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斌是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本文系作者在印度旅游管理学院(IITTM)的访问演讲,标题为《青年人是中印旅游共同的未来》。
尊敬的Sandeep Kulshreshtha校长先生,老师们,同学们:
能够在中印旅游年访问“不可思议的印度(Incredible India)”,来到著名的印度旅游管理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代表中国旅游研究院与贵院签署合作协议,我和我的同事深感荣幸。在此,我要感谢亚洲开发银行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项目(BCIM)旅游领域的关注,感谢各国旅游机构特别是校长先生您的盛情邀请,更要感谢生我养我的国家。正是得益于中国举世瞩目的发 展成就,数以亿计的国民有可能走出国门,尽享在世界各地旅行的权利。
就在昨天,在参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孟买火车站时,有青年人推着一辆自行车进入了视野。我注意到那辆自行车的后座是加宽的,还绑着一捆绳子。那一刻,我情不自禁地忧伤:三十多年前,母亲为了拉扯三个半大小子,也是如起早摸黑地骑着这样的自行车在乡下的集镇和市区间载人运货。现在回想起来,中国也在如母亲一样,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日子里,尽管生活艰难,但是眼看着自己的子女一天天地成长而充满希望地劳作。那个时候,我们对旅游的概念只是偶尔从电视上看到金发碧眼的欧美人,妆容精致的日本人、韩国人,还有乡音未改的海外华人,成群结队地到北京登长城、游故宫,去西安看兵马俑。就像昨天下午我们在泰姬陵走得在外国人通道样,八十年代的中国为了赚取外汇而重点发展入境旅游,也是给了外国人种种便利。
校长先生说印度“待客如待神(Guest such as the question of God)”,中国人也说“有客人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是家里不富裕的情况下,让客人游得顺利,玩得开心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为此,国家动用宝贵的外 汇资源建酒店、买旅游大巴、整修景区、道路和厕所,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大张旗鼓地搞“厕所革命”,总之一点一点地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当然,发展旅游仅有硬件 是不够的。国家旅游局在借鉴欧美旅游发达国家的经验基础上,制订了《旅游涉外饭店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建设和培育了一批星级饭店,通过立法和行政审批, 开设更多的旅行社,培养更多导游人员。到去年年底,中国共有1.4家星级饭店,2万家景区,2.7万家旅行社和85万名导游,加上航空、高铁、高速公路、 地铁、港口码头、客轮游船等公共交通,卫星、基站、互联网、手机终端等商业通讯体系,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和安全救援体系,基本形成了旅游大 国的产业基础。
到了上个世纪中后期,我的母亲和大多数国人一样,基本上解决了温饱,慢慢过上了稍为富裕些的生活,自然就产生了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看一看的愿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国民的旅游权利,提升民众的旅游福祉,国家通过法律和政策落实包括带薪休假在内的休息权。1999年10月1 日国庆节,中国人第一次享受了七天的长假,并由此开启了国民旅游的新篇章。自当年起,国民出游率,这一衡量国家旅游发展水平特别是国民旅游权利的关键指 标,几乎每五年就增长了1次,对于近14亿人口的大国而言,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到2015年底,中国在接待了1.34亿入境旅游者的同时,还有超过 40亿人次和1.17亿人次分别在境内和境外旅游。旅游总收入接近6000亿美元,游客在海外的消费则超过1000亿美元,旅游还接动了7000多万人口的就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就业双双超过10%。数据表明,中国正在迎来大众旅游新时代。今天,旅游正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对外交往中发挥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
当然,这么大的市场规模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也给我们的旅游接待特别是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到了旅游旺季,旅游环境和服务品质更是 引来一波接一波的抱怨,为此我们还为世界贡献了一句中国特色的英语单词,“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可以说,“拥挤并快乐着”正在当代旅游的发展的真实写照。在持续快速增长的出境旅游市场上,也存在着购物比重高、少数游客的不文明 行为等问题。中国政府和旅游业界没有回避这些问题,而是主动从包括互联网社交平台在内的新型媒体和传统媒体那里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政府、业界和教育 科研机构正在努力通过增加投资和供给,动员社会力量发展全域旅游,加强科技应用和文化创意来培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今天,旅游已经成为年轻人主导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并产生了携程等一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市场主体。它们与传统的大型旅游集团一道为国内外游客提供兼容效率与品质 的“中国服务”。在这一进程中,我们愿意与向世界学习,也愿意与包括印度在内的世界各国分享中国的经验。
