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见
小时候在农村,同志是个高贵的称呼。如果没有亲戚辈分关系,村里人的称呼,要么直呼大名,要么叫绰号。只有偶尔来了穿白衬衣、上衣口袋挂钢笔的人,会驻足叫“同志”,人家同志微笑点点头。
小伙伴一起玩游戏的时候,上衣口袋插根树棍,背着手踱着步,很享乐别的小伙伴们叫自己“同志”。
农村里的称呼不是小事。如果辈份低的人直呼辈份高的人姓名,会被别人暗低里数落没家教、没礼数。我妈教我和妹妹叫长辈时,要站着、眼睛看着叫。
当下,党内称呼也不是小事。“坚持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党内一律称同志。”这个硬性要求,意味着不论官大官小、老党员还是新党员,称呼同志必须的。不叫同志就是不讲规矩,往大了说就是不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
但在现实生活中,叫声同志到底有多难?且听我给您说说。
1 “你一声同志把人家叫回到十年前!”
只要存在官本位思想或者官阶级别的概念,顺口叫声同志不是件容易事。
一般来说,领导是可以直呼下属姓名的。如果称呼“姓名+同志”,就得注意了!要不是好事来了,表扬或提拔;要不就是点名批评。
下属对上级,“同志”是叫不出口的。至少我没听到一个副科级干部见县委书记叫“XXX同志”。偶尔老百姓到政府机关办事,会谦恭地叫“同志”,同志俨然一副同志样儿。会来事的老百姓,见人就叫“领导”。
对当下重申同志称呼的要求,同事开玩笑说:“人家奋斗多少年,被你一声同志把人家叫回到十年前!”
这当然是笑谈,不过在现实生活中,领导对下属如何称呼自己都是很介意的。称呼错了,工作干再好,估计也白干了。
我就碰到这样的事儿。市里一副局长刚提拔为局长,到县上去达标考核。一副县长不知情,在介绍的时候,说成这是“我们市里某局的某副局长”,结果局长当即脸就阴了,工作自然没达标,教训很深刻。
还有,政府有位姓秦的副秘书长,经常被人称为“秦副”(谐音:情妇)。转任局长后,他酒后坦言,终于摆脱这个称呼了。
2 称呼“戴高帽”在基层是普遍的
称呼“戴高帽”是潜规则。如果一新进单位的愣头青不把副书记叫成“书记”,试试后果。
平时大家心照不宣,称呼副职都自然而然把“副”字去掉,有一把手在的时候,当然不是把副字去掉这么简单,要么“名字(去姓)+书记”,以示区别。
机关同志到基层去,基层一般都很重视,特别在称呼上不敢马虎。一般情况下,副科长、副主任、副处长这样的副职,会被介绍成某某科长、主任处长,副字悄然隐去,介绍的人隆重介绍,被介绍的人也欣然接受,面无虚色。
一般的办事人员,称呼也是个事。不可能介绍成这是“我们的张科员”,也会被介绍成某某主任。
好家伙,这阵势,群众一听,“上面来的都是官儿哇!”
3 为“您”和“你”纠结半天
我有个工作朋友圈,都是全国各地的,大家没有利害关系,纯属业务交流,所以称呼不那么讲究。
有时,有人会称呼职务,比如“X主任”、“X部长”,会回应“同志,请叫我同志”。一时“同志”在群里满天飞,大家都觉得新鲜好玩。
对于跟自己有利害关系的领导来说,称呼就不能不讲究了,有时甚至会为“您”和“你”纠结半天。
我媳妇有一次担心地给我说:我给我们领导发信息的时候,把“您”打成“你”了怎么办?我开玩笑说:不就是少了个心字吗?又不是成心的。我媳妇就更紧张,一晚上纠结。真不知各位看官,是否有过类似的纠结经历?
对于处处充满规则的体制内来说,称呼的事儿很讲究,玄妙之极。通过这一声称呼,我们或许可以窥见现实的生态。照我一位哥们的说法:如果有一天,大家都自然而然地互相称呼“同志”,生态也许就好了。对这一高论,不知您以为然否?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责任编辑: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