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时代,政府应该给每个人发钱?

2016年11月03日15:19  新闻专栏  作者:政见  

  作者:王贺锦

  无人驾驶、医学诊断、语音识别等技术的进步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劳动者带来了失业的危险。甚至是一部分初级的医生和律师这样的职业群体,也有可能被机器人取代。机器人大规模扼杀人类工作机会的科技灾难电影会变成现实吗?

  一些研究者认为,这完全是有可能的。近年来,除了科技精英和投资人,越来越多的美国社会福利学者、劳动经济学家也开始关心这一问题。甚至美国社会政策领域的学者也正式地把这一问题提上日程,讨论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的冲击。

  这一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一个叫做 “全民基本收入 (Universal Basic Income)” 的新社会保障计划。该计划近年来在社会政策领域改革受到相当的重视,是一项美国左右两党都可以接受讨论的、可能取代美国现行福利国家体系的一项新的制度。这项计划是指,政府或组织定期定额发给全体成员足以满足基本生活条件的现金,无论社会成员的收入和财产状况如何。美国企业研究院著名社会政策学家 Charles Murray 在他的著作 In Our Hands: A Plan to Reform the Welfare State 中,提出要向每位公民每年发放 10000 美元的电子支票形式的现金补助。哥伦比亚大学学者 Andy Stern 在新书 Raising The Floor 中,则提议把额度定为每年 12000 美元。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全民基本收入” 并不是什么遥远的乌托邦。它之所以受到学界的关注,正是出于对美国现有福利体制的矫正,和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担忧。美国现行的福利制度体系源自于 1996 年克林顿改革时期,社会福利提供部门纵跨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三级,每年用于福利支出高达一万亿美元,总计 126 个扶贫项目。其中大多项目并非以现金形式出现,而是以食品券、教育券、儿童看护券、医疗保险、能源补助、住房补助、交通补助、免费午餐等等指定功能和用途的形式。这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福利项目不但造成政府机构的臃肿,还给穷人获取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困难。而且,如此庞大的福利开支,非但没有帮助穷人更好地摆脱贫困、自力更生,反而让穷人因为害怕失去福利而不敢增加自己的收入。

  Charles Murray 提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会在 15-20 年之间使得美国劳动力市场工作的数量急剧下降,很多现在的全职工人可能在未来要习惯于兼职工作、社区服务、个人生活三者的全新平衡。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之下,政府所主导的公共就业计划以及职业培训项目,最后都不可避免的会成为徒劳,现有的社会保障体制也会最终不堪重负。因此,以 “全民基本收入” 计划来代替所有的政府转移支付项目,甚至全面代替 Medicaid,Medicare,以及联邦养老保险计划,不但可以让政府做好应对失业浪潮的准备,也可以减少政府对于人们应当如何花钱的干预,使人们更好地利用政府补助这一资源。

  Andy Stern 则指出,21 世纪的美国是一个宏观经济和生产力水平都总体乐观,而工资和就业率都萎靡不振的时代。这个时代属于不需要编辑的 Facebook,不需要宾馆的 Airbnb,不需要买车的 Uber,以及不需要店铺的阿里巴巴。年轻人面对的是更不稳定的就业机会和更为沉重的家庭责任,因此,“全民基本收入” 这一制度是联邦政府能为科技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所做的最好准备。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责任编辑:魏巍

文章关键词: 就业率人工智能冲击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