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 起
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冯总,我想来见见你。’我听出是天南的声音,感觉很欣喜。
我知道天南在回国后的这 10 年,一直在做投资。听原来老万通的人说,他做得非常成功,偶尔我也会看到他的一两篇文章。所以一直以来,我也很想和他聊聊,听听他聪明的建议。
于是我说:‘好,什么时候都可以。’放下电话后,我开始在脑子里检索关于天南的记忆。
天南姓杨,是 1993 年加入万通的,当时他 24 岁,大学专业学的是新闻。那时候北京万通刚刚创立,潘石屹也才 29 岁,所以大家都很年轻,每天在一起信心满满地折腾。天南在北京万通金融证券部,负责定向募集股票,以及公司的一些融资事务。
潘石屹后来告诉我,当时之所以安排天南去做金融证券,和他的家庭背景有关。天南的父亲早年毕业于一所财贸学院的金融专业,后来一直在金融系统中做金融新闻的工作。这样说起来,天南也算是生在金融世家了。只是他父亲一开始学的是金融,后来做了新闻;而天南是先学新闻,后来转到金融。这爷俩的发展路径正好相反,但最后又殊途同归。
我还记得天南当时的模样:天生敏感,对金融事务很有好奇心,非常善于捕捉其中的微小变化,同时也很善于表达,特别是文字表达。于是,我特别好奇地想,当年学生模样的天南,今天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当天南坐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发现他除了稍微胖了一点以外,还是一个非常本真的学生样。不过,在接下来聊天的过程中,他的谈吐、以及他充满智慧的语言风格,让我确信的确已经过去 20 年了,现在的天南已经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投资家了。
我好奇地问他:‘你离开万通以后,是如何一步步变成今天的投资家的?你的投资成就在中国太独特了,简直是巴菲特百分之百的信徒:不光是嘴上说的、文章里写的,还用 20 年的时间亲自去验证他的观点和方法,结果还真的成功了!’
天南说:‘老板,你都忘了?要论起来,我走上今天的道路、与巴菲特的缘分还是你引的路呢。’
我说:‘我一直都在做一些我自认为是梦想的、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虽然看上去是盖了些楼,但其中真的有很多失败的事情。而且到目前为止,我都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的投资家,我觉得自己只是一个企业战略规划人,一个董事会的召集人,一个公司的日常管理者而已。怎么会是我给你引路的呢?’
灵 光
‘你在 1995 年从美国给我带回来一本书,《巴菲特之道》(第一版),还是复印本。当时你对我说,这本书很好,可以看一下。所以我拿回去认真地看了,并一发而不可收地变成了巴菲特的信徒。’
经他这么一说,我想起了这本书的来历。那是我从中金公司拿来的。
那时候,中金公司刚成立。我一直对这家公司很好奇,因为它可以和美国摩根斯坦利这么了不起的公司合资。正好我有一个朋友在那儿当副总,于是我就约了去拜访,也想趁便看看这家公司到底在做什么。
走进朋友的办公室时,我很吃惊。那个办公室也就 10 平米大小,非常局促。我说:‘这么大的公司,办公室怎么那么小呢?’
朋友笑了,对我说:‘我这办公室的面积是总部计算出来的,不是我想要多大就能有多大的。’
‘一个办公室而已,至于这么复杂吗?你们是怎么算的?’
朋友说:‘要根据我们整个营收成本来算,需要平衡房租、人工以及其他的成本比例,然后再用房租的总额除以高管的人数,算出每个人能够安排多大的办公面积。这样就可以非常好地控制成本。
‘公司刚刚组建起来,还没有盈利,但是成本是非常固定的,特别是房租的成本,一定要控制好,否则未来的收入都被成本消耗掉了,股东到什么时候才赚钱呢?’
这个观点让我觉得非常新鲜,我顿时对这个朋友也刮目相看起来。我问:‘你们公司还有什么好玩的事儿吗?’
他指着桌上的一本书说:‘这本书叫《巴菲特之道》(这是当年的第一版),是本天书,巴菲特这个人非常了得,现在我们公司所有人都在看这本书。’
他告诉我很多巴菲特做投资的案例。我当时将信将疑,但是出于对书籍本能的痴爱,我说:‘这本书给我看看吧?’没想到朋友说:‘不行,你不能拿走,这是我们内部看的。’我说:‘那你借我复印一本?’他说:‘那你复印完了赶紧拿回来还我。’
因为这本书是英文的,我拿着复印本看得非常慢,于是我又找了一个翻译机构翻译了最主要的几个章节,把中英文的都订在一起。
我对天南说:‘这本书从中金公司意外地流到我手里,又偶然到了你手里,改变了你的一生。遗憾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对我造成任何改变。可见,同样是一本经,传经人不如听经人。’
天南也笑了:‘这本书我看了好多遍。当时感到非常震撼,这种感觉多年之后被我写在文章里,“如同黑屋中忽然射进一道灿烂的日光,又如同茫茫暗夜中的航船发现了指路的明灯”。我 1995 年底、1996 年初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放到了股市里,恰好赶上了两年大牛市,我赚了十几倍的钱,然后拿着这些钱离去美国读了 MBA。’
‘这么说,你出国读书的钱是巴菲特帮你挣的?’