老师们,同学们:
各位都是或将要成为国家旅游发展的专业人才,甚至是产业领导者,作为中国旅游智库的领导者,也是曾经的大学教育和管理者,愿意与大家分享如下几点关于教育和培育的想法。
旅游是人类长存的生活方式,也是国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值得我们一生去学习和付出的光荣事业。 通过旅游,人们不仅可以放松身心,也可以增长见识,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嘛。昨天和校长先生一家共进晚餐的时候,我说在中学就读过有关泰姬陵的课文,看过印度 电影《流浪者》,那时觉得每个印度人都是住宫殿,都擅长唱热情的歌,跳欢乐的舞。你们笑了,说我们看成龙的电影,觉得来访的教授都是武林高手。是的,如果 世界人每个人都能够在大地上自由地行走,那将会减少多少偏见与误解,又会增加多少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啊。现在,每年都有超 过10亿人次的国际旅游者,国内旅游的人就更多了。旅游对世界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都超过了10%。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有既可增进国民生活福祉,又能够建设强盛国家的事业,不是值得每一位年轻人去付出毕生的才情和努力吗?旅游正是这样的事业。
一名优秀的旅游工作者,不管是接待本国人,还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人,都必要系统了解本国、本地的历史文化和当代生活。 有人认为接待好中国游客的第一要务是学好中文。这个观点对不对呢?我看有道理,但是不全面。语言是沟通和交流的工具,不会说客源国的语言,只能用手势比划 显然不是那么回事儿。但是语言的背后是内容,中国人来印度是要体验本地的生活方式,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的。如果我们对本国、本地区、本民族的宗教、人口、 经济、社会没有足够的了解,也就没有办法让客人乘兴而来,满足而归。陪同我们的导游,按中国的习惯我是叫他小白的,是IITTM培养的导游,就很优秀。昨天在孟买的博物馆和当代艺术馆,他的专业解说让明白了印度的宗教演变,看到了印度的未来,理解了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会前在校长办公室门前,看到那个象鼻 人的雕像,我的眼前就浮现了他告诉我的有关神话故事,以及故事所承载的印度人对自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伦理态度和价值取向。演讲前你们为我举行的点火、 挂花仪式也象征着对年轻人对光明未来的向往往,以及对知识和智慧的尊重。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印度的未来,看到了中印旅游合作的希望所在。当然,他对我们的饮食、住宿和参观也照顾的很好。谢谢你,小白!
旅游教育、培训和研究部门在服务好本国旅游业的同时,还要有开放的视野和格局,为推动中印双方和世界多边的旅游合作。 在当代旅游业的发展体系中,人才、科技和教育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不仅要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去为旅游实践提供更好的服务,还要从丰富多彩、与时俱进的产业实践中采集数据、收集信息,用模型、工具和方法形成当代旅游发展理论和世界旅游思想。从数据来看,中印这两个比邻而居的大国,旅游交流还处于起步阶段。去年首站到访印度的中国人只有15.86万人,比斯里兰卡还要少几万人。在“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上海合作组织等国家战略框架下,特别是受益于中印旅游年的推动,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民众到访彼此的国家,并对旅游智库建设和教育培训提出新的要求。为此,中国旅游研究院愿意与IITTM在旅游统计、旅游大数据、旅游经济经济运行监测与预警、旅游科学研究、旅游培训和国际论坛等领域进行全面多样的合作。希望我和我的同事很快就可以北京接待你们,也希望更多的印度朋友多去看看“美丽中国(Beautiful China)”,那里有和你们同样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也有不一样生活方式和“中国梦(Chinese Dream)”。
再次感谢校长先生的邀请,接下来我愿意回答大家感兴趣的一些问题。
谢谢!
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
责任编辑:刘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