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最活跃的70后诗人和诗歌评论家之一,长期关注工人诗人群体,编辑出版当代工人诗典,并拍摄同名纪录片《我的诗篇》,该片获2015年上海电影节金爵奖,并获得金马奖两项提名。
一.富士康工人的突然坠亡
大家好,我是秦晓宇,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工人诗歌这个有点冷僻的话题。去年十月三号,我的微信里收到这样一条让我震惊和悲伤的消息:“ 90后打工诗人许立志于9月30日坠楼身亡,警方判断是自杀。”
就在一个月前我们还跟他联系过,邀请他参加工人诗歌纪录电影《我的诗篇》的拍摄。我不知道短短一个月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这个如此年轻的诗人决意告别人世?
从去年年初到今年7月份,我一直在编辑一部当代工人诗选,书名也叫《我的诗篇》,许立志是入选这本诗集最年轻的一位诗人,他当时在苹果公司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做一名流水线操作工。
这本诗典大体是以年龄来排序的,我希望这本书在整体上可以构成一部以普通工人视角书写的关于中国转型的社会史诗,我非常希望能够把已经成为工人群体主流的新生代农民工的作品选进来,这样这个历史的结构才完整。
但是我在90后打工诗人中,并没有发现写得特别出色的,而我又不愿意降格以求。直到偶然在许立志的博客里读到了他的一些作品,我当时真有点喜出望外的感觉,因为我知道,我找到了为整部工人诗典煞尾的那个诗人了。
为了让大家通过许立志的作品,对工人诗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我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他的两首诗。第一首《流水线上的兵马俑》:
沿线站着
夏丘
张子凤
肖朋
李孝定
唐秀猛
雷兰娇
许立志
朱正武
潘霞
苒雪梅
这些不分昼夜的打工者
穿戴好
静电衣
静电帽
静电鞋
静电手套
静电环
整装待发
静候军令
只一响铃功夫
悉数回到秦朝
这首诗算是许立志的代表作了,多少年后,当人们回顾这一轮中国制造的奇迹,以及奇迹背后无数工人所付出的牺牲和代价的时候,大概会引用到这首诗。
我们看第一句“沿线站着”,“线”当然指流水线,而这首诗正是一首细长的,在形状上模仿了流水线的作品。因此那一个个的名字不能并排地罗列,因为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流水线上,他们就是这样一字排开的。
接下来有六个“静”字,这六个“静”字突显了、强调了彰显了那种开工之前的肃杀气氛,当开工的铃声响起,一支劳工大军就开始行动,转瞬之间,全球化时代的打工者,就返回了古老而专制的秦帝国,成为某种一支生产的生力军与殉葬品。
在富士康的流水线上,一个个工人的名字其实都是被抹去的,他们被一串作为工号的数字所指代着,而许立志一一地恢复了他们的名字。我想起本雅明纪念碑上那句话:“纪念无名者比纪念名人更困难,历史的建构是献给无名者的记忆。”
我们再看第二首诗《一颗花生的死亡报告》:
商品名:花生酱
配料:花生、麦芽糖、白砂糖、食用植物油、食用盐、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
产品标准号:QB/T1733.4
食用方法:启盖后直接食用
贮存方法:开盖前于常温避光通风干燥处储藏,开盖后请密盖冷藏
生产者:汕头市熊记食品有限公司
厂址:汕头市龙湖区新溪镇北中村远东工业园B2厂房
电话:0754-86203278 85769568
传真:0754-86203060
保质期:18个月 产地:广东 汕头
网址:www。 stxiongji。 com
生产日期:2013。 08。 10
大家可能有点奇怪,这不是产品说明书吗,怎么是一首诗呢?花生酱的生产说明书就是花生的死亡报告,当我们以这样一种视角审视这份说明书时,它就具有了令人震惊的陌生化效果:花生酱的生产意味着花生的死亡,生产厂商就是谋杀者,厂址就是死亡地点,而结尾处的生产日期显然就是死亡日期。
