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华

网名爱塔传奇,拯救古建公益基金发起人。创办过IT公司,长期在山西考察古建,并在新浪博客贴出大量反映山西古建破损现状,引发民间和官方的巨大反响。

拯救古建筑,别让我们这代人脸上无光

2015-05-10

  大家好,我是唐大华,网名爱塔传奇。我原来是做IT行业的,现在是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拯救古建公益基金的联合发起人之一,我们这个基金主要是面向乡村古建,所以这些年主要在山西等地的乡村钻山沟调研乡村古建,我们今天来聊一聊我们这个基金这些年所做的事情。我们先来看看这组照片。

  这些照片是我十六次到访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布村玉皇庙所拍的照片,一座庙为什么要去十六次呢?我们慢慢从头开始聊,先说一说我这个网名的来源。

  我是上中学的时候,大概是1988年前后吧,无意间买到一本书,书名叫《中国古塔》,是罗哲文先生写的。当时看过以后特别喜欢,从此就喜欢上古塔,因为我们周围也能够看到一些实物。一开始是以搜集资料为主,过了十几年以后,有一天忽然想起来我为什么不去实地看看这些塔呢?从2006年开始,我就去实地按照这些资料,一个个地到现场去拜访这些古塔,那时候有了第一台车,每次出门都是和家人一起自驾,因为这些塔有很多塔是在很偏僻的地方,就能去到很幽径的小山沟里,我也特别喜欢这种环境。基本上头几年是每个节假日把时间都用在到处去寻找这些古塔上了。后来有一个问题,因为我的时间比较自由,但是要和家人凑在一起出门的时间就比较少,我就想自己出去到处去访古,但是家里人又觉得我自己开着个车到处跑,又没个人跟着,这样很不安全,不放心。然后到了2010年的时候,磨叽了一个多月以后,终于同意我自己出门了,那次去的是河南登封、洛阳这一带,有了这次以后,以后再出门就容易了。所以从那以后,基本上都是我一个人开着个车,到处去访问古迹。

  很多朋友可能羡慕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样的生活我已经过了五年了,确实是非常好,乐此不疲。但是你回到家里的时候,要对家人好一点,因为没有家人的支持,你想说走就走是不行的,是走不了。回到家以后,多做做饭,买买菜,下次出去的时候还好说一点。可能有朋友说了,说走就走,钱从哪儿来呢?其实这样,因为我去的都是很偏僻的地方,都是一些乡村古迹,首先这些地方是没有门票的,都不是开放景点,再一个这些地方大部分都是在一些县城里,县城的吃饭、住宿价格也都很低,你像在山西县城一般住宿也就一百多块钱,有的时候住在村里,乡镇上的小旅馆,二三十块钱一个房间。其实这个事我是觉得是这样,你要想做一件事,就得放弃另一件事,就得放弃点别的。你像我整天这么到处跑,工作的时间少了,收入肯定会减少,但是也看你心里自个怎么掌握平衡了,我觉得我开个大众就挺好了,你要觉得开个奔驰也不满足,你永远也做不到说走就走。

  古塔看多了以后,就有一个问题,很多古塔上面有砖石仿木的枓栱(也称为斗拱、斗栱),通过枓栱能判断这个塔的年代。一开始是看不懂的,看不懂就找这方面的知识,找这方面的书来学习,找什么书呢?像梁思成先生,刘敦桢先生他们写的书。但是这些书也看不懂,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史》上有一段关于佛光寺东大殿梁架的一段文字描述,首先这里边很多字都不认得,那些生僻字,通过查字典,这些字都认得了,知道念什么了,但是把这些字组合在一起,它说的什么事还是不知道。就带来很大的好奇,就想去看看实物。2010年8月的时候,就为了看这些早期木结构建筑的实物,就有了第一次到山西的旅行。那次去的时候,我就把梁先生关于佛光寺东大殿梁架的这段描述抄在小纸条上,到了现场以后,按照小纸条一句一句地跟实物对比,一对比发现马上就看明白了,豁然开朗,其实这个东西并不是很复杂,因为绝大多数人没见过实物,只看书有点闭门造车的感觉,变得很生涩,结合一下实物,这个事感觉明白得多了,明白得快了。

