记、中国石化总公司茂名石油工业公司经理
  1985-1988年 广东省经济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1988-1992年 广东省副省长(其间:1990年4月-7月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1992-1993年 广东省副省长兼省计划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1993-1994年 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兼省计划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1994-1997年 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
  1997-1998年 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
  1998-2000年 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
  2000-2001年 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1-2002年 山东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省长
  2002-2003年 山东省委书记、省长
  2003-2007年 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7-2007年 天津市委书记
  2007-2012年 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
  2012- 中央政治局常委,天津市委书记
  2013- 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上山种田下海捕鱼

 张高丽不满3岁时父亲就过世了,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和农民一起上山种田下海捕鱼,虽然家境十分贫寒,但张高丽自幼拼搏进取,凭着勤学苦读,他考入了晋江侨声中学,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厦门大学经济系。


亲哥哥现在还在农村,还是农民

 1946年11月,张高丽出生在“东海边上的小村庄”福建晋江东石潘径村。他的祖辈都是当地贫苦的农民。他的亲兄长现在还在农村,还是农民。


热爱诗歌

张高丽曾用诗歌描述家乡:“在东海边上的小村庄,那是我可爱的家乡,绿色田野,银白浪花,家乡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美丽的图画;在东海边上的小村庄,那是我可爱的家乡,稻谷花香,鱼儿满仓,乡亲是勤劳的人民,勤劳的人民;在东海边上的小村庄,那是我可爱的家乡,百姓嘱托,永生难忘,希望是燃烧的火焰,燃烧的火焰……”


数据标题文字1
主政深圳


主政深圳四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和香港回归祖国最初四年
主政深圳四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和香港回归祖国最初四年

张高丽着眼于缩小与香港的差距,改造老东门、提升深南大道、扩建机场、建设地铁和滨海大道等基础设施,大力支持华为、中兴等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提出并促成享誉海内外的深圳“高交会”。张高丽和历届市领导一起努力并经中央批准,于2000年在深圳特区成立20周年之际,将邓小平的雕像立在莲花山顶。他还提出让深圳“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目标,努力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被之后的历届政府所传承。


曾干搬运工,每天都要去扛水泥,每包50公斤

1970年8月,大学毕业后遭遇“文革”,张高丽被分配到中央大企业石油部茂名石油公司后勤部总仓库当起重搬运工。“文革”结束后,张高丽从公司团委副书记一直升到茂名石油工业公司炼油厂党委书记。1984年,张高丽以中国石化总公司茂名石油工业公司经理身份兼任茂名市委副书记。第二年,他升任广东省经济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语录

我本身就是个苦孩

我本身就是个苦孩

张高丽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本身就是个苦孩子,我的责任是恪尽职守做好工作,老老实实做人,全心全意服务。”他的祖辈都是当地贫苦的农民。他的亲兄长现在还在农村,还是农民。
主政山东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张书记晚上打电话,和随时检查作业。”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张书记晚上打电话,和随时检查作业。”

张高丽常在晚上给区县、部门领导打电话,询问工作情况或直接到基层检查工作。有的地方领导不无诙谐地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张书记晚上打电话,和随时检查作业。”张高丽经常只带一两个人深入居民小区、菜市场、公园等地方明察暗访,直接听取老百姓的意见,有时乘坐出租车暗访,有时在街道边与老大爷下棋,他还召开和网民的对话座谈会,亲自回复网民的留言,并督导解决问题。


一个多月分两次走遍了全省17个市中的11个
一个多月分两次走遍了全省17个市中的11个

2001年底,张高丽北上山东,先后出任省长、省委书记。主政山东期间,张高丽致力于发展外经外贸、高新技术、民营经济“三个亮点”,积极实施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的“三个突破”和建设半岛城市群的战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从产业和区域发展的角度为山东经济谋划了战略布局。山东的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2006年,山东省的GDP总量超过2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


语录

当一头黄牛,为老百姓耕地种田

当一头黄牛,为老百姓耕地种田

很多人还记得他当选山东省长时,曾在人大代表面前承诺:“一定要保持与老百姓的血肉联系,当一把雨伞,为老百姓遮风挡雨;当一头黄牛,为老百姓耕地种田;当一块石头,为老百姓铺路搭桥。”

在山东任上,张高丽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公开表态承诺:“凡是我的家属、子女、亲戚、朋友到哪个地方去,你们第一不要接待,第二不要给情面,第三不要办事,谁给办事,我就追究谁的责任!我已经要求就此发出通知,一直到县。”

主政天津


强力助推天津GDP:2007年至2011年GDP年均增长16.5%
强力助推天津GDP:2007年至2011年GDP年均增长16.5%

2007年至2011年天津实现连续五年GDP年均增长16.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8.4%,人均GDP去年达到1.3万多美元,跃居全国第一,关停一千多家高污染、高消耗企业,GDP单耗五年下降了21.3%。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新产业,“天河一号”和“曙光星云”超级计算机、新型运载火箭、直升机、无人机、航天器、纳米技术、大造船、大乙烯等项目建成投产。其中,被誉为“中欧合作典范”的空客A320系列飞机天津总装线目前已经下线百余架。到2015年,天津航空航天产业将实现产值1000亿元。


张高丽杰作:滨海新区展示天津速度
张高丽杰作:滨海新区展示天津速度

2007年3月,入主天津第二天,张高丽就来到滨海新区,几乎每月去一次滨海新区调查研究,近年来,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有96家落户滨海新区,形成了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轻工纺织等优势支柱产业,大飞机、大火箭、大炼油、大乙烯、大造船、大机车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展会选址天津,天津平均两天就有一个展会,关键正是它在中国新一轮区域发展版图上迅速崛起的影响力。


语录

张高丽:不存在“天津模式”

张高丽:不存在“天津模式”

天津的滨海新区、大规模高科技发展项目都备受瞩目,甚至有人冠以“天津模式”一说。有记者问到怎样评价这种经济模式的地位,张高丽第一句话就予以:“我们天津没有什么模式”。

天津经济快速发展,张高丽执政风格也被评价为“低调”。张高丽回应:“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老百姓说你好,那才是真正的好。”

数据标题文字1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