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专栏作家:不是官话
作者/陈见 编辑/蔡军剑
这里说的官话,不是指官方话语,也不是专指官腔,而是官员们在体制内浸淫太久而常说的一些惯用话、场面话。
不用说,大家都讨厌官话。据我观察发现,如果按讨厌程度区分:
小官讨厌上级说官话最甚,领导讨厌下级也说官话居其次,老百姓讨厌官话其实居尾。
最讨厌官话的其实是小官们,因为知道套路,领导们在台上官话连篇,耳朵成茧,感觉俗不可耐,忍无可忍,但不得不听,还得记。并且整天的活儿大都是围绕着官话做文章,比如写材料、开会、检查、调研,虽然觉得是“然并卵”,但又不得不干。
领导虽然是官儿,其实他们也不爱听官话。官样儿的话领导都擅长,听烦了,也腻了,如果听到哪个下属说的话“接地气儿”,风格不一样,很新鲜,会给领导留下好印象,说不准还会得到青睐。
为什么老百姓不是很讨厌官话呢?因为不经常听,类似“高度重视、严格贯彻落实、把群众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这样的话,偶尔听一次,很新鲜,感觉上面的人有文化,对自己的生活关心。按理说,这样的话他们是喜欢的,可为什么讨厌呢?因为说和做是两码事,后来就讨厌了。
把官话变一种接地气的风格说出来,说不定因此而获得领导的赏识。一次,陪领导到各地检查“五级联动监督平台”录入工作。某县负责汇报的那位同志在介绍这项工作时说:“我们高度重视这个平台,积极拓宽群众诉求渠道,省、市、县、乡、村五级实现了联动……”
而另一个县的在介绍时是这么说的:“村民们有什么意见,在村里的电脑上录入了,乡上、县上、市上省上都能看得见群众的诉求是什么,我们是怎么处理的”。
领导立马觉得后面这位同志不错,有思路、有能力(诸位看官,您也可试比较这两句话的异同),后来就调到市上了。
在部队时,听一部队首长讲前些年“三讲”教育时他去基层检查。一个营长在汇报时说:“我们营紧紧围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提高每一名官兵的政治素质,加强党性修养,端正思想作风,增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
首长面露不悦,打住他的话,说:“基层的战士们怎么讲政治?依我看,吃好饭、站好岗、放好哨、打扫好卫生,听招呼,思想不跑马,就是讲政治。”
跟群众说话,不讲官话也很重要,但也得注意群众们都是实诚人,有一句说一句,说到要做到。有一年,某地发生地震,村民们受灾严重,该县县委书记到一受灾群众家里,得知该家房子塌了,老人的儿子也在地震中死了,留下两个年迈的老人,还有孤儿寡母。
县委书记感同身受,心情很沉重地握着老人的说:“您放心,您有什么困难找我,您的儿子死了,我就是您的儿子。”县委书记要走时,被儿媳妇抱住腿不让走。问为何,她说:“你刚才你都答应了,说你就是我婆婆的儿子,你走了,我咋办?”(别笑,是真事儿)
官话都是正确的,有时站在一定的高度不得不讲官话,但如果从省里到地市到县区一层层都讲,那就是正确、无味的废话。一个人整天说话搞得自己跟各地电视新闻联播主持人一样,就没有人愿意与你交流。如果把上面来的官话换成接地气儿的、跟自己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话,在体制内会走得更远。
(作者为机关职员)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责任编辑:王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