  从那以后,这个不光是到处去寻访古塔了。我又特别喜欢早期的木结构古建筑,所以从那开始,除了访塔以后,又去看了很多早期的木结构古建筑。2010年第一次到山西的时候,8月份,正好是雨季,天天下雨,山西干旱的地方,赶上那几天是天天下雨,每天行程就很难办,天天早上起来查天气预报,看哪不下雨到哪去。这天早上起来一看天气预告,全省只有长治不下雨,太原还在下着中雨,那就去长治吧。然后从太原就到长治,到了长治以后,我就想去看看长治旁边有一个高平市,高平市有一个羊头山石窟,想去看看那个石窟,在石窟的山脚下还有一个山西省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叫做清化寺。正好走到这里,去看看清化寺,没想到到那一打听这个庙没有门,因为这个庙前面一座大殿,前面的戏台,天王殿被一个学校拆掉了,拆掉了以后,盖了学校的教学楼,正好把这个庙堵在后头,进不去了,你要想进去,必须穿过学校的教学楼才能进到庙里头。当时去的时候,是暑假,学校放假没有人,这个庙就进不去了,我说这还是没有门的庙。后来打听,找到一个老乡,老乡给指点一下,有一个墙塌了一个豁口,从这可以进去,就从墙上豁口翻墙进去。进去到里边一看,一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边的草都长一人多高,都比我高,不光是草,院子里还长了很多小树,一看就是荒了很多年。里面几个主要的大殿,最晚都是元代的,明代的,都是很早期的东西,这几个大殿有一个是完全塌毁了,塌的就剩下四面墙了,还有一个是五间的大殿塌了三间,就剩两间屋顶。另外一座大殿也是元代的,整个屋顶的前坡,几乎是塌没了。看到这个场面以后,就感觉很震惊,因为在此之前,已经访古好几年了,也看到过一些算是失修古建,看起来比较陈旧,算是失修了,没想到还有塌得这么惨烈的。这是第一次到山西,留给我的印象,就感觉山西乡村古建有很大的问题,怎么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么珍贵的东西能够毁成这样,当时感觉很匪夷所思的一件事情。

  经过几次去山西乡村的寻访之后,发现明显感觉到乡村古建失修的问题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而且量非常大。那时候我就想应该为这些古建筑做点什么事情,不然何以对得起爱好者的爱字,爱从何来?但是后来看到的失修古建越来越多,就感觉这个事也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我觉得这个事应该做点什么。后来慢慢我就想明白了,我觉得再小也是一个声音,那个时候还不太流行自媒体这个词。

  2006年的时候,就开始到处去寻访古塔,我记得那个时候新浪博客好像上线时间不长,然后我也特别希望通过网络,分享我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古塔。然后就注册了一个新浪博客,这个网名想了好久,然后就想了这么个名字叫“爱塔传奇”,塔就是古塔的塔。从那个时候到现在这是九年了吧,我现在应该在新浪里的算是元老博主了。另外应该就是旅行的开支。我这几年每年在外面旅行考察的费用,每年大约是两三万块钱,和一趟出国旅行也差不多。可能很多朋友能够做得到,关键看这个时间了,能不能下这个决心说走就走。

  然后我就通过新浪博客把山西乡村失修古建想了专辑的名字,就叫做《大木殇》。然后把山西都是我亲自到过现场的山西的失修古建综合在一起,一集一集地发,通过新浪博客把它发布出来。这个时候已经有了新浪微博了,第一期《大木殇》发的时候是2011年的圣诞节,2011年底,这个时候新浪微博已经有了,那个时候不太了解微博怎么玩,我就把《大木殇》的内容通过微博也开始往外发送,就是博客、微博同时在发,没想到微博的反响非常大,很多人转发,转发量非常大,一开始的时候只有不到一百个粉丝,但是有的时候一条微博转发量能到几千次,又带来很多的粉丝进来,感觉微博的力量太强大了。主要的阵地又转移到了微博,通过微博,这个时候就产生一些社会影响了,一个是知道的人多了,通过这个微博的扩散出去,又引起很多媒体的注意,这是《大木殇》一开始发出来以后,效果不错。但是还有一个问题,这有时效性的问题,比如我这个照片拍了三个月了,三个月以后,大家不断通过转发,很多人就问我,它现在怎么样了,转发了几千次了,或者转发这么热在微博上,它有没有效果。我也不知道效果。

  这些庙现在网络这么发达的情况下,这些庙,很多庙在网上百度不到任何一张照片,根本没有什么人关注它。这个时候我就想怎么才能知道它的现状呢?那我就多次去看看吧,我就把长期关注的或者在微博转发比较热烈的庙列了一个名单,以后我再去山西的时候,就顺便到这拐个弯,到这里看看它到底怎么样了,我给了这个起了一个名叫《大木殇》跟踪回访,又在新浪博客里搞了这么一个专辑,就是多次回访的庙。这个时候引起很多媒体的注意了,这么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还有这种状况,在东部地区人,很多人感觉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因为东部古建比较贫乏的地方,看不到多少古建筑了,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就有很多记者跟我一起到山西去实地寻访,实地考察。

  当时我觉得最为重要的,我最想把它修起来的,就是这个布村玉皇庙。因为前殿,我个人推断它是一个唐代的建筑,它当初的状况就像刚才看到的,最早去的时候完全是荒在那里,前檐塌了一个大洞,后檐塌了一个大洞,整个木框架就在那淋雨,因为木材淋雨,几年就要毁掉,毁得非常快。所以当时特别想把这个庙把它修起来,所以去的次数也最多。有记者采访,跟我一起到山西实地看看的时候,我就领着他们去到布村玉皇庙去看看,另外一家媒体再来的时候,我还是领他们到这里去看。所以这就有了前面一组照片,前前后后已经去了16次。在公众和媒体不断推动下,这座庙已现在已经正在修缮当中了,这也算取得的一点小小的成果了。