‘没错,可以说是巴菲特思想帮我挣了钱,一本书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我身上是真事儿。’
践 行
天南继续说:‘后来我去了美国的洛杉矶,之后到圣地亚哥大学开始读 MBA;然后又去了美林,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我又去了加拿大宏利金融——这是我有史以来买的第一只加拿大股票。为了研究自己所购买的公司,我甚至加入宏利工作了一段时间。’
‘听说你早就见到过巴菲特了?’
天南说:‘我应该是中国第一个去见巴菲特的人,而且和他握手拍照。’
‘在 2001 年的时候,中国知道巴菲特的人还没有现在这么多。那一年,我去了奥马哈参加伯克希尔年会,一到那儿我就震惊了,居然有 1 万多人来参加股东会!当然现在更多,已经有 6 万人了。每年去参加他的股东会,人们都像去朝圣一样。
‘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原以为见不到我的偶像,没想到出现了一个意外的机会。组织者说,因为想见巴菲特的人太多了,所以北美的、加拿大的股东就不安排见面了,只安排远道而来的客人会面。
‘于是我梗着脖子挤进去,告诉他们我是中国的。会议组织者说,还从来没有中国人来过,那么就给你一个机会。最后,他们选了 200 个人,我们可以近距离和巴菲特握手、说话、拍照。再后来有了巴菲特午餐,才听说要见巴菲特、和他吃顿饭,是要花一两百万美金的。
‘这件事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年轻人来说,真的是终身难忘。这给了我很大的激励,下决心也要变成一个巴菲特式的人。
‘回国后,碰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很多年来,身边的朋友知道我的职业后,会经常问一些与股票相关的问题,被问买了什么股票之类的,我经常会直言相告。
‘回国以后,我还是延续了这个习惯,直到有一天,有人质疑问:“你给人分析这么多赚钱的股票,还这么热心,还不收费,那你到底想干什么?”
‘我当时很诧异,意识到国内与国外环境的不同。于是我想,我就索性按规矩来吧!于是我开了这家公司,叫金石致远。所有委托我管理投资的人,都按照规范来做。这样一来,大家反而心安了。’
我对他如何验证巴菲特的投资方法比较感兴趣,就问:‘那你是怎么在中国验证巴菲特这一套的呢?有什么特别值得分享的吗?’
天南说:‘问股票的人多了,我经常会写一些文章作为统一答复。这样,回国这些年不知不觉中,还做了一项有意义的社会实践。
‘从 2007 年 4 月开始,坚持每月在杂志上写专栏,计划写 10 年。到目前为止,一共写了 9 年 3 个月,这些文章的前 8 年集结起来,就是刚刚出版的《一个投资家的二十年》这本书。’
‘为什么要写 10 年?’
‘因为在国内,绝大多数人认为股市是赌场。我却认为如果我们能坚持正确的方法,股市也有达到财务自由境界的大道可循。短期的市场涨跌谁也不知道,但 10 年应该经历两个经济周期,水平高下应该可以见个分晓了。目前已经 9 年多了,我不经意间成了国内写专栏最久财经作家,这真是没有想到。
‘在《一个投资家的二十年》这本新书收录的是前 8 年文章,我把 100 万元变成了 698 万元,共计回报 598.84%;同期上证指数才上升 21%。每一个投资组合,我都用专栏的形式记录下来,毫无掺假,完全透明。相当于我做了一个实验,用 10 年来证明巴菲特的方法是在中国也是可以行得通的。’
道 路
我说:‘这个回报相当不错,在中国证券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这么高的回报是怎么形成的呢?你有没有什么独特的心得?’
他说:‘通过这个为期 10 年的实验,我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这本书上记录的 8 年总共是 96 个月,其中 77 个月是不赚钱的,也就是 80% 的时间不赚钱。那么从 100 万到 698 万,盈利实际上只来源于剩下的 20% 的时间。
‘正像巴菲特说的,宏观经济在短期内对股市会产生系统性影响,但长期的投资只跟个别公司的绩效有关,对一些特别优秀的公司来说,这个周期产生的影响并不大。
‘另外,优质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一般都很强,随着周期的变化,一定能捕捉到它在市场上的价值高点。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是冲着高点进来的,低了以后马上就沉不住气出去了,所以他永远在亏。
‘有人从低点进来,但是看它总不涨,于是一两年也就撤了。而我的实验充分证明,如果你用穿越周期的时间段进行考量,回报会令人满意。’
我又问:‘你有竞争对手吗?’
