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博大精深,传承数千年,是国之瑰宝。而国宝级的中医药企业,正是这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古语有云:一药乃道。新浪健康将带领大家走入这些企业深处,梳理这些你谙熟于心的品牌背后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发掘那些历久弥新的历史文化,探究鲜活存在的中医药之“道”。
同仁堂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医药企业的活标本。在这里,可以找到传统医药文化完美的传承脉络:医与药的伴生,药材与药的递进,老技艺的坚守,“存心有天知”式的自律。我们将同仁堂作为此次巡展的第一站,希望带您一起,探寻“同仁堂”三个字背后蕴藏的关于中医药文化的秘密。
今天,同仁堂的各处门店中,都在显眼处供奉着这样一副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两句联语本是同仁堂的第二代传人乐凤鸣,在其编撰的《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中留下的训条,同仁堂各代均严格遵循,已经成为了历代同仁堂人的制药原则和精神信条。其实,同仁堂的故事,也就是这幅对联背后的故事。[详细]
★一六六九年乐显扬创办同仁堂:“同仁二字可命堂名,吾爱其公而雅,须志之。”
★一七零二年药铺迁至前门大栅栏路南。
★一七零六年 乐凤鸣在宫廷秘方、民间验方、祖传配方基础上总结前人制药经验,完成了《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该书序言明确提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训条,成为历代同仁堂人的制药原则。
★一七二三年(清雍正元年)钦定同仁堂供奉清宫御药房用药,独办官药,历八代皇帝188年之久。
对于所用药材,同仁堂有自己独特的原则——“取其地,采其时”,讲究的就是地道二字:人参用东北吉林的,蜂蜜专用河北兴隆的,白芍用浙江东阳的,大黄用青海西宁的,山药必须是河南的光山药,枸杞必用宁夏所产。
对于药材的加工炮制,同仁堂要求更是苛刻:比如黄连,必须一根根地去掉须根;远志,必须人工去除有副作用的芯;为了让药品口感更佳,同仁堂一直坚持使用80目的萝过筛;为了保证紫雪丹的效力,同仁堂一直坚持使用“金锅银铲”等等。
一大早,孙中兴师傅已经一身白衣,站在了同仁堂大栅栏老药铺的柜台后,他在这家老铺子里工作已逾三十年。每天坐堂的老中医们一到,药方就像流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淌到他的长桌上。铺纸、抓药、配药、打包,一趟看起来颇为细碎繁杂的活孙师傅熟稔得如同喝水吃饭一般。虽然工作芜杂亦单调,但孙师傅却乐此不疲,在他看来,他怀揣的老技艺,是几千年历史的中医药下的一枚蛋。没有这些老技艺,中医药不会衰亡,但正因为有了这些老技艺,中医药才显得那么活灵活现和有盐有味。[详细]
同仁堂琳琅满目的药品中,最神奇的还是得推“安宫牛黄丸”,在网上,一丸老的安宫牛黄已经被炒到了数万元的天价。其实它的功效说来也简单,无非“救命”二字。被这丸药拯救回来的生命早已无法计算:2002年在英国遭遇严重车祸深度昏迷让英国医生束手无策的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也正是在安牛的帮助下挣脱了死神。让我们来听听同仁堂总工程师田瑞华对这一神奇药物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