  无论是《大木殇》还是《大木殇》跟踪回访,这算是把山西乡村古建的问题发掘出来了,有了问题,就要有一个解决的方案,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候通过微博,我就认识了邓飞,我就感觉他做的“免费午餐”,感觉这个事情很不错。讲知行合一,知易行难,这个行动是很难的,要感受到这件事情了,发现问题了,怎么去解决它,这就要行动了,这个事情是很难的。在2012年的时候,我和邓飞商议,我们打算成立一个基金,通过基金为平台,凝聚社会的力量,去做一些解决乡村古迹的事情,民间也要积点力。

  一直到2014年初的时候,这段期间以来,看到了失修古建越来越多,有些就感觉如果能有抢救一下,可能就能保住一条命,但是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行的,到2014年初的时候,那时候我就觉得下决心做一做这个事,然后我和邓飞,还有《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的总编辑王翔宇先生,我们几个人就商量整这个事,作为主要的发起人,在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支持下,在2014年3月份,这个基金就正式设立了。基金开始以后,我们针对乡村古建存在的问题,我们这个基金主要做了这么几件事:第一个叫做拯救古建计划,拯救古建计划主要就是我们要去把乡村的古迹发掘出来,看看它到底是个什么状况,然后动员更多的人关注这件事。乡村古建的发掘是我们最初,最开始,最集中力量做的事情,所以我现在每年有半年在山西寻山,就是到处去找这些庙。

  这个是发掘得多了,我这几年在山西寻访古建寻访了有一千多处了,到过的失修古建有好几百处,急需修就至少有四五百处了,我们力量还是太小,所以我们又想到一个方式,就是动员大家参与。我们就搞了一个题目叫做“随手拍,救古建”。希望大家共同参与,关注身边的失修古建,现在都有手机,拍一个照片很方便,给我们发过来也很方便,就是需要现状的照片,不断地需要有现状的照片。我们搞了一个推荐的名单,就是这个名单也有我们自己去考察的,也有网友提供过来的,把推荐的名单,动员大家不断地去跟踪拍,这一座庙不是拍一次就完事了,而是隔上一段时间去拍一次,隔上一段时间去拍一次,不断地把现状展现给大家,通过网络平台,把它扩散出去,让大家看到这个庙到底现状是怎么样了。无非就是两种结果,一种是在舆论的呼吁下,这个庙得以修缮了,它变得越来越好了。还有一种没有能够打动政府的心,那它就继续地荒废在那儿,一天不如一天,最后塌掉。我们把这个惨状展现给大家,看看我们的文化遗产是怎么一点一点消失的。随手拍救古建,现在我们已经把它搞起来了,现在已经搞了130多处推荐的目标。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在网络的传播和媒体的不断报道下,取得了一些成绩,到现在有40多处古建有了抢救措施。在2014年7月份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一座古塔,在山西的祁县的,就是乔家大院的那个县遇到一座古塔。在一个土堆上已经悬空了一半了,眼看要倒掉,通过微博把这个事情发出去以后,引起了很大反响,网友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塔坚强”。“塔坚强”一开始,这个问题刚曝光出来的时候,当地的文物部门说这个东西连个县保都不是,属于低级别的文物,没有维修的价值,但是后来没想到公众对这个事很感兴趣,大量的媒体参与了报道,可能有些电视台把演播放到现场了。到10月份,经过三个月以后,再次去的时候,那个塔坚强已经修好了,虽然修的很多人感觉不够美观,但是那个塔确实是保住了,但是怎么修,那就是当地文物部门的智慧了。通过塔坚强这个事足以说明只要我们努力,只要公众参与的热情足够高,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现在“塔坚强”不是任何一级文保单位可以修缮,那些高级别,文物价值极高的,就看你努力程度到不到了。

  除了拯救古建以外,在山西考察的时候,还发现一个非常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古建的构件被盗,被盗的现象非常严重,丢的都是一些什么,可以说一切有雕花的东西,一切有点艺术价值的东西。比如说柱础、狮子,雕花的栏额,还有一些砖雕。针对这个文物盗窃,我们又开发了一个公益项目,在我们基金下面,我们叫“文物回家”。怎么能够让文物回家?我们动员志愿者去找丢失前的老照片,这些照片有些是爱好者拍的,也有些是村里的老乡拍的,比方说它丢了柱础,我们如果能够找到柱础丢之前清晰的照片,然后我们就把它通过网上,通过我们的平台把它发布出去,然后动员大家去找,这样就会给盗贼构成一个心理的压力。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开发了另外一个公益项目叫“木艺守护计划”,这个计划主要是针对浙江、安徽、江西这一带传统民居上的木雕。这一带房子上的木雕,尤其是牛腿,雕得非常漂亮,但是牛腿在黑市上价格很高,所以这个东西偷窃的也很多,尤其是现在农民空壳化很严重,很多宅子没有什么人住了,有了300多平大宅子,可能就住一个老人,根本也看护不过来,我们到这一带做乡村调研的时候,有的时候一进门一看一院子挂了一圈牛腿,按现在市场价起码三四十万,院子里就住一个老人,耳朵还不好使,啥也听不见,这个东西能没有贼惦记吗?这事很难说。所以我们木艺守护计划就是在它丢之前,先把照片采集下来,把它三面拍照,然后再测量一下尺寸,现在是个相机这个像素都很高,通过电脑放大以后,就能够看清楚它上面的裂痕,虫蛀呀,这些都能看得很清楚,一旦丢了以后,做对比的话,非常轻松,就能把它对比出原物来。