天南说:‘像巴菲特所讲的一样,其实成功不是要战胜别人,而是要让自己做得更好,别人的成功和失败,其实和我没有关系。’
‘也就是,“反求诸己”,把自己做好,就是最大的成功,不要老把眼睛盯在别人的身上。是这个意思吗?’
天南说:‘是的。我做投资就是坚信巴菲特讲的那些,认认真真地研究企业本身,每天看 10 个,一年就可以看 3600 个。我们很少出门做所谓的实地调研,我二十多年几乎从来不出去约人吃晚饭,就是在公司研究企业,认认真真地讨论,认认真真地做自己可以做的事。’
我说:‘你不是也要研究企业吗?为什么不去和他们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交流,去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呢?’
天南说:‘如果有机会,我当然也愿意和他们交流。可是每一个创业者、每一个企业家,即便不是骗子,基本上也都是怀有理想和情怀的人,会本能地高估自己,过于乐观,所以你可能会被他误导。
‘正因如此,市场上经常会发生很有趣的事情,有些人靠内幕消息来投资,反而亏钱。而“不社交”是一种保持独立判断的方法,能使我们的研究相对客观。
‘做一级市场的人,需要成为社会活动家,要捕捉机会、发现各种项目;而我们做二级市场,要尽可能特立独行、保持理性。’
我问:‘那你怎么和客户打交道?难道这些客户你也不维护吗?’
他说:‘在目前中国投二级市场的证券私募基金里面,我们的客户满意度、客户盈利面都是最高的。凡是委托我们来投资管理的客户,以 3 年为期考察,95%都是赚钱的,而且不少人从投资中的获利已经超过本业。
‘在私募市场上,多数公司是认钱不认人。
‘但我们是先看人、再说钱。我们希望客户首先能够认同我们的投资理念,必须要写一份申请,讲清楚为什么要让我们来管理。其中的核心就是要说服我们“你有钱,我们为什么要替你管?”只与志同道合的人打交道,这是我们接受资金的前提。
‘在申请表格中,委托人要将理念认同以及大致的财务情况进行说明,这样才有利于做好财务规划,才有利于最终的胜算。
‘后来基金业协会派来的工作人员表扬我们,说我们“投资者教育”做得好。我说,我们很早就和投资者做了互动,以此来甄别投资者,我们需要双赢,需要能一起走得更远的合作伙伴,这样才能走出一条理性的、长期的、高回报的投资道路。’
理 想
我觉得挺佩服:‘巴菲特的书卖得非常好,但其他人为什么都没有学成巴菲特呢?’
天南答:‘客户来委托投资的时候,我会问他们:你究竟是要成为一个投资家,还是想取得投资成功?培养一个成功的投资家,是非常困难的,可能 10 年也不够。但是取得投资成功并一定要成为投资家,因为世间还有另一条道路可以到达投资成功的境界,那就是找到一个成功的投资家。
‘很多人听了之后就明白了。他们不用自己成为巴菲特,只要找到中国的巴菲特就可以了。在和伙伴们、客户们讨论时,我们也慢慢地明确了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我说:‘真是了不起,你把这些问题都掰碎了、揉开了,讲得很清楚。你写的那本《一个投资家的二十年》已经出版了,我也看了,觉得非常有意思。你这种写作的过程,以及你投资的实践,真的证明了“伟大是熬出来的”。那你接下来准备做什么?’
天南说:‘我之前翻译的《巴菲特之道》卖得非常好,还得了很多大奖,所以出版社最近又拿着另一本投资经典《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让我来翻译,我希望这本书译完以后,再请您帮助指导。’
我说:‘我可没法指导。我现在也要像你一样认真学习一些投资之道,而且不是表面的学习,而是认认真真地通过实践来体会你刚才讲的巴菲特之道。’
天南说:‘人生真的非常有意思。您 20 年前偶然拿到一本巴菲特的书,改变了我的人生;我不仅见到了他,还在 20 年的时光轮转之后,有幸翻译了这本书的最新版本。更重要的是秉承他的原理,成为他投资理念的践行者,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也帮助很多家庭改变了财务状况。人生这般际遇,这真是你我之间奇妙的巴菲特之缘啊。’
‘这不是很好嘛,这就是一种理想的人生。’
天南乐了,他说:‘我们的理想就是:每个家庭都财务自由了,这个社会就更和谐了。这就是我们的愿望,虽然不一定能实现,但梦想总还是要有的。董事长,您多年前说过‘追求理想、顺便赚钱’,这个理想,我们一直在追求啊。’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责任编辑:刘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