生产本来是死亡的反义词,许立志却用生产来书写“死亡”。而且这首诗不仅仅是书写花生之死,他也是用比兴的手法借物抒情,徐立志用花生被压榨成花生酱来隐喻工人被压榨至死的命运。
二.工人诗歌的价值
和当代许多诗人不一样,像许立志这样的工人诗人从来不是在一间高雅的,由各种理论与流派构筑起来的文学实验室里进行创作;他们的诗,来自于被现实逼出的灵感。说到这儿我简单地总结一下工人诗歌的主要价值。
首先,它们有相当的文学价值。在中国的诗歌史上,身份有时是重要的诗歌契机,比如说那些戍边者所写的边塞诗,那些道士们写的游仙诗、还有僧人的禅诗、山水诗;陶渊明正是在归耕乡野,完成了身份的蜕变之后,开创了伟大的田园诗传统——这一类诗歌正是我们古典的农耕文明的象征,就像工人诗歌之于现代工业文明。
和当代许多知名诗人相比,优秀的工人诗歌毫不逊色,甚至更具有一种经验的厚度和直指人心的力量,但是这部分文学成就往往被忽视和低估。
其次工人诗歌还有为底层立言的意义和历史证词的价值。底层如何发声的命题事关社会正义和历史真相。但是这种发声何其艰难?他们往往是处于一种沉默的境地,仅仅在一些极端的时刻,才不得已用暴烈的形式表达他们的主体意志,他们的遭遇和情感。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工人诗人的创作意义重大,他们哪怕仅仅是书写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也是在为底层而立言,为广大的命运共同体而作证。
第三,工人诗歌还有启蒙的意义。工人诗歌同样是一场伟大的启蒙运动,尽管它在形式上并不表现为一场运动。和前两次“诗界革命”不一样,它不是由那些文化精英或者叛逆者发起的,普普通通的打工者才是这场运动的中坚力量。
他们最初开始写诗,并不是要成为诗人,而是生活中淤积了太多的苦闷与伤痛,想要抒发一下。当这样的意识逐渐增强,就像孤独的演奏汇为宏大的交响乐,我们的社会将无可回避,必须认真地聆听其中的诉求。
正是因为工人诗歌具有以上这些价值,我们去编辑当代工人诗典,我们去拍摄《我的诗篇》这样的工人诗歌纪录电影。我们希望把工人诗歌传递给更多的人,把其中的诉求和能量释放出去,促进大家的反思和对话,从而一点点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现在我们正在为这部电影全国的包场在做一系列的活动,所以当纪录片在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非常艰难地进入影院的时候,我们也希望得到更多朋友的帮助。我们请工作人员放一下《我的诗篇》的预告片。
三.大山深处的铁汉深情
在我们所拍摄的六位工人诗人中,有两位的工作比较特别,一个是陈年喜,巷道爆破工;另一个是煤矿工人老井,他们都是在一种暗无天日的环境下工作。
年喜做了16年的巷道爆破工,他的工作就是打眼、装药、放炮、炸裂岩石。他不管在生活里面,还是在他的诗歌里,他都是一个铁骨深情的人物。
爆破工的工作有一定危险性,我们去拍摄他的时候,就有两块石头从斜上方的巷道滚落下来,就砸在我们身旁。他每天出了矿洞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澡,太脏了,如果不洗就没办法干别的任何事情。我们去拍摄他的时候正好是寒冬腊月,宿舍也没有暖气,我们穿着羽绒服都直打哆嗦,年喜脱光了就那么洗,他告诉我们他已经习惯了。
这是他铁汉的一面,他还有非常深情的一面。在这种寂寞的大山深处,工作之余,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写诗,他有很多诗都是写给工友和自己远在家乡的亲人。比如这首《儿子》非常动人。他的开篇是:
儿子
我们已经很久不见了
我昨夜抱你的梦,
和露水一起,还挂在床头
你在离家二十里的中学,
我在两千里以外的荒山
结尾是这样写道的:
儿子,
你清澈的眼波,
看穿文字和数字,
看穿金刚变形的伎俩
但还看不见那些人间的实景
我想让你绕过书本看看人间,
又怕你真的看清