  另外我个人的想法,应该全面禁止古建构件交易,就像象牙一样,我们都知道象牙是禁止交易的,即便是收缴的,拿出来也要销毁,只要出现在市场上,那就是非法的。大象还是可以再生的,理论上它可以再生的,古建构件这个东西是不可以再生的,就这么多了,丢一点少一点,不可能再有新的出现了。所以我一直建议全面禁止古建构件交易,不用考虑来源到底是哪来的,合法不合法,不用考虑那些事,全面禁止。因为我们现在都知道乡村古建需要保护,这些事是我们传统文明的余脉,这些东西需要保护。这些东西需要保护,你又允许古建构件交易存在,那相当于前面说不许杀人,后面又说人头可以买卖,这就是很荒唐的事情。今年1月份的时候,我们拯救古建公益基金协助央视的《经济半小时》制作了四期节目,反映山西乡村古建状况的,有自生自灭原因的,有整个村子,古村落完全被拆毁的,还有被盗严重的,制作了四集。这几期节目播出以后,反响很大,山西省的省委书记,省长都出来表态,要解决一下这个事情。很快山西就宣布投资15亿修缮235处古建,这应该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笔文保投入了,一下宣布拿出十几亿来。

  在不断地推动下,这个成果是在逐渐一点一点的扩大,但是这个15亿,这是一个官方的解决方案,因为我们都知道文物是国家的,出现了有问题了,政府拿出钱来,去把它修一下。实际上政府的钱哪儿来的,等于是我们每个人的,因为这些文物的属性是公性,是公共属性的东西,等于属于我们每个人的。这15亿是政府的解决方案,然后我们又推出了我们民间的自己的解决方案,我们叫做活化乡村古建,为什么叫活化乡村古建,因为山西的乡村古建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它产生不了价值,就是无论这个庙,这个房子是修好了,还是没修好,都是荒在那儿,产生不了任何的价值。所以很多人质疑,这个事,你们抢救古建,你们抢救完了以后,它有啥用呢?我们就可以给它讲一些比较大的理论,这个是博物馆的青铜的东西,那个东西还有啥用呢,谁现在没事还买个青铜回家喝酒呢,没有人用那个东西,但是它的文物价值极高,不仅是摆在博物馆里,还得加个罩子给它罩上,这样木结构的古建筑更是这样。即便是没有用,也不影响它的价值,它的价值不在于使用,它的价值在于能够证实我们的历史,保护这些古建,一个是当代人的福祉,大家看到,我们五千年的历史在哪儿?不仅仅是在博物馆那些瓶瓶罐罐,我们还有很多在乡村还留下了很多数不清的建筑的遗迹。另外你这个房子修缮上了,本来都是神庙,过去留的古建绝大多数是神庙,神仙的家,老乡们有个上香敬神的地方,这是当代人的福祉。

  另外这些东西,还是一个后代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你比如说像平遥古城,每个城都有古城的年代,没人听说过平遥,但是现在别的地方都慢慢拆没了,只剩下它那还有了,这个地方就变成旅游胜地了,世界文化遗产。现在平遥县城建设的规模是在周围这些县里是最好的,这就变成一个后代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了,这是我们做文物保护的意义。我们活化乡村古建就是希望这些古建自身能够产生点价值,这个事情怎么做呢?我们和几位朋友联合,搞了一个自媒体的联盟,订阅号联盟,就是咱们现在通过微信,看到的这些订阅号,还有微博,还有博客,搞了这么一个联盟。通过这个联盟,我们涉及一些线路,通过商业化的运作,发布一些类似旅游信息一样的,但是我们这属于文化旅游,这样吸引大家去,吸引大家去到这些庙里。通过这样不断搞这样的活动,把它朝产业方向发展,这样能够活化一部分乡村古建,也减轻一下政府的负担。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深刻的感觉就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公众的支持下,才能够做到,无论是微博、微信,都得靠大家的支持。所以我今天在这儿也非常感谢同学们来到现场,来参与我们这个活动,传统文明的余脉能多留一点是一点,不然的话50年以后的人看我们,那就像我们现在看当年拆北京城墙一样,一代人脸上无光。所以也非常感谢大家到场,也非常希望以后大家多参与,多支持。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分享
拯救古建筑,别让我们这代人脸上无光
唐大华

