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之战的“精典肉论”

2016年06月30日09:17  新闻专栏  作者:杨国英  

  新浪新闻专栏作家:杨国英

  “你说规则,他说情怀;

  你说规则,他说“国进民退”;

  你说规则,他说反正就是王石好。”

  ——这是目前针对“万科之战”的舆论场景,众多财经舆论领袖(华生、吴晓波、秦朔等)近乎无一例外地担任了王石的辩护者,甚至,朋友圈中还莫名地出现了“中国企业家声援王石”的自动投票链接。

  本不想再讨论“万科之战”,最近这段时间,已经从“谁的万科”“万科合伙人制度”“中小投资者保护”三个维度,连续写了三篇针对性的文章。这三篇文章,核心阐述了三个观点。

  1、尊重所有权人(股东),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2、“万科合伙人计划”确实有“另立中央”的嫌疑;

  3、在“万科之争”中,管理层严重忽视了中小股民的利益。

  但是,面对越来越荒谬的舆论倾向,我还是得再写点什么,权当是对王石同志的善意劝告。

  说实话,情怀代替规则,立场压倒逻辑,这样近乎一边倒的舆论倾向,令人很难想象,居然发生在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的今天。

  “万科之战”这件事其实很简单,在西方成熟的资本市场,根本就没有过多讨论的价值。但是,在“主观道德诉求超过数目字管理的中国”(黄仁宇的观点,“数目字管理”可以理解为规则制定和遵守),其是非曲直,非但没有越辩越明,反而越辩越糊涂。

  一块肉的战争

  为了更为形象地讲清楚,我打个形象浅显的比喻:万科好比是一块肉,宝某、华某等多人共同出资买下了这块肉,其中宝某和华某合计出资份额超过40%,王石等管理层是买肉人聘请的厨子,是负责加工这一块肉的,加工费相当于在万科的薪酬。同时,厨子也出了一小部分买肉的钱。

  打完这个比喻,我们再来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  宝某花钱参与买肉,或者华某有意追加买肉的出资份额,需不需要得到厨子的同意?

  2、  厨子另邀请财主也参与买肉,宝某和华某觉得这个财主出价过低,是不是有理由反对?

  3、  宝某和华某觉得厨子不合适,有没有权利召开出资人大会,讨论开除或继续聘用厨子?

  4、  这块肉是加工成红烧肉、还是白煮肉,最终是应该听出资人的,还是听厨子的?

  一块肉的谬论

  上述三个问题,基于规则层面的分析,结论会特别简单,根本不值得过多讨论。但是,当下舆论场上的讨论,却偏爱于模糊焦点,舆论领袖们喜欢这样回答上述三个问题:

  1、厨子加工肉的水平特别高,所以,应该拥有让谁参与买肉、不让谁参与买肉的权力;

  2、厨子加工肉已经许多年,厨艺特别高,并且对肉感情特别深,所以,买肉人永远没有权利开除厨子;

  3、宝某买肉的钱是借来的,华某买肉的钱是祖上留下来的,所以,他们出资买肉是不道德的,所以,这块肉是加工成红烧肉、还是白煮肉,应该听厨子的,而不应该听出资人的;

  4、厨子拥有支配权,除宝某和华某外的其他买肉出资人,才有可能有骨头啃,而如果宝某和华某拥有支配权,那么其他买肉出资人可能只有肉汤喝,所以,应该让厨子获得支配权。

  瞧瞧,上述四个回答,就是当下舆论领袖们的典型舆论导向,充满着强烈的主观臆断,充斥着可怕的诛心思维。对这种所谓的主流论调,我就不再批判了,在我写的前几篇文章中,讲得已经够清楚了。

  厨子的合理选择?

  当然,在宝某、华某与厨子之间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厨子也不是没有选择,更不是因为宝某和华某出资多了,就一定会沦为他们的奴隶。

  从理论上讲,厨子的选择有三个:

  1、另找一个支持厨子的财主出资买肉,比如从事地铁工程的深某。但是,深某如果以大幅低于当前肉价的水平参与买肉,那么,宝某、华某和其他原有出资人是有权利反对的。

  2、厨子作为出资较少的买肉人,也可以像宝某一样,通过借钱加杠杆的形式,在二级市场与宝某和华某争抢买肉的筹码,并争取成为超过宝某和华某的份额,如此,厨子理应享有决定权。

  3、厨子如果觉得宝某和华某出资买肉的钱不光彩,或者觉得宝某和华某口味太差,与自己的厨艺不般配,也可以选择不再加工万科这块肉。选择去为别的财主加工其他肉,或者自己单独买一块小肉自己加工自己吃。

  万科的事情,说来说去,也就是一块肉的事情!

  职业经理人与所有权人的博弈,必须在法制规则的前提下进行,你要么狠,要么乖,要么拜拜!

  最后,奉劝一下王石,赢要赢得亮堂,输要输得坦荡!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责任编辑:王彦飞

文章关键词: 万科宝能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