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专栏作家:钱克锦(作者系《羊城晚报》高级编辑,专栏作者; 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
枪手奥马尔·马丁精心准备,独自闯入一家同性恋酒吧内疯狂杀戮,造成美国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枪击案。
但是从目前基本得到确认的消息来看,可以看到这次惨剧背后的三个因素:独狼式本土恐怖主义,等同性恋问题的看法,枪支问题。每个因素都是美的痛, 引起激烈争论,无法达成共识。
先说本土恐怖主义。从媒体公布材料看,奥马尔·马丁是个典型的本土恐怖主义分子。他是阿富汗移民的后裔,出生在美国,是美国公民。马丁父亲本身就比较支持塔利班。一名保安公司的前同事向媒体透露,马丁在宗教观点上很激进,但公司因为怕背上“歧视穆斯林”的指责,也不敢拿他怎么样。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曾经两次对他进行过问话,但评估后认为他和恐怖组织联系不大,没有形成大威胁,于是放过了他。没想到他进行了这样的杀戮。
虽然马丁表示向“伊斯兰国”组织效忠,“伊斯兰国”也声称对惨剧负责,但从目前情况看,马丁应该是“独狼式”的恐怖行动。这种情况,正是有大量移民及移民后裔的欧美国家最难防范的恐袭。也是没有答案的问题。
其次,马丁的父亲认为儿子行凶的动机是对同性恋感到愤怒,而不是宗教。他认为马丁几个月前,在迈阿密看到一对男同性恋接吻,怒不可遏,最终动了杀机。马丁的前妻也说他的情绪不稳,精神有问题。
同性恋,或更广义地所谓LGBT群体问题(LGBT,是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人几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缩写),也是当今美国社会为之争论不休的话题。自由派人士为LGBT的平等权尤其是结婚权鼓吹呐喊,保守人士为此忧心忡忡。
时代趋势看,LGBT占据优势,但短期内问题必然无法解决。去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同性婚姻进行的裁决、前一阵奥巴马政府颁布“厕所令”,都引起极大争议,整个社会都卷进去。这次惨剧,虽然未能证实,但马丁选择同性恋酒吧作为目标,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整个问题。
另外一个因素便是枪支管理。“控枪难,难于上青天”,这是美国社会痼疾,本文不必多说。
奥兰多惨剧背后的这三个因素,本来都是美国社会难解的问题,而目前美国的政治气氛,更加剧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
因为是大选年,美国政治气氛更加两极化。这次惨剧发生后,民主党和共和党人士,必定会从中找出有利于自己的话题,进行重点阐述。比如,民主党人一定会重点提控枪的重要性,尊重LGBT的权利;而共和党人则会倾向于提恐怖主义,表示反对移民,甚至煽动排外。在这样的争论中,双方都会声嘶力竭,论证自己的主张是多么正确,但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共识。所以说如何应对奥兰多这样的惨剧,美国社会基本无解。
在这个无解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特朗普现象”。特朗普以禁止穆斯林入境、排斥移民等主张,赢得不少愤怒的美国人的喝彩。这次袭击之后,特朗普必定要“倍加珍惜”,炒作排外和排穆斯林的论调。
但是,极端主义不代表伊斯兰教,极端分子也不能不代表穆斯林。而“伊斯兰国”这样的极端组织,却千方百计地想让世人认为极端主义和极端分子代表伊斯兰教。如果因为发生伊斯兰教极端分子制造的惨案,就把伊斯兰教和穆斯林与恐怖主义联系起来,那最符合极端组织的意思。
借惨案煽动排外情绪,煽动“伊斯兰恐惧症”,能赢得一些选民支持,但在全球化时代,特朗普和欧洲极右翼的那种貌似强硬的排外政策,实际上既行不通,对他们本国也没有任何好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责任编辑:王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