网名爱塔传奇,拯救古建公益基金发起人。创办过IT公司,长期在山西考察古建,并在新浪博客贴出大量反映山西古建破损现状,引发民间和官方的巨大反响。

查看文字稿
拯救古建筑,别让我们这代人脸上无光

  大家好,我是唐大华,网名爱塔传奇。我原来是做IT行业的,现在是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拯救古建公益基金的联合发起人之一,我们这个基金主要是面向乡村古建,所以这些年主要在山西等地的乡村钻山沟调研乡村古建,我们今天来聊一聊我们这个基金这些年所做的事情。我们先来看看这组照片。

  这些照片是我十六次到访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布村玉皇庙所拍的照片,一座庙为什么要去十六次呢?我们慢慢从头开始聊,先说一说我这个网名的来源。

  我是上中学的时候,大概是1988年前后吧,无意间买到一本书,书名叫《中国古塔》,是罗哲文先生写的。当时看过以后特别喜欢,从此就喜欢上古塔,因为我们周围也能够看到一些实物。一开始是以搜集资料为主,过了十几年以后,有一天忽然想起来我为什么不去实地看看这些塔呢?从2006年开始,我就去实地按照这些资料,一个个地到现场去拜访这些古塔,那时候有了第一台车,每次出门都是和家人一起自驾,因为这些塔有很多塔是在很偏僻的地方,就能去到很幽径的小山沟里,我也特别喜欢这种环境。基本上头几年是每个节假日把时间都用在到处去寻找这些古塔上了。后来有一个问题,因为我的时间比较自由,但是要和家人凑在一起出门的时间就比较少,我就想自己出去到处去访古,但是家里人又觉得我自己开着个车到处跑,又没个人跟着,这样很不安全,不放心。然后到了2010年的时候,磨叽了一个多月以后,终于同意我自己出门了,那次去的是河南登封、洛阳这一带,有了这次以后,以后再出门就容易了。所以从那以后,基本上都是我一个人开着个车,到处去访问古迹。

  很多朋友可能羡慕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样的生活我已经过了五年了,确实是非常好,乐此不疲。但是你回到家里的时候,要对家人好一点,因为没有家人的支持,你想说走就走是不行的,是走不了。回到家以后,多做做饭,买买菜,下次出去的时候还好说一点。可能有朋友说了,说走就走,钱从哪儿来呢?其实这样,因为我去的都是很偏僻的地方,都是一些乡村古迹,首先这些地方是没有门票的,都不是开放景点,再一个这些地方大部分都是在一些县城里,县城的吃饭、住宿价格也都很低,你像在山西县城一般住宿也就一百多块钱,有的时候住在村里,乡镇上的小旅馆,二三十块钱一个房间。其实这个事我是觉得是这样,你要想做一件事,就得放弃另一件事,就得放弃点别的。你像我整天这么到处跑,工作的时间少了,收入肯定会减少,但是也看你心里自个怎么掌握平衡了,我觉得我开个大众就挺好了,你要觉得开个奔驰也不满足,你永远也做不到说走就走。

  古塔看多了以后,就有一个问题,很多古塔上面有砖石仿木的枓栱(也称为斗拱、斗栱),通过枓栱能判断这个塔的年代。一开始是看不懂的,看不懂就找这方面的知识,找这方面的书来学习,找什么书呢?像梁思成先生,刘敦桢先生他们写的书。但是这些书也看不懂,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史》上有一段关于佛光寺东大殿梁架的一段文字描述,首先这里边很多字都不认得,那些生僻字,通过查字典,这些字都认得了,知道念什么了,但是把这些字组合在一起,它说的什么事还是不知道。就带来很大的好奇,就想去看看实物。2010年8月的时候,就为了看这些早期木结构建筑的实物,就有了第一次到山西的旅行。那次去的时候,我就把梁先生关于佛光寺东大殿梁架的这段描述抄在小纸条上,到了现场以后,按照小纸条一句一句地跟实物对比,一对比发现马上就看明白了,豁然开朗,其实这个东西并不是很复杂,因为绝大多数人没见过实物,只看书有点闭门造车的感觉,变得很生涩,结合一下实物,这个事感觉明白得多了,明白得快了。