这首诗道出了一个父亲左右为难的舐犊之情。而在我看来这首诗也说出了工人诗歌的一个总的特点,那就是“绕过书本”,去深深地体悟人间实景。
年喜在探望了他的父亲,返回到他自己的房间时,一边跟我们介绍家里的情况。正对着门有一个梳妆台,梳妆台上面有一个心形的镜子。镜子前面有一个小小的相框,里面是他们的结婚照。非常特别的是,在这个相框里同时还夹了一页日历,日历上显示的日期是1997年6月28日,年喜有一首诗就刊登在这页日历上,那是他一首写给新婚妻子的诗,他随口给我们念了这首诗的结尾几句:
我水银一样纯净的爱人,
今夜,我马放南山,绕开死亡,
在白雪之上,为你写下绝世的诗行
四.大地之下的矿工诗人
而诗人老井是淮南潘北煤矿的城市产业工人,他有26年的井下工作经验,他就是一个大地深处的漫游者,一个跟煤炭、巷道、硬镐、瓦斯、黑暗、亡灵等一系列的地下事物对话的人,一个连哲学家海德格尔都不曾想到的,“充满劳绩,却又诗性地栖居”在大地之下的矿工诗人。
去年的8月份,淮南东方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共有27人死亡,但只抢救出6具遗体。两个月后该矿的井口被政府封闭,其余21具遗体永远地留在了矿井深处。老井为死去的矿工兄弟写过一首悼亡诗《矿难遗址》,我们希望他能够在这片已经变成废墟的煤矿前,读一下这首悼亡之作:
……
兄弟们
我愿做一口活的棺材,一座
移动的坟墓
殓载上你们所有的残梦
一直往上走 ,一直走到地表
那个阳光暴涨的地方,再把它们释放出来
先晒去悲痛的水分
然后让它们赶紧去追赶
那缕缕飘荡了一年仍未
斜入地心的,清明寒烟
五.我知道会有那么一天
在我们的电影中,就是这样一首诗引出了许立志的故事。在得知立志堕楼的消息后,我带着摄制组第一时间赶到了深圳,见到了立志的大哥许鸿志。他也是一个打工者,温和、厚道、不愿多事。
鸿志领我们去了立志花350元一个月租住的小屋,只有七八平米。一进去有一个小小的书桌,还摊着打开的稿纸,床下有一些凌乱的酒瓶子,旁边有一个简易的衣柜,这个衣柜的上半部被用作了书架,搁着惠特曼的《草叶集》、卡夫卡的散文、福克纳的小说,还有一本关于顾城和海子的评论集——《生如蚁美如神》,蚁是蚂蚁的蚁,这是顾城的一句话,等等,总共是几十本书。
立志写过一首诗叫《我知道会有那么一天》,似乎对像我们这样的到来有所预感似的,诗中他这样写到:
我知道会有那么一天
那些我认识的不认识的人
会走进我的房间
把凌乱的桌椅摆好
把发霉的垃圾倒掉
把阳台上的衣服收回来
那首没来得及写完的诗会有人帮我写完
那本没来得及读完的书会有人帮我读完
最后是那抹长年没拉开的窗帘
帮我拉开,让阳光进来逗留一会儿
再拉上,然后用钉子死死钉住
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庄严肃穆
收拾完这一切
再帮我把门悄悄带上
立志在这个小屋里生活了三年。他在里面发呆、睡觉、失眠、吃饭、抑郁、偏头痛、写诗。这里边的所有日常用品,见证了这个90后打工诗人的生活。
按照家乡的风俗,他没办法回家乡安葬。他的家人决定就在深圳附近的海域将他海葬,其实他的诗歌中也有所预言。2014年10月15日上午,我们和富士康进行了第二轮谈判,下午我陪鸿志赶往了南澳的海边。鸿志的身子骨非常单薄,这几天他更显得憔悴了,此时此刻弟弟被紧紧地抱着,只不过已经化成了银灰色的粉末。
正是黄昏的时分,港口很宁静,停泊着大大小小的船只,天空和大海都灰蒙蒙的,鸿志登上了一条小船,他沿着一条夕阳临时编织的丝绸之路,驶向了大海深处的落日。他伫立在船头,挥洒着,墓园浩淼,弟弟随风飘散。
六.咏诵沉默的希望
最后,我想朗读工人诗人杏黄天的一首短诗,名字就叫《最后》,这首诗也是《我的诗篇》的结尾诗:
我沉默的诗篇原是机器的喧哗
机器喧哗,那是金属相撞
金属的相撞却是手在动作
而手,手的动作似梦一般
梦啊,梦的疾驰改变了一切
一切却如未曾发生一样沉默
这首诗,诗人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让一行行的诗环环相扣,末尾的“沉默”二字又返回了开篇,无限循环着,这很像周而复始的生产流程,也象征了永劫轮回的历史命运。这似乎有点悲观,但是,当这巨大的沉默被书写,被大声地朗读出来,这就是一种希望。谢谢大家!
