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商学院第一人,竟然是个修运河的?

2016年06月08日10:29  新闻专栏  作者:冯仑  

  新浪新闻专栏作者:冯仑(作者系万通地产董事长,自媒体“冯仑风马牛”出品人)

  世界各地比如伦敦、哈佛、斯坦福等等学校的商学院,是许多人步入商界的必经之路。但这听上去很高端洋气的商学院,并不是现代经济的产物,我们有个春秋战国的老祖宗白圭早玩过了。

  白圭这个名字对大部分人来说可能挺陌生,但他做的一个工程项目你肯定知道:象棋中的‘楚河汉界’,现实中的人工运河‘鸿沟’,就是他挖出来的。现在的鸿沟意味着‘我实在跟你没话说’,但当时的鸿沟,起到的却是沟通联结的重大作用。

  他和他崇拜的前辈范蠡一样,一开始是吃公家饭的。白圭在魏国做相国,魏国的帝都大梁因为是中原腹地,又靠近黄河,经常被水淹。白圭就站出来说:你们都知道大禹治水多有能耐吧?在下不才,就刚好比他再厉害一点,我认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搞定这些小东西就好了。

  你以为他果然天真地去堵蚁穴了吗?可能吧……但他一出手就停不下来,干脆给黄河开了个口子,引黄河水南下到大梁西面的大湖中,当作自己国家的蓄水池子,再挖了条小道给大梁供水。这样一来,本来连船都没有几条的魏国,马上变身成当时全宇宙航运最发达的地区,东南西北随便走货,贸易、农业都涨势惊人。

  靠挖土而闻名天下的,恐怕只有大梁了吧,而且魏国的国王也沾了他的光,被尊称为‘梁惠王’。这样一个盘活全局的战略工程,如果没有超出时代的眼光和过人的胆识,谁敢做?

  在官场上混得越久,白圭发现魏国政治腐败,君王不仅陷在面子工程里面不可自拔,还听信谗言打压良臣,于是他离开魏国,游历中山国、齐国,结果发现它们都和魏国差不多德性,于是又去了秦国。商鞅在秦国风光正盛,提出‘重农抑商’政策,白圭更不爽了,在他看来,‘一个商人,并不比相国、将军,还有推行变法的商鞅你要来得低贱。’

  ‘重农抑商’的政策在后世被统治者广为推崇,于是商人在社会上一直都饱受冷眼,哪怕是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这种想法仍然披上民主的外衣、植根在我们的观念中,不然哪来的‘仇富’心理,为什么老有人觉得商人赚的钱都是‘不义之财’呢?

  白圭在那个时代就能有‘商人并不卑贱’的看法,并且提出应该实行‘二十取一’也就是5%的赋税,认为赋税太重会影响市场创新和活力——这样超前的认知,说他是从文明程度特别高的未来世界穿越回去的都有可能。

  明知商人的前途黑暗,白圭还是毫不犹豫地弃官从商了。白圭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别的商人都做利润高的珠宝生意,白圭偏要做看上去小家子气的粮食布匹生意;别的商人总是抓紧机会抬高物价,白圭偏要薄利多销——他这是二次青春期了吗?为什么这样不走寻常路?

  别忘了,白圭是连挖个沟都考虑到全国城市规划的人,如果把生意仅仅当成是一门营生,那对他来说太没有挑战了。做小生意,是因为这些商品关乎民生;压低价格,是因为当时的百姓手上都没几个小钱。而且这样一来,虽然利润低了,但商品流通更快、销售量更大,一样能赚钱。

  这只是他的小试牛刀,白圭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他充当了当时市面上那只‘看得见的手’,以一个商人的身份做了政府该做的事情,给了商鞅一记响亮的耳光。

  当谷物丰收时,市场供大于求,白圭就大量收进,农民得了钱,生活相对宽裕些,就能添置一些丝绸、漆器等生活必需品;当收成不好,或者季节交替、粮食青黄不接的时候,白圭就会把储存的粮食卖出,买入市场上滞销的手工产品。

  而且,他会把优良的谷物挑选出来,专门卖给那些用来播种的农民,说‘拿来吃的谷子可以不那么讲究,但用来播种的谷物一定要好,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

  谷物的定价也很有讲究。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白圭深谙自然变化的规律,发现好年和荒年会以12年为一个周期,每3年会有一个重大变化,不是大旱就是大涝,于是白圭就会未雨绸缪,决定要囤多少粮食、给粮食定多少价格合适。

  如此贴心的商家,忍不住手动给他点赞!白圭在经商时,坚持的就是这样的‘仁术’:人家不要的,我先收着;人家要的,我想办法弄来给人家。这当然不是像冤大头一样自己贴钱来做生意,而是凭借近乎毒辣的市场观察眼光,才能玩得转——他是几千年来,世界上唯一一个连续12年每年销售额翻一倍的大牛。

  自己能赚钱是本事,如果要把这一身本事总结出来,再传授给其他人,那就是另外一个境界了。白圭开设世界上第一个商学院之后,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仁术’,还要求自己的弟子要有‘智勇仁强’的商业追求,也就是现在商学院说的价值观。

  最基础的是‘智勇’,要能瞅准机会、随机应变,还要有能决断和承担后果的勇气。生意做大了,还要兼顾‘仁强’。这里的‘仁’,竟然和冯叔曾经在《金星秀》上描述的如出一辙:如果你非要和别人揪这一点利润,那可能就没下次的合作了;而如果你肯退一步,那么从长远看,绝对是赢家。最后的‘强’,也正是冯叔两个好朋友所具备的品质:有极强的自律能力。

  或许,失败的人都各有各的借口,而成功的人总有相似的品质;而且,具有这些良好品质的人,不管是从政还是从商,总能成为人群中出类拔萃的一个。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责任编辑:王彦飞

文章关键词: 商学院仇富腐败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