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题,中美还有的聊?

2016年10月18日10:49  新闻专栏  作者:政见  

  作者:归宿

  “各级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知网!”

  这是中央政治局网络强国战略集体学习的重要内容。这次政治局集体学习距离上一次仅有十余天,可见中国高层对网络的高度重视。

  为何如此重视?

  网络不仅对中国的发展意义重大,在外交和安全领域也作用明显。例如,在中美关系中,如果网络问题处理不好将会引发外交危机——去年9月中美就曾因为黑客攻击和网络窃密事件一度关系紧张,为此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打破外交惯例紧急赴美,方才化解危机。

  答案是:管控危机,尚未形成稳定的互动关系和互动样式。

  翻译成普通话就是:中美之间的网络问题不太“聊得起来”。

  “聊不起来”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美在网络领域的认识存在很大差距,未来网络议题仍将成为中美博弈甚至冲突的焦点。

  这个结论来自于兰德公司的一项研究。在研究者看来,中美之间的认知分歧,归根到底是因为两国对于现行国际秩序看法不一。

  中国的“红色威慑”(reddeterrence)观点认为,现行的国际体系秩序建立在以美国利益为中心的规则和霸权之上,为美国和西方利益服务。

  与此相反,美国的“蓝色威慑”(bluedeterrence)观点则认为现行国际体系秩序自由、包容且公平,特别是形成了配套的制度和规范,可以平衡和保护体系内各行为体的利益。

  简言之,“红色威胁”关注权力和战略模糊,“蓝色威慑”关注“行为红线”,以及为越界行为进行惩戒的能力。

  正是这两种威慑模式的差异引发了中美在网络领域的诸多争议。

  比如中国认为,美国可以凭借在网络领域的天然技术优势取得霸权,迫使其他国家必须遵守美国设定的网络游戏规则。但在美方看来,所谓网络霸权问题其实并不存在,因为互联网本身就是开放的,各国都能实现自己的合法利益诉求,所谓网络霸权问题反倒是有关国家拒绝网络自由的借口。但事实上,中方观点正得到越来越国家的支持。

  另外,在建立网络领域的稳定关系和防止冲突升级方面,中美也认识不一。

  美方认为,稳定的关键在于设定并恪守红线,建立足够的威慑使外界认清美国维护红线的决心。但中方则认为,随着当前国际力量平衡的变化,国际体系出现某种动荡在所难免,在网络领域彻底杜绝冲突并不现实。中美关于对方释放的政策信号都有不少误读,这也是导致网络领域对抗升级的一个重要原因。

  兰德公司的研究小组还专门到北京,与中国网络领域的官员和学者进行对话,结果发现双方的实际认知差距更为明显。

  美国高度关注网络以及随之而来的知识产权、信息安全和贸易等诸多问题,但中国学者普遍对美国如此看重这一问题表示不解,认为美国是在刻意制造议题,扩大威胁。

  另外更多的学者将网络问题看作中美关系大框架下的一个新兴领域,认为在中美战略互信总体不足的背景下,仅就网络问题进行谈判磋商,试图建立某种战略稳定关系意义不大。

  报告最后评估,现阶段除非美国就网络问题向中国施加更大压力,否则中方改变现状、与美国进行谈判的动力明显不足。

  即便如此,双方仍然可以就防御网络攻击的技术问题进行沟通和磋商,这有助于在一些概念和技术问题上统一认识,对双方建立稳定网络也很有帮助。

  中美在网络问题上的认知差异其实也是当前中美关系的缩影。寻求共识不可得,直面矛盾和冲突可能更有必要。这样一种“非敌非友”的相互认知,以及在各领域危机管控机制的建立完善,或将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某种常态。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责任编辑:魏巍

文章关键词: 中美网络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