一.富士康工人的突然坠亡
大家好,我是秦晓宇,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工人诗歌这个有点冷僻的话题。去年十月三号,我的微信里收到这样一条让我震惊和悲伤的消息:“ 90后打工诗人许立志于9月30日坠楼身亡,警方判断是自杀。”
就在一个月前我们还跟他联系过,邀请他参加工人诗歌纪录电影《我的诗篇》的拍摄。我不知道短短一个月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这个如此年轻的诗人决意告别人世?
从去年年初到今年7月份,我一直在编辑一部当代工人诗选,书名也叫《我的诗篇》,许立志是入选这本诗集最年轻的一位诗人,他当时在苹果公司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做一名流水线操作工。
这本诗典大体是以年龄来排序的,我希望这本书在整体上可以构成一部以普通工人视角书写的关于中国转型的社会史诗,我非常希望能够把已经成为工人群体主流的新生代农民工的作品选进来,这样这个历史的结构才完整。
但是我在90后打工诗人中,并没有发现写得特别出色的,而我又不愿意降格以求。直到偶然在许立志的博客里读到了他的一些作品,我当时真有点喜出望外的感觉,因为我知道,我找到了为整部工人诗典煞尾的那个诗人了。
为了让大家通过许立志的作品,对工人诗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我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他的两首诗。第一首《流水线上的兵马俑》:
沿线站着
夏丘
张子凤
肖朋
李孝定
唐秀猛
雷兰娇
许立志
朱正武
潘霞
苒雪梅
这些不分昼夜的打工者
穿戴好
静电衣
静电帽
静电鞋
静电手套
静电环
整装待发
静候军令
只一响铃功夫
悉数回到秦朝
这首诗算是许立志的代表作了,多少年后,当人们回顾这一轮中国制造的奇迹,以及奇迹背后无数工人所付出的牺牲和代价的时候,大概会引用到这首诗。
我们看第一句“沿线站着”,“线”当然指流水线,而这首诗正是一首细长的,在形状上模仿了流水线的作品。因此那一个个的名字不能并排地罗列,因为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流水线上,他们就是这样一字排开的。
接下来有六个“静”字,这六个“静”字突显了、强调了彰显了那种开工之前的肃杀气氛,当开工的铃声响起,一支劳工大军就开始行动,转瞬之间,全球化时代的打工者,就返回了古老而专制的秦帝国,成为某种一支生产的生力军与殉葬品。
在富士康的流水线上,一个个工人的名字其实都是被抹去的,他们被一串作为工号的数字所指代着,而许立志一一地恢复了他们的名字。我想起本雅明纪念碑上那句话:“纪念无名者比纪念名人更困难,历史的建构是献给无名者的记忆。”
我们再看第二首诗《一颗花生的死亡报告》:
商品名:花生酱
配料:花生、麦芽糖、白砂糖、食用植物油、食用盐、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
产品标准号:QB/T1733.4
食用方法:启盖后直接食用
贮存方法:开盖前于常温避光通风干燥处储藏,开盖后请密盖冷藏
生产者:汕头市熊记食品有限公司
厂址:汕头市龙湖区新溪镇北中村远东工业园B2厂房
电话:0754-86203278 85769568
传真:0754-86203060
保质期:18个月 产地:广东 汕头
网址:www。 stxiongji。 com
生产日期:2013。 08。 10
大家可能有点奇怪,这不是产品说明书吗,怎么是一首诗呢?花生酱的生产说明书就是花生的死亡报告,当我们以这样一种视角审视这份说明书时,它就具有了令人震惊的陌生化效果:花生酱的生产意味着花生的死亡,生产厂商就是谋杀者,厂址就是死亡地点,而结尾处的生产日期显然就是死亡日期。
生产本来是死亡的反义词,许立志却用生产来书写“死亡”。而且这首诗不仅仅是书写花生之死,他也是用比兴的手法借物抒情,徐立志用花生被压榨成花生酱来隐喻工人被压榨至死的命运。
