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下乡,杀猪饭你还敢吃吗?

2016年02月02日09:32  新闻专栏  作者:不是官话  
干部下乡,杀猪饭你还敢吃吗? 干部下乡,杀猪饭你还敢吃吗?

  文/木文

  在云南省部分农村,春节前杀过年猪,主人家请吃杀猪饭,可以说是我们当地的一大传统和特色。杀猪饭,是农村过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过年“吃吃喝喝”的开始。进入腊月,村民们排着日子杀过年猪,杀猪饭可以从腊月初吃到快过年。

  以前,农村很穷,一家一年养一头猪,过年宰杀制成腌肉,就是下一年全家的肉食。那时农民很穷,平日大都没有能力大范围地请客吃饭。除了红(婚)白(丧)两喜非请不可外,请吃杀猪饭是全年唯一一次请乡亲们吃饭的机会。

  吃杀猪饭是村民熟络感情的好机会,杀猪那天,左邻右舍都会来帮忙、亲朋好友多会来聚一聚,一年来积攒的磕磕绊绊、纷纷扰扰,也会在忙碌中、烟酒中、谈笑中化解。

  除此之外,杀猪饭还承载着一种象征意义:张三家今年的猪喂得肥、饭菜丰盛,宣示着他家日子过得不错;李四家来帮忙的亲朋好友多,宣示着他家的人缘不错;王五家在外工作的子女带回的年货多,宣示着子女在外混得不错……父老乡亲明面上是比较着杀猪饭,心里面是在较劲,都在盘算着如何奋斗让来年的日子过得更好。

  以前生活条件差,吃杀猪饭的范围主要是村乡、亲朋。近几年条件好,工作上经常接触的人也被纳入邀请的行列。所以,腊月里,基层党政部门一个科室被邀请吃杀猪饭的现象也比较普遍。某种意义上说,吃杀猪饭也是一种民俗、一种文化。正因为吃杀猪饭承载着太多特殊的意义,所以主人家会主动邀请、被邀请的人一般也不会拒绝。

  去吃杀猪饭,不需要挂礼(红白两喜,约定俗成要送),村民之间相互邀请就算扯平。外村人去,也不需要挂礼,但大家一般不会空手而去,虽不送红包,但烟、酒、糖、果多少会带去。

  因此,杀猪饭,绝大部分是一种礼尚往来性质的宴请。这几年,我去吃的杀猪饭不算少,我自己家也请吃过杀猪饭(没养猪但买去老家杀),我没看到或听到杀猪饭上有人送现金、贵重物品。就拿我家来说,现金没有收过,普通的水果、饮料倒是收了一些。

  2015年以前,大家都不觉得吃杀猪饭有什么问题。但是2016年,上级部门规定,“党员干部禁止以吃杀猪饭的名义违规吃喝、接收宴请”。这一规定,旨在刹住吃喝风、为了防止杀猪饭“变味”、为了维护公职人员的形象等等。规定一出,大家有些不知所措,这杀猪饭能不能吃、敢不敢吃?为了避免“顶风作案”、因为考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党政机关多数人都不去吃了。

  做个假设:为了吃杀猪饭,单位之间可能会有相互宴请、受邀之人可能会有给主人家带去点礼品,这些开支理论上都可能用公款开支。但是,吃杀猪饭的公款消费只能通过其他方式转化后才能报销。那么问题来了:造成公款吃喝的漏洞,在杀猪饭本身?还是在财务报销制度的不完善?

  我认为:吃杀猪饭,不是必然产生公款吃喝、公款消费、铺张浪费等“四风”问题,而监管不力、执纪不严才是问题的根本。妄图以禁止吃杀猪饭扭转不正之风,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如果不是接受利害关系人请吃,如果不是强令他人请吃,如果不是公款吃喝,如果没有铺张浪费,如果没有招摇过市,如果没有驾公车赴宴,如果没有借此搞团团伙伙等等,吃个杀猪饭有啥不妥?

  基层干部、特别是经常接触群众的乡镇干部,谁不认识几个村干部、农村个体户、普通村民?党员干部谁没有个农村亲戚?乡亲们杀个过年猪难免也会邀请党员干部吃杀猪饭。我们要求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融入群众,但如果连个正常的杀猪饭都不敢吃、连正常的情谊都不敢加深,我们的群众工作能打开局面?

  戛然而止的杀猪饭,也许更容易让人浮想联翩:以前的杀猪饭,是不是真的藏着太多的贪腐和罪恶?这些鱼肉百姓的干部嘴刁了,连农村的杀猪饭都吃不上口了!

  所以,我认为,只要能把握好原则,杀猪饭,该吃还得吃。基于这样的观点,虽然有“禁吃令”,最近我还是“偷偷摸摸”地吃了好几顿杀猪饭。老家村里人的邀请,我人在外地去不了,就让家人代我去。

  上个星期五下班,我带着单位的几个同事去一老乡家吃杀猪饭(我帮他协调处理过一件事,后来他提前一星期到我办公室请我去吃杀猪饭)。下雨加上堵车,我们电话通知主人家别等,太晚我们就不去了。晚上9点多才到,我们原以为连洗碗水都没有了。没想到,老乡专门留了一桌,我们到了重新热了菜。因为要赶路,我们草草吃完就往回赶。这顿杀猪饭吃得有些费力,但我们庆幸没有中途打道回府,不然我们不仅浪费了老乡的一桌饭菜,更是伤害了他对我们的真挚感情啊!

  (作者为云南基层科级干部。首发公号“不是官话”。纸媒、新媒体或微信公众号转载改编,必须事先征得“不是官话”的授权同意,并注明出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干部 下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