  从那以后,这个不光是到处去寻访古塔了。我又特别喜欢早期的木结构古建筑,所以从那开始,除了访塔以后,又去看了很多早期的木结构古建筑。2010年第一次到山西的时候,8月份,正好是雨季,天天下雨,山西干旱的地方,赶上那几天是天天下雨,每天行程就很难办,天天早上起来查天气预报,看哪不下雨到哪去。这天早上起来一看天气预告,全省只有长治不下雨,太原还在下着中雨,那就去长治吧。然后从太原就到长治,到了长治以后,我就想去看看长治旁边有一个高平市,高平市有一个羊头山石窟,想去看看那个石窟,在石窟的山脚下还有一个山西省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叫做清化寺。正好走到这里,去看看清化寺,没想到到那一打听这个庙没有门,因为这个庙前面一座大殿,前面的戏台,天王殿被一个学校拆掉了,拆掉了以后,盖了学校的教学楼,正好把这个庙堵在后头,进不去了,你要想进去,必须穿过学校的教学楼才能进到庙里头。当时去的时候,是暑假,学校放假没有人,这个庙就进不去了,我说这还是没有门的庙。后来打听,找到一个老乡,老乡给指点一下,有一个墙塌了一个豁口,从这可以进去,就从墙上豁口翻墙进去。进去到里边一看,一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边的草都长一人多高,都比我高,不光是草,院子里还长了很多小树,一看就是荒了很多年。里面几个主要的大殿,最晚都是元代的,明代的,都是很早期的东西,这几个大殿有一个是完全塌毁了,塌的就剩下四面墙了,还有一个是五间的大殿塌了三间,就剩两间屋顶。另外一座大殿也是元代的,整个屋顶的前坡,几乎是塌没了。看到这个场面以后,就感觉很震惊,因为在此之前,已经访古好几年了,也看到过一些算是失修古建,看起来比较陈旧,算是失修了,没想到还有塌得这么惨烈的。这是第一次到山西,留给我的印象,就感觉山西乡村古建有很大的问题,怎么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么珍贵的东西能够毁成这样,当时感觉很匪夷所思的一件事情。

  经过几次去山西乡村的寻访之后,发现明显感觉到乡村古建失修的问题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而且量非常大。那时候我就想应该为这些古建筑做点什么事情,不然何以对得起爱好者的爱字,爱从何来?但是后来看到的失修古建越来越多,就感觉这个事也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我觉得这个事应该做点什么。后来慢慢我就想明白了,我觉得再小也是一个声音,那个时候还不太流行自媒体这个词。

  2006年的时候,就开始到处去寻访古塔,我记得那个时候新浪博客好像上线时间不长,然后我也特别希望通过网络,分享我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古塔。然后就注册了一个新浪博客,这个网名想了好久,然后就想了这么个名字叫“爱塔传奇”,塔就是古塔的塔。从那个时候到现在这是九年了吧,我现在应该在新浪里的算是元老博主了。另外应该就是旅行的开支。我这几年每年在外面旅行考察的费用,每年大约是两三万块钱,和一趟出国旅行也差不多。可能很多朋友能够做得到,关键看这个时间了,能不能下这个决心说走就走。

  然后我就通过新浪博客把山西乡村失修古建想了专辑的名字,就叫做《大木殇》。然后把山西都是我亲自到过现场的山西的失修古建综合在一起,一集一集地发,通过新浪博客把它发布出来。这个时候已经有了新浪微博了,第一期《大木殇》发的时候是2011年的圣诞节,2011年底,这个时候新浪微博已经有了,那个时候不太了解微博怎么玩,我就把《大木殇》的内容通过微博也开始往外发送,就是博客、微博同时在发,没想到微博的反响非常大,很多人转发,转发量非常大,一开始的时候只有不到一百个粉丝,但是有的时候一条微博转发量能到几千次,又带来很多的粉丝进来,感觉微博的力量太强大了。主要的阵地又转移到了微博,通过微博,这个时候就产生一些社会影响了,一个是知道的人多了,通过这个微博的扩散出去,又引起很多媒体的注意,这是《大木殇》一开始发出来以后,效果不错。但是还有一个问题,这有时效性的问题,比如我这个照片拍了三个月了,三个月以后,大家不断通过转发,很多人就问我,它现在怎么样了,转发了几千次了,或者转发这么热在微博上,它有没有效果。我也不知道效果。

  这些庙现在网络这么发达的情况下,这些庙,很多庙在网上百度不到任何一张照片,根本没有什么人关注它。这个时候我就想怎么才能知道它的现状呢?那我就多次去看看吧,我就把长期关注的或者在微博转发比较热烈的庙列了一个名单,以后我再去山西的时候,就顺便到这拐个弯,到这里看看它到底怎么样了,我给了这个起了一个名叫《大木殇》跟踪回访,又在新浪博客里搞了这么一个专辑,就是多次回访的庙。这个时候引起很多媒体的注意了,这么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还有这种状况,在东部地区人,很多人感觉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因为东部古建比较贫乏的地方,看不到多少古建筑了,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就有很多记者跟我一起到山西去实地寻访,实地考察。

  当时我觉得最为重要的,我最想把它修起来的,就是这个布村玉皇庙。因为前殿,我个人推断它是一个唐代的建筑,它当初的状况就像刚才看到的,最早去的时候完全是荒在那里,前檐塌了一个大洞,后檐塌了一个大洞,整个木框架就在那淋雨,因为木材淋雨,几年就要毁掉,毁得非常快。所以当时特别想把这个庙把它修起来,所以去的次数也最多。有记者采访,跟我一起到山西实地看看的时候,我就领着他们去到布村玉皇庙去看看,另外一家媒体再来的时候,我还是领他们到这里去看。所以这就有了前面一组照片,前前后后已经去了16次。在公众和媒体不断推动下,这座庙已现在已经正在修缮当中了,这也算取得的一点小小的成果了。