二.工人诗歌的价值
和当代许多诗人不一样,像许立志这样的工人诗人从来不是在一间高雅的,由各种理论与流派构筑起来的文学实验室里进行创作;他们的诗,来自于被现实逼出的灵感。说到这儿我简单地总结一下工人诗歌的主要价值。
首先,它们有相当的文学价值。在中国的诗歌史上,身份有时是重要的诗歌契机,比如说那些戍边者所写的边塞诗,那些道士们写的游仙诗、还有僧人的禅诗、山水诗;陶渊明正是在归耕乡野,完成了身份的蜕变之后,开创了伟大的田园诗传统——这一类诗歌正是我们古典的农耕文明的象征,就像工人诗歌之于现代工业文明。
和当代许多知名诗人相比,优秀的工人诗歌毫不逊色,甚至更具有一种经验的厚度和直指人心的力量,但是这部分文学成就往往被忽视和低估。
其次工人诗歌还有为底层立言的意义和历史证词的价值。底层如何发声的命题事关社会正义和历史真相。但是这种发声何其艰难?他们往往是处于一种沉默的境地,仅仅在一些极端的时刻,才不得已用暴烈的形式表达他们的主体意志,他们的遭遇和情感。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工人诗人的创作意义重大,他们哪怕仅仅是书写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也是在为底层而立言,为广大的命运共同体而作证。
第三,工人诗歌还有启蒙的意义。工人诗歌同样是一场伟大的启蒙运动,尽管它在形式上并不表现为一场运动。和前两次“诗界革命”不一样,它不是由那些文化精英或者叛逆者发起的,普普通通的打工者才是这场运动的中坚力量。
他们最初开始写诗,并不是要成为诗人,而是生活中淤积了太多的苦闷与伤痛,想要抒发一下。当这样的意识逐渐增强,就像孤独的演奏汇为宏大的交响乐,我们的社会将无可回避,必须认真地聆听其中的诉求。
正是因为工人诗歌具有以上这些价值,我们去编辑当代工人诗典,我们去拍摄《我的诗篇》这样的工人诗歌纪录电影。我们希望把工人诗歌传递给更多的人,把其中的诉求和能量释放出去,促进大家的反思和对话,从而一点点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现在我们正在为这部电影全国的包场在做一系列的活动,所以当纪录片在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非常艰难地进入影院的时候,我们也希望得到更多朋友的帮助。我们请工作人员放一下《我的诗篇》的预告片。
三.大山深处的铁汉深情
在我们所拍摄的六位工人诗人中,有两位的工作比较特别,一个是陈年喜,巷道爆破工;另一个是煤矿工人老井,他们都是在一种暗无天日的环境下工作。
年喜做了16年的巷道爆破工,他的工作就是打眼、装药、放炮、炸裂岩石。他不管在生活里面,还是在他的诗歌里,他都是一个铁骨深情的人物。
爆破工的工作有一定危险性,我们去拍摄他的时候,就有两块石头从斜上方的巷道滚落下来,就砸在我们身旁。他每天出了矿洞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澡,太脏了,如果不洗就没办法干别的任何事情。我们去拍摄他的时候正好是寒冬腊月,宿舍也没有暖气,我们穿着羽绒服都直打哆嗦,年喜脱光了就那么洗,他告诉我们他已经习惯了。
这是他铁汉的一面,他还有非常深情的一面。在这种寂寞的大山深处,工作之余,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写诗,他有很多诗都是写给工友和自己远在家乡的亲人。比如这首《儿子》非常动人。他的开篇是:
儿子
我们已经很久不见了
我昨夜抱你的梦,
和露水一起,还挂在床头
你在离家二十里的中学,
我在两千里以外的荒山
结尾是这样写道的:
儿子,
你清澈的眼波,
看穿文字和数字,
看穿金刚变形的伎俩
但还看不见那些人间的实景
我想让你绕过书本看看人间,
又怕你真的看清
这首诗道出了一个父亲左右为难的舐犊之情。而在我看来这首诗也说出了工人诗歌的一个总的特点,那就是“绕过书本”,去深深地体悟人间实景。
