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领导,这单位统统都是“临时工”

2016年12月26日11:57  新闻专栏  作者:不是官话  

  作者:付言

  在我们单位,私下里一度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局办,主要靠几个“临时工”在运转。局办主任、副主任,肯定不会是“临时工”;但办公室里写文字的、管档案的、跑外勤的、管内勤的,统统都是“临时工”。

  其实按照我国现行法律,是不会有“临时工”这一类用工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录用的是公务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使用的是劳动合同制工人。这里所谓的“临时工”泛指不进编但在用的人员。而这些人的身份也是五花八门,有事业编,有参公编,也有劳务派遣用工。

  就说我局办公室,最多的时候有十几个“临时工”,大部分是驾驶员,其次是打字员,再就是负责信访的以及管食堂的。驾驶员多,当然这里说的是车改之前的情况,虽然明文规定局长不能配专车,但有那么一个阶段,不要说局长、副局长有专车,就是我局隶属的一个科级一把手,也都有一辆公车可以随便用的。

  这些车谁来开?众所周知行政的工勤编制有限,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临时工”。后来车改了,驾驶员开始分流。局办的“临时工”才一下子少了。但是打字员、文件收发员、内勤等,都还是“临时工”。甚至我局两个“一支笔”,都是“借调”的,一个借自事业编,一个借自参公编。打字员和文件收发员都是用的劳务派遣工。

  这些不进编的几乎都是办公室里最忙的人。文字工作不用说,办公室打杂的事、跑腿的事都是这些“临时工”在做。就举一个开全市大会的例子,预订会议室、制作桌席卡、打印装订会议用材料,都是打字员的事;会上的领导讲话、局长报告、主持人的主持词、会后的信息、新闻报道等都是“材料狗”的事;分发通知、落实会议参加人员、会上摄影,是负责文件收发人的事。所有会上用的文件材料,还都需要装袋、运送、分发,也是这几个“临时工”的事情。呵呵,这几个人还都是女性,干着跟咱们男人一样的活。不过,大伙是见惯不怪了,似乎没人有“怜香惜玉”的表示。反正,多少年了,都是这么过来的。

  也有领导新官上任,雄心勃勃要把“临时工”取消。一来就把那几个打字员发回原单位了。当时我心想,反正大家都用电脑写作了,专门再用打字员确实不是十分必要。但是,后来的事情,就相当于局长自己抽自己的耳光了。因为局领导里没有一个自己会(愿意)打字,正局长更是喜欢自己动笔写讲话。于是,打字员的岗位又不声不响地出现了。

  再说“材料狗”。文字秘书的职位,应该说在局办的“三定方案”里是最基本的配置。为什么后来变成“临时工”的“专享”了呢?要问我原因,我也不清楚。只能说说我们局办现有两支笔的来头。

  第一支笔,原来是我们地方党报的一名条线记者(专门跑几个政府机关的)。跑了几年,对我局工作了如指掌,加上文笔不错,被我局看中。几次想调进来,一方面碍于报社不肯放人,另一方面困于机构改革编制冻结,一直没有如愿。后来,总算成了,但是作为报社事业编的人员,他是无法逆向调进机关的。这是死杠子,就是“县长”“市长”“县委书记”“市委书记”打招呼,也不管用的。没办法,那就只好曲线救国,先调入我局下属的一个同性质的事业单位。但是他一来就在机关办公室,从来没在事业单位上过一天班。这位“临时工”哥们会做到猴年马月能转正,还是一个未知数。

  第二支笔,是从我局下属单位“借调”上来的。一则发现这位女生文字能力强,二是局办的文字压力越来越大,光一支笔已经不足以搞定。来后,她写了好几篇大报告,深得领导欣赏。但因其“参公”身份,依然进不了公务员编。只好这样“借”着用。

  编制管理是一个很有特色的用人制度。有其长处,但是短处也很明显。最简单的就是:要的人进不来,不要的人出不去。但是,你说要放开吧,本来用人制度中某些“权力”就很恣意,一放开,恐怕“腐败的温床”更厉害。有没有良方,本人不是“老中医”,也无意“出谋划策”,所以这里只说现象。只是无论从事业发展还是薪资福利,对一个由“临时工”撑起的办公室而言,多少有那么一点点让人感觉不是滋味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责任编辑:魏巍

文章关键词: 公务员机关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