  无论是《大木殇》还是《大木殇》跟踪回访,这算是把山西乡村古建的问题发掘出来了,有了问题,就要有一个解决的方案,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候通过微博,我就认识了邓飞,我就感觉他做的“免费午餐”,感觉这个事情很不错。讲知行合一,知易行难,这个行动是很难的,要感受到这件事情了,发现问题了,怎么去解决它,这就要行动了,这个事情是很难的。在2012年的时候,我和邓飞商议,我们打算成立一个基金,通过基金为平台,凝聚社会的力量,去做一些解决乡村古迹的事情,民间也要积点力。

  一直到2014年初的时候,这段期间以来,看到了失修古建越来越多,有些就感觉如果能有抢救一下,可能就能保住一条命,但是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行的,到2014年初的时候,那时候我就觉得下决心做一做这个事,然后我和邓飞,还有《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的总编辑王翔宇先生,我们几个人就商量整这个事,作为主要的发起人,在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支持下,在2014年3月份,这个基金就正式设立了。基金开始以后,我们针对乡村古建存在的问题,我们这个基金主要做了这么几件事:第一个叫做拯救古建计划,拯救古建计划主要就是我们要去把乡村的古迹发掘出来,看看它到底是个什么状况,然后动员更多的人关注这件事。乡村古建的发掘是我们最初,最开始,最集中力量做的事情,所以我现在每年有半年在山西寻山,就是到处去找这些庙。

  这个是发掘得多了,我这几年在山西寻访古建寻访了有一千多处了,到过的失修古建有好几百处,急需修就至少有四五百处了,我们力量还是太小,所以我们又想到一个方式,就是动员大家参与。我们就搞了一个题目叫做“随手拍,救古建”。希望大家共同参与,关注身边的失修古建,现在都有手机,拍一个照片很方便,给我们发过来也很方便,就是需要现状的照片,不断地需要有现状的照片。我们搞了一个推荐的名单,就是这个名单也有我们自己去考察的,也有网友提供过来的,把推荐的名单,动员大家不断地去跟踪拍,这一座庙不是拍一次就完事了,而是隔上一段时间去拍一次,隔上一段时间去拍一次,不断地把现状展现给大家,通过网络平台,把它扩散出去,让大家看到这个庙到底现状是怎么样了。无非就是两种结果,一种是在舆论的呼吁下,这个庙得以修缮了,它变得越来越好了。还有一种没有能够打动政府的心,那它就继续地荒废在那儿,一天不如一天,最后塌掉。我们把这个惨状展现给大家,看看我们的文化遗产是怎么一点一点消失的。随手拍救古建,现在我们已经把它搞起来了,现在已经搞了130多处推荐的目标。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在网络的传播和媒体的不断报道下,取得了一些成绩,到现在有40多处古建有了抢救措施。在2014年7月份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一座古塔,在山西的祁县的,就是乔家大院的那个县遇到一座古塔。在一个土堆上已经悬空了一半了,眼看要倒掉,通过微博把这个事情发出去以后,引起了很大反响,网友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塔坚强”。“塔坚强”一开始,这个问题刚曝光出来的时候,当地的文物部门说这个东西连个县保都不是,属于低级别的文物,没有维修的价值,但是后来没想到公众对这个事很感兴趣,大量的媒体参与了报道,可能有些电视台把演播放到现场了。到10月份,经过三个月以后,再次去的时候,那个塔坚强已经修好了,虽然修的很多人感觉不够美观,但是那个塔确实是保住了,但是怎么修,那就是当地文物部门的智慧了。通过塔坚强这个事足以说明只要我们努力,只要公众参与的热情足够高,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现在“塔坚强”不是任何一级文保单位可以修缮,那些高级别,文物价值极高的,就看你努力程度到不到了。

  除了拯救古建以外,在山西考察的时候,还发现一个非常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古建的构件被盗,被盗的现象非常严重,丢的都是一些什么,可以说一切有雕花的东西,一切有点艺术价值的东西。比如说柱础、狮子,雕花的栏额,还有一些砖雕。针对这个文物盗窃,我们又开发了一个公益项目,在我们基金下面,我们叫“文物回家”。怎么能够让文物回家?我们动员志愿者去找丢失前的老照片,这些照片有些是爱好者拍的,也有些是村里的老乡拍的,比方说它丢了柱础,我们如果能够找到柱础丢之前清晰的照片,然后我们就把它通过网上,通过我们的平台把它发布出去,然后动员大家去找,这样就会给盗贼构成一个心理的压力。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开发了另外一个公益项目叫“木艺守护计划”,这个计划主要是针对浙江、安徽、江西这一带传统民居上的木雕。这一带房子上的木雕,尤其是牛腿,雕得非常漂亮,但是牛腿在黑市上价格很高,所以这个东西偷窃的也很多,尤其是现在农民空壳化很严重,很多宅子没有什么人住了,有了300多平大宅子,可能就住一个老人,根本也看护不过来,我们到这一带做乡村调研的时候,有的时候一进门一看一院子挂了一圈牛腿,按现在市场价起码三四十万,院子里就住一个老人,耳朵还不好使,啥也听不见,这个东西能没有贼惦记吗?这事很难说。所以我们木艺守护计划就是在它丢之前,先把照片采集下来,把它三面拍照,然后再测量一下尺寸,现在是个相机这个像素都很高,通过电脑放大以后,就能够看清楚它上面的裂痕,虫蛀呀,这些都能看得很清楚,一旦丢了以后,做对比的话,非常轻松,就能把它对比出原物来。