年喜在探望了他的父亲,返回到他自己的房间时,一边跟我们介绍家里的情况。正对着门有一个梳妆台,梳妆台上面有一个心形的镜子。镜子前面有一个小小的相框,里面是他们的结婚照。非常特别的是,在这个相框里同时还夹了一页日历,日历上显示的日期是1997年6月28日,年喜有一首诗就刊登在这页日历上,那是他一首写给新婚妻子的诗,他随口给我们念了这首诗的结尾几句:
我水银一样纯净的爱人,
今夜,我马放南山,绕开死亡,
在白雪之上,为你写下绝世的诗行
四.大地之下的矿工诗人
而诗人老井是淮南潘北煤矿的城市产业工人,他有26年的井下工作经验,他就是一个大地深处的漫游者,一个跟煤炭、巷道、硬镐、瓦斯、黑暗、亡灵等一系列的地下事物对话的人,一个连哲学家海德格尔都不曾想到的,“充满劳绩,却又诗性地栖居”在大地之下的矿工诗人。
去年的8月份,淮南东方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共有27人死亡,但只抢救出6具遗体。两个月后该矿的井口被政府封闭,其余21具遗体永远地留在了矿井深处。老井为死去的矿工兄弟写过一首悼亡诗《矿难遗址》,我们希望他能够在这片已经变成废墟的煤矿前,读一下这首悼亡之作:
……
兄弟们
我愿做一口活的棺材,一座
移动的坟墓
殓载上你们所有的残梦
一直往上走 ,一直走到地表
那个阳光暴涨的地方,再把它们释放出来
先晒去悲痛的水分
然后让它们赶紧去追赶
那缕缕飘荡了一年仍未
斜入地心的,清明寒烟
五.我知道会有那么一天
在我们的电影中,就是这样一首诗引出了许立志的故事。在得知立志堕楼的消息后,我带着摄制组第一时间赶到了深圳,见到了立志的大哥许鸿志。他也是一个打工者,温和、厚道、不愿多事。
鸿志领我们去了立志花350元一个月租住的小屋,只有七八平米。一进去有一个小小的书桌,还摊着打开的稿纸,床下有一些凌乱的酒瓶子,旁边有一个简易的衣柜,这个衣柜的上半部被用作了书架,搁着惠特曼的《草叶集》、卡夫卡的散文、福克纳的小说,还有一本关于顾城和海子的评论集——《生如蚁美如神》,蚁是蚂蚁的蚁,这是顾城的一句话,等等,总共是几十本书。
立志写过一首诗叫《我知道会有那么一天》,似乎对像我们这样的到来有所预感似的,诗中他这样写到:
我知道会有那么一天
那些我认识的不认识的人
会走进我的房间
把凌乱的桌椅摆好
把发霉的垃圾倒掉
把阳台上的衣服收回来
那首没来得及写完的诗会有人帮我写完
那本没来得及读完的书会有人帮我读完
最后是那抹长年没拉开的窗帘
帮我拉开,让阳光进来逗留一会儿
再拉上,然后用钉子死死钉住
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庄严肃穆
收拾完这一切
再帮我把门悄悄带上
立志在这个小屋里生活了三年。他在里面发呆、睡觉、失眠、吃饭、抑郁、偏头痛、写诗。这里边的所有日常用品,见证了这个90后打工诗人的生活。
按照家乡的风俗,他没办法回家乡安葬。他的家人决定就在深圳附近的海域将他海葬,其实他的诗歌中也有所预言。2014年10月15日上午,我们和富士康进行了第二轮谈判,下午我陪鸿志赶往了南澳的海边。鸿志的身子骨非常单薄,这几天他更显得憔悴了,此时此刻弟弟被紧紧地抱着,只不过已经化成了银灰色的粉末。
正是黄昏的时分,港口很宁静,停泊着大大小小的船只,天空和大海都灰蒙蒙的,鸿志登上了一条小船,他沿着一条夕阳临时编织的丝绸之路,驶向了大海深处的落日。他伫立在船头,挥洒着,墓园浩淼,弟弟随风飘散。
六.咏诵沉默的希望
最后,我想朗读工人诗人杏黄天的一首短诗,名字就叫《最后》,这首诗也是《我的诗篇》的结尾诗:
我沉默的诗篇原是机器的喧哗
机器喧哗,那是金属相撞
金属的相撞却是手在动作
而手,手的动作似梦一般
梦啊,梦的疾驰改变了一切
一切却如未曾发生一样沉默
这首诗,诗人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让一行行的诗环环相扣,末尾的“沉默”二字又返回了开篇,无限循环着,这很像周而复始的生产流程,也象征了永劫轮回的历史命运。这似乎有点悲观,但是,当这巨大的沉默被书写,被大声地朗读出来,这就是一种希望。谢谢大家!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