  另外我个人的想法,应该全面禁止古建构件交易,就像象牙一样,我们都知道象牙是禁止交易的,即便是收缴的,拿出来也要销毁,只要出现在市场上,那就是非法的。大象还是可以再生的,理论上它可以再生的,古建构件这个东西是不可以再生的,就这么多了,丢一点少一点,不可能再有新的出现了。所以我一直建议全面禁止古建构件交易,不用考虑来源到底是哪来的,合法不合法,不用考虑那些事,全面禁止。因为我们现在都知道乡村古建需要保护,这些事是我们传统文明的余脉,这些东西需要保护。这些东西需要保护,你又允许古建构件交易存在,那相当于前面说不许杀人,后面又说人头可以买卖,这就是很荒唐的事情。今年1月份的时候,我们拯救古建公益基金协助央视的《经济半小时》制作了四期节目,反映山西乡村古建状况的,有自生自灭原因的,有整个村子,古村落完全被拆毁的,还有被盗严重的,制作了四集。这几期节目播出以后,反响很大,山西省的省委书记,省长都出来表态,要解决一下这个事情。很快山西就宣布投资15亿修缮235处古建,这应该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笔文保投入了,一下宣布拿出十几亿来。

  在不断地推动下,这个成果是在逐渐一点一点的扩大,但是这个15亿,这是一个官方的解决方案,因为我们都知道文物是国家的,出现了有问题了,政府拿出钱来,去把它修一下。实际上政府的钱哪儿来的,等于是我们每个人的,因为这些文物的属性是公性,是公共属性的东西,等于属于我们每个人的。这15亿是政府的解决方案,然后我们又推出了我们民间的自己的解决方案,我们叫做活化乡村古建,为什么叫活化乡村古建,因为山西的乡村古建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它产生不了价值,就是无论这个庙,这个房子是修好了,还是没修好,都是荒在那儿,产生不了任何的价值。所以很多人质疑,这个事,你们抢救古建,你们抢救完了以后,它有啥用呢?我们就可以给它讲一些比较大的理论,这个是博物馆的青铜的东西,那个东西还有啥用呢,谁现在没事还买个青铜回家喝酒呢,没有人用那个东西,但是它的文物价值极高,不仅是摆在博物馆里,还得加个罩子给它罩上,这样木结构的古建筑更是这样。即便是没有用,也不影响它的价值,它的价值不在于使用,它的价值在于能够证实我们的历史,保护这些古建,一个是当代人的福祉,大家看到,我们五千年的历史在哪儿?不仅仅是在博物馆那些瓶瓶罐罐,我们还有很多在乡村还留下了很多数不清的建筑的遗迹。另外你这个房子修缮上了,本来都是神庙,过去留的古建绝大多数是神庙,神仙的家,老乡们有个上香敬神的地方,这是当代人的福祉。

  另外这些东西,还是一个后代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你比如说像平遥古城,每个城都有古城的年代,没人听说过平遥,但是现在别的地方都慢慢拆没了,只剩下它那还有了,这个地方就变成旅游胜地了,世界文化遗产。现在平遥县城建设的规模是在周围这些县里是最好的,这就变成一个后代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了,这是我们做文物保护的意义。我们活化乡村古建就是希望这些古建自身能够产生点价值,这个事情怎么做呢?我们和几位朋友联合,搞了一个自媒体的联盟,订阅号联盟,就是咱们现在通过微信,看到的这些订阅号,还有微博,还有博客,搞了这么一个联盟。通过这个联盟,我们涉及一些线路,通过商业化的运作,发布一些类似旅游信息一样的,但是我们这属于文化旅游,这样吸引大家去,吸引大家去到这些庙里。通过这样不断搞这样的活动,把它朝产业方向发展,这样能够活化一部分乡村古建,也减轻一下政府的负担。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深刻的感觉就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公众的支持下,才能够做到,无论是微博、微信,都得靠大家的支持。所以我今天在这儿也非常感谢同学们来到现场,来参与我们这个活动,传统文明的余脉能多留一点是一点,不然的话50年以后的人看我们,那就像我们现在看当年拆北京城墙一样,一代人脸上无光。所以也非常感谢大家到场,也非常希望以后大家多参与,多支持。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相关演讲
演讲摘要
传统文明的余脉能多留一点是一点,不然的话50年以后的人看我们,那就像我们现在看当年拆北京城墙一样,一代